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97頁

    “嗯。”楚錦瑤點頭,一提起這個話題就有些沉重,楚錦瑤不想破壞氛圍,趕緊說道,“殿下,我這次是不是立了大功?”

    “當然。”秦沂也笑道,“太子妃不出手則已,一出手驚人。你一個人,遠比東宮一桿子幕僚都管用。”

    在妻子面前,秦沂毫不猶豫賣了自己的一班下屬,隨便還要踩上一腳。楚錦瑤聽了略羞澀,道:“我哪裡能和東宮的智囊比。對了,還有我的簪子,你要一併賠我!”

    秦沂被逗得直笑:“好,你說什麼就是什麼,一會我讓他們另外給你打一套全新的。”

    出了汪明賜這件事後,小齊後被收拾地老老實實,後宮的人察覺風頭不對,也都安靜的和鵪鶉一樣。然而事情遠遠沒完,秦沂在法事結束的第二天恢復上朝,之前義憤填膺彈劾秦沂的人,現在看了秦沂都不敢說話。

    秦沂是何等記仇的人,現在恢復清白,重回朝堂,能讓這些人得了好才怪。早朝上氣氛詭異,而秦沂氣定神閒地站在最前端,等早朝進行到一半的時候,秦沂上前一步,說道:“兒臣有事啟奏。”  

    小齊後的事不了了之,秦沂什麼也沒說,就放這件事過去了。皇帝鬆了口氣之餘,心裡也有些愧疚。他即便不通國事,但至少不瞎,這次的事情,明顯是小齊後對不住秦沂。然而,小齊後是他的妻子,還比皇帝小了十多歲,皇帝不捨得,也不可能對小齊後怎麼樣。

    因著如此,皇帝面對秦沂便有些虧欠,如今秦沂在早朝有話要說,皇帝便允了。

    “前幾日兒臣未能上朝,輾轉從詹士那裡聽說,有肱骨之臣提出多留一個皇子在京城。”

    秦沂此話一出,文武百官明顯躁動了起來,站在最前面的內閣閣老們還沉得住氣,可是後面年輕的臣子,難免就交頭接耳,和身邊的同僚交換驚訝。這件事顯然是埋在東宮腳下的炸彈,如今秦沂洗清嫌疑,被皇帝親自起復歸朝,前些日子意氣上頭的臣子現下也都冷靜下來,俱識趣地不再提這件事。可是任誰都想不到,朝臣主動避開,而秦沂卻自己主動提了起來。

    皇帝明顯也驚訝了。秦沂眉眼不動,沒有理會身後的浮動,語氣沉著的幾乎讓人不敢相信他在說什麼:“兒臣覺得此提議甚好。如今宮中只有兩位親王,待二弟三弟就藩後,若京中發生什麼變故,山長水遠,恐怕一時來不及喚兩位賢弟回來。所以,多留一位親王在京,以保江山傳承穩固,兒臣覺得甚好。”  

    最前面的閣老現在也都掀開眼皮,飛快地揣測著秦沂的意圖。秦沂繼續說道:“依兒臣看,二弟肅王恭謙有禮,禮賢下士,留他下來最好不過。不過潞王是中宮嫡子,似乎禮法上更合適。兩位弟弟各有所長,兒臣不敢定奪,請皇上和諸大人商議。”

    肅王聽了這話再也站不住了,趕緊出來推辭,剛和肅王做了親家的魏國公府也沒法裝作看不見。肅王和肅王妃娘家都表態了,鎮北侯府這時候再站著不動就白活了這麼多年,鎮北侯也站出來,替潞王表態。

    秦沂堅決要求,一干臣子又是陳情又是說理,最後內閣閣老也站出來勸。不知是不是日頭太烈,肅王腦門上滲出來一層密密麻麻的細汗。他眼見一群忠貞老臣們又是下跪請命又是老淚縱橫,肅王腿腳發軟,實在扛不住了,只能咬牙站出來說:“太子之言實在讓臣無地自容。太子既嫡又長,自入朝以來勤政端方,乃是與世不出的賢德儲君,更是臣等典範。臣弟心慕太子高義,豈敢起不敬之心,壞了祖宗禮法?兒臣不孝,在此懇請皇上恩准,待臣完婚之後,立刻前去慶陽就藩。”

    潞王還不到入朝的年紀,故而今日早朝他並不在場。肅王這番明確表態的言論一出,整個承天殿都靜了靜。隨後,就是一群讚嘆肅王明禮的聲音。  

    秦沂這才滿意,半推半就地“順應民意”,“收回成命”。肅王和前段時間同意留人的臣子都被這一通鬧得很沒臉,便是之前沒表態的,現在也都覺得老臉火辣,神態訕訕。皇帝因著對秦沂有愧,今日一直沉默,等下面討伐完了之後,他才出來定調:“太子既嫡又長,順應禮法,這些年來也並無錯處,以後這種話不必再提。既然肅王想早些去慶陽,那等大婚過後,就讓禮部著手準備吧。”

    皇帝的話無疑給這件已經定型的事敲上最後一顆釘子,至此,肅王就藩之事已成定局。潞王的事雖然皇帝沒有提,可是肅王的例子已經擺在這裡,等潞王定下王妃後,便是潞王不想走也不行了。

    鬧得沸沸揚揚的西內起火案就此蓋棺定論,一場莫名其妙的火牽扯到皇太子身上,最後竟然釀成大規模彈劾,以至於堂堂太子都得卸職以避風頭。可惜前段時間的彈劾風波有多洶湧,之後東宮的反撲就有多猛烈。自認正義的文臣們被狠狠打了一巴掌,素有謙名的肅王不得不自請離京以示清白,天之驕子潞王也被打壓得一句話都不敢哼。便是浸淫權力場多年的內閣也不得不承認,皇太子確實是個合格的儲君,不止合格,現在更應該換成可怕。之前那麼猛烈的彈劾風波,皇太子愣是一聲不吭,直到最後關頭才猛然發力,雷霆萬鈞,震懾全國。至此,別說官場,便是平民百姓也能看出來東宮地位之穩固。秦沂,已然是拍板的下一任國君。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9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