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12頁

    在鴿子的哀鳴聲中,錢嘉義深深嘆口氣,抱著慕容秋上了馬車。

    “駕!”馬車載著錢嘉義和慕容秋,還有盼兒奔向遠方。只留下那群可憐的鴿子在苦苦哀鳴著呼喚著主人……

    信王在登基的前一夜,還沒有得到錢嘉義的任何消息。他發狠地命令武雲昌、王雄濤還有刑部尚書文炳勛發動動員所有人馬在全國尋找。

    信王痛切地,“錢嘉義是大明的棟樑之材,朕還等著他一起打理整個江山呢。朕不能沒有他!你們必須給朕找到他!”

    說到這兒,一行熱淚從信王眼中流出……

    第66章 尾聲 大明陷落

    信王朱由檢第二天登基,次年號稱崇禎元年,世稱崇禎皇帝。從登基這天起,崇禎皇帝就沒放棄過尋找錢嘉義,以後每年都找,但從無下文。有人說錢嘉義和慕容秋帶著盼兒隱居在深山老林,又有人說他們流落到一個孤島上過著寧靜、平淡的幸福生活。這些說法都沒得到證實,無從考察。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崇禎呆坐在紫禁城的煤山,木納地看著太監們在一棵樹上搭上白絹,百感交集。

    崇禎含著淚喃喃自語地,“錢嘉義啊,錢嘉義,你到底躲在什麼地方?要是有你在朕身邊,大明也不會亡得這麼快。你倒是輕鬆快活了,可就是苦了朕一個人啊,這筆帳朕看來只有到九泉之下再和你算啦!”說完潸然淚下,上吊身亡。時年三十五歲。

    全書終

    第67章 長篇歷史政治驚險小說《大明悲歌之天子劫》作者後記張藝謀的《英雄》講了一個“不殺”的故事,為了天下而放棄對暴君的刺殺。而本小說《大明悲歌之天子劫》講的是不爭和放棄,說到底天下只是一個謊言。主人公錢嘉義到最後才明白這點,可惜他的義父和妻子都已經死去,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佛教講無欲則剛,人的痛苦和煩惱就在於欲望太多,可是明白這點的很少,放棄欲望的更少。所以,人很可憐,也很可悲!

    明朝倒數第二個皇帝熹宗帝是一個明白人,他說紫禁城就是一個大牢房,而他就是這間牢房最大的囚犯,他不想當這個皇帝,可是他卻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對皇帝的寫法,中國人過多地是看到了他高高在上和輝煌的外表,倒是一個叫貝托盧奇的義大利人在《末代皇帝》中一語道盡了中國皇帝的內心,看來這個義大利人比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都深刻。溥儀從一生下來就成為了紫禁城的囚徒,他的一生都是囚徒,我們的小皇帝也一樣。

    可是世上的事很奇怪,就如同飛蛾撲火,明明知道危險,卻難以遏制自己的欲望。錢鍾書先生在其名著《圍成》中描述婚姻是一座城堡,裡面的人想出去,而外面的人卻想進來。對權利也是一樣,外面的人拼命想進來,而裡面的人卻很少想出來,於是這座城堡就越來越擁擠,最後就連呼吸的空間都沒有了,漸漸就變成了一座“瘋人院”――一群狂人和瘋子住的地方。

    從某種意義上本小說《大明悲歌之天子劫》是講述了一群“囚徒”的故事。東廠詔獄是實實在在的監獄,皇宮紫禁城則是象徵意義上的監獄。每個欲望勃發的人內心也是一座監獄――所謂的“心魔”。如果人的內心是一間監獄的話,這個房子就叫心房,而裡面的囚徒就是希望和思想。有句話叫打開心扉,意思其實就是打開心靈監獄的大門,釋放內心的希望和思想。

    這一座座,一個個監獄合起來就叫天下,天下如同一道繩索把人們的心房束縛住了,希望和思想被緊緊關在其中。監獄裡面的犯人無疑是囚徒,看守們何嘗不是如此。記得有個監獄的看守曾經對犯人說:你們只是有期徒刑,而我們則是無期徒刑,因為我們要在監獄工作一輩子。他的話不盡然,如果人們象魏忠賢和客巴巴一樣被欲望的心魔所控制、所束縛,人人都是心靈監獄中的無期徒刑犯人。

    人人的欲望都不相同,就如同每個囚犯的罪行各不相同一樣。權利如同一道道鐵柵欄緊緊束縛著人們的心靈,很少有人敢越雷池半步。東林黨人不可謂不大膽,不可謂不放棄,為了以天下為己任,錢嘉義的父親錢木聲冒死上疏,而被滿門抄斬,他們放棄的是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可是歷史上最後東林黨人還是陷入了黨同伐異的窠臼,把天下變成了黨派之爭、打擊異己的藉口。你到底要相信誰?

    好人和壞人當然有很多不同,但他們兩者之間有共同點嗎?當然有。既然是囚犯,自由就是他們最大的渴望,沒有什麼比自由對一個囚犯更有吸引力了。熹宗帝沒有選擇,只有在死亡後到天堂去尋找自由和愛情。可是在天堂和現實之間有沒有另一個空間,當然有。那就是希望和憧憬――人們腦海和內心的世界。無論好人還是壞人,每個人都有對自由生活的渴望,無論大明末年的天空如何黑暗,每個人心中的渴望自由之火始終在燃燒。掙脫束縛,奔向自由和美好生活,這才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

    關於這一點皇上心愛的女人楊妃很清楚但她和熹宗帝一樣無奈。女主人公慕容秋和余倩兒也很清楚,她們同樣無奈。為什麼都是女人?大概女人比較沒有功利。如果把慕容秋和余倩兒比喻成鳥的話,余倩兒就是一隻鴿子,而慕容秋則是一隻自由的鳥。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1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