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頁
雖然讓程序變得很是繁瑣複雜,但是儘量減少地方上弄虛作假的可能。保持著爵位的權威性。
大楚繼承自從立國之初,在太宗范易時候,就開始分拆九州,防止州府力量地盤太過強大。
因此,到了現在更是虛州實郡。州府這一級的朝廷衙門,並不負責太多行政工作。
但是,晉升各地民爵,還有科舉,察舉等工作。卻都是由州府進行。
因此,劉易這一次的功勞,是實打實的,並無任何質疑之處。但是要真正晉升,卻還是要等到年底。
這也是每年天下民爵晉升的時候!
劉易對於這些民爵並不如何在意,因此自顧自的躲在蒙學之中,每日不是教導學生。便是自家練劍,體悟這方世界的法則微妙改變。
甚至那王然高鋒等人來過幾次,想要代表州府徵辟劉易。劉易也沒有答應。
後來,郡縣之中聽說,也派人徵辟過。但是劉易也沒有應辟。
大楚到現在的用人,還是分為科舉和徵辟兩種相互結合的手段。
地方官府,有權自己徵辟人才。不過大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吏,或者也就是九品吏員而已。
而就算科舉出身,卻也要在朝廷各部觀政三年,然後下放到地方。頂多也就不過八品而已的佐吏。
像是另外一個世界那般,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一朝中了進士,下放下去,隨便都是一縣縣令正堂的好事,卻就要都不要想。
轉念就是數月過去,眼見著快是到了天寒年尾時分。蒙學也要關門放假。
然而,卻到了蒙學之中,一年到頭最為重要的考試時節的到來。
只是,經術這些,還能用著試捲來靠。而按照大楚傳統,劍術這些東西,卻就只有比劍了。
而且不單單是自己關起門來考試,既然是全民運動,自然是要往大的操辦。據說是為了激發天下百姓好武之風!
因此,校內比試過之後。然後派出成績最佳的,和其他學校派出的對手,再次比劍,爭奪勝負。
這鎮子雖然不大,卻也有三個學校。只是蒙學卻只有兩個,另外一個卻是初學。
一般蒙學上了三年,成績優異結業,就會晉升入初學之中。初學兩年,加起來一共五年。
這就是大楚大部分的百姓,所能接觸到的基礎教育了。
而事實上,更多人也不過上過蒙學而已。因此,這鎮上的蒙學學生加起來有著將近五百。
但是初學卻是兩百不到!
相比於蒙學那種帶著幼兒園表演性質的比劍。這初學之中的比劍,卻就要嚴肅許多,而是整個縣中,各處初學,雲集縣城比劍。
這可是一年一度的,堪比軍球比賽的盛事。
這一年的蒙學比賽,劉易頗為看好的兩個表兄弟表現的都不錯。鹿泉蔣飛二人,名次都相當靠前。代表著蒙學和另外一家比劍,結果都是大勝。
有著劉易指點,這家蒙學的劍術水平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提高了一大截子。十場比劍下來,盡數完勝。
也讓劉易的名字,再一次的轟動了整個鎮子。
許多人家,恨不得馬上都幫自己兒子轉學過去,塞給劉易教導。
也讓蒙學的這位老山長最近走到那裡,都是笑的合不攏嘴,高興異常。
卻沒有想到,這一來,卻把鎮子之中的初學的人給招惹了來。
不知道怎麼說服蒙學之中的徐山長同意,再來對劉易軟磨硬泡。
硬是要讓劉易去初學幫忙調教一下弟子,以應付不久之後,縣中比劍之事。為鎮爭光云云!
原本劉易對於此是不怎麼感興趣的,拒絕了兩次。
無奈自家的這個徐山長,卻是榮譽感頗重的人物。也不知道初學的人,是怎麼請動當地三老之首出馬,說動了徐山長。
於是劉易,無可無不可的也只好賣了徐山長這個面子。到初學待上幾天,幫忙調教一下弟子。
不過在劉易看來,這當真沒有什麼好說的。
畢竟所謂的初學的劍術水平,也就那樣。並沒有比蒙學高出多少。
雖然學生年級大了幾歲,力氣大了不少。但是真正懂得如何發力的,卻還是……
劉易原本以為,這般歲數並不大,骨骼還沒有徹底發育完全的學生,學校並不會教導發力技巧。
因為這種東西,太過困難。一個營養跟不上,教導不好。反而容易把學生練殘。
便是劉易蒙學之中的弟子,也不過教導了一些家境好,天賦高一點的弟子,學習了一些發力的皮毛功夫。
然而,卻沒有想到。這初學之中。還是有兩個弟子,同樣掌握了發力技巧。
不過後來得知,一個是鄉兵隊長南豐家的兒子。另外一個卻是鎮中大族吳家的子弟。劉易方才恍然大悟,這卻是來自家族傳承了。
據說本鎮七里鎮的初學,在歷次縣中比劍之中的成績都頗為慘澹。
不過,這卻非是本鎮學校教育質量不行。
實在是七里鎮建成時間太晚,地處交通要道,卻不過是數十年前興起的一個繁華小鎮。因此底蘊不足,並沒有那些傳承久遠的家族。
須知道,這般發力技巧等等高明的劍技,沒有人會指望學校來教導。都是家族傳承。
也許,如果你能夠考入國子監之後。在那種地方,卻才會有真正的高手,教導這些高明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