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40頁

    阿蒙不由得會心一笑,文森特卜答得很妙,一語道破了兩種看似無需刻意分辨的手段最本質的差別。文森特卜的話還帶著神術信息,重點解釋了一個概念——「因果」。

    神靈來到人間,用什麼樣的目光關注世人,直接導致神靈本人是否捲入了人世間的因果。何謂「因果」?就是身在其中!手段本身並沒有高下之別,區別只在於神靈是否有參與其中,如果神靈選擇了參與,那麼在這件事情中,他便不是超脫者的身份。

    文森特卜講的道理很簡單,但仔細去分析卻蘊意深遠。阿蒙點頭微笑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神靈若在人間因果中,不必把他看做是神靈。所以有些神靈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他並不是超然於事物之外的存在,在這個時候,神也是人。」

    文森特卜繼續看戲,心裡也在體會阿蒙的話。而阿蒙的靈魂卻自有觸動,突然想起了另一個人——就是已隕落的浮士德。

    在浮士德的悲劇中,阿蒙其實也扮演了與舞台上的阿波羅類似的角色。但阿蒙自有阿蒙的目的,當時他本就是置身事中親自去參與。其實他在行刺辛納赫大帝的時候,也面臨著隕落的風險,並不能說他做的對或者錯,而是神靈出入世間的差別。

    眼前的文森特卜,論境界成就並不比阿蒙高明,卻從另一條求證的道路出發,給了阿蒙某種思考上的啟發與碰撞。  

    阿蒙不禁又感慨道:「天樞大陸各地的神話中,都有神靈照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人類的傳說,因此有人認為人性中包含著神性、聖潔的靈魂能夠綻放出神性的光輝。但其實是人們自己創造了神靈,神殿中才有神像;有人求證了超脫的道路,不生不滅的永恆中才會有神靈。這又是神性中的人性。

    我見證過世上睿智而聖潔的靈魂,她雖然並沒有超脫永生,卻已是人間的神明。而此刻舞台上的人們在演繹心目中的神靈,其實也在思考神性中所包含的人性、在思考他們自己。」

    文森特卜答道:「善哉,善哉,多謝指點。」看來阿蒙一席話也讓他有所得。

    而阿蒙卻像故意要找難題似的,又笑著問道:「我也多謝你的啟發!但你剛才所說的手段區別,只是針對普通的凡人。而是事實上,你所謂只觀察不觸動的神通,也並非毫無擾動。據我的親身印證,大成就者的很多感應是超出常人的。

    比如一位大武士,你用帶著殺意的目光看向他時,儘管沒有擾動他周圍環境中的任何氣息,他的靈魂中也會有警覺的反應。這是大成就者的靈動,更別提神靈了。文森特卜,你又如何自圓其說呢?你所謂的神通一樣會導致後果。」

    文森特卜對這個問題也沒有明確的解答,只是恭聲道:「我非大武士,從無量光處聞佛法得超脫,無此等經歷,願聞其詳,請您指點。」  

    阿蒙微笑道:「指點未必,只是互相印證。如你所說之神通,是否會引起大成就者之靈動感應?只在於你心中是否動念。」

    文森特卜答道:「不動不分別,是諸法印。無量光說『動念即緣起』,原來如是!我聞大成就者亦身心相合,若自了阿羅漢,原來如是!善哉,善哉!」

    阿蒙笑道:「我沒聽說過什麼自了阿羅漢,我只知大成就者逝後,靈魂可以拒絕冥府的接引,自行發願散去或往新生。」

    兩人在台下談話,舞台上的戲劇還在繼續。俄狄浦斯在忒拜城邦郊外遇見了人面獅身女妖,女妖問出了那個謎題:「是什麼,早晨四隻腳、中午兩隻腳、晚上三隻腳?」

    俄狄浦斯給出了答案——人!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只能用四肢爬行,長大後以雙腳行走,到了暮年又會拄著拐杖。謎題被破,人面獅身女妖羞憤難當跳下了山崖。俄狄浦斯解救了忒拜城邦,娶了先王的遺孀成了國王。

    看戲的梅丹佐突然嘟囔了一句:「那人面獅身女妖還有她的謎題,我有印象,是埃居的神話傳說,這裡的劇作家卻把它編進了這個故事裡。我只是有點納悶,那是女妖啊還是神經病啊?謎題破了就走唄,好端端的尋什麼短見啊,連這點刺激都受不了?」

   

    伊索讓他給逗樂了,呵呵笑道:「這只是戲劇中的象徵,人們因為回答不出謎題而失去生命,女妖也因為答案揭曉而跳下懸崖。」

    梅丹佐解釋道:「我知道那是什麼意思,但我仍然覺得那女妖是神經病。假如讓我來寫這齣戲,絕對不會這麼寫!」

    伊索笑出了聲:「所以你成不了劇作家,你就是梅丹佐。你明明看出這戲在寫什麼,只是自己覺得不舒服而已,與劇作家無關。梅丹佐啊,你要記住——你是你,女妖是女妖。」

    梅丹佐也笑道:「是啊,我看懂那劇作家在說什麼了,神諭既預示了結果也是推動悲劇的成因,俄狄浦斯在抗爭恰恰也在推動悲劇的發生。但是伊索啊,我們能不能討論另外一種可能?其實那個老國王想對抗神諭很簡單,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讓阿波羅的預言失敗。」

    伊索:「哦,什麼辦法?」

    梅丹佐:「老國王要是真的那麼果決,不想讓神諭應驗,他就抹脖子自盡唄!肯定輪不著他兒子再來殺他,我看那阿波羅還怎麼蹦躂?」

    伊索抓住梅丹佐的胳膊差點沒笑斷氣,過了好半天才好氣又好笑道:「這是你所謂的對抗,自以為聰明,卻是他的認輸與逃避。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雖然沒有像神諭中所說被自己的兒子所殺,卻仍然因為神諭中『子弒父』的預言而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4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