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4頁
白煜擱筆後,眯眼盯著地圖,沾有些許墨汁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抹過,隨口問道:「新建流州的糧草,都是由陵州刺史徐北枳負責?」
徐鳳年快速思索這句問話背後的潛在含義,但是沒能想出個所以然來,就點頭道:「先生肯定已經聽說過徐北枳的綽號,而且現在北涼早就開始跟臨近的幾個州大舉購糧,實不相瞞,許多明面上是怯戰逃出北涼境內的大戶人家,有著拂水房諜子的隱蔽身份,在買糧一事上,立功頗多。涼幽兩州足以自給,故而流州糧草一事,還遠沒有到燃眉之急的地步。」
徐鳳年笑了笑,「我想好了,離陽朝廷真要掐死漕糧不鬆口,大不了我們北涼就明著搶糧,嗯,應該是借糧,別說有蔡楠十萬大軍駐紮的淮南道,就是陳芝豹的西蜀道,我也敢搶!」
在殷長庚牽線搭橋後,跟北涼瞧瞧形成默契的韓林出任淮南道經略使,是個不大不小的好消息。跟北涼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韓林要士林清譽,要在廟堂上樹立起威武不屈骨鯁忠臣的高大形象,北涼送給他便是,要多少給多少!至於朝野上下的罵名,徐鳳年會在意?而陳芝豹你不是要去中原火中取栗嗎,謝觀應不是喜歡耍么蛾子嗎?徐偃兵如今就在陵州南境,跟出任陵州將軍的師弟韓嶗山在一起,沒有陳芝豹親自坐鎮,西蜀道的北門很難攔下北涼的借糧步伐,至於這其中的火候,徐鳳年相信韓嶗山。
白煜盯著相比其它三州顯得格外廣袤的流州疆域,問道:「楊元贊負責攻打北涼有天險依靠的葫蘆口,好歹給他連下了臥弓鸞鶴兩城,北莽女帝心目中更值得託付重任的柳珪,在西線打流州,主力大軍卻一直按兵不動,甚至無所事事到了需要讓北莽請動拓拔菩薩進入流州的境地,如今更是讓董卓不得不調遣私軍趕赴流州打破僵局,這個號稱北莽半個徐驍的柳珪,如此不堪?」
徐鳳年緩緩解釋道:「流州無險可依,要戰就只能光明正大地戰,雙方都是如此,就兵力而言,柳珪大軍肯定是絕對優勢,三萬私軍不說,瓦築君子館四座姑塞州偏南的軍鎮也都傾巢出動,南朝那幾家老牌隴關貴族也割肉掏出了三萬步卒,姑塞州持節令與柳珪交好,也掏出了那八千羌族輕騎,足有十萬兵馬,但是羌騎被龍象軍一口吃掉,如此一來,讓騎軍戰力本就遜色我們流州的柳珪大軍比較難受。在流州地面上,流州州城青蒼城守不守得住不重要,主力騎戰的輸贏,才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以來自各方勢力的四萬多雜亂騎軍,對陣必要時刻可以捨棄青蒼城的三萬龍象軍,非是我北涼自負,的確柳珪是不敢輕舉妄動。」
白煜視線在流州地圖上緩緩游移,「不敢輕舉妄動是對的,不動則已一擊致命也是題中之意。」
徐鳳年皺眉道:「有關揣測柳珪如何出奇制勝,懷陽關都護府內已經有過多場討論。」
為了看清地圖,白煜手中那盞油燈不知不覺給靠得太近,右側臉頰一片火燙,不動聲色地輕輕偏移幾分,點頭道:「這是當然。褚都護八千騎完成目標,寇江淮進入流州擔任將軍,龍象軍本就有王爺弟弟和李陌藩王靈寶這樣的實力大將,加上流州刺史楊光斗和幕僚陳錫亮都是一等一的人才,後方糧草無憂,怎麼看局面都要比涼州虎頭城和幽州葫蘆口要好許多。但是我覺得越是如此,柳珪就越會有所動作,說不定北莽南征三線兵力最少的柳珪,此人之所以能如此耐得住性子,就是在等董卓的中線和楊元贊的東線陷入不利……」
白煜搖了搖頭,自顧自說道:「不對,不是說不定,而是肯定!」
徐鳳年默不作聲。
白煜抬起頭,眼神熠熠,沉聲問道:「如果柳珪能有用六萬步卒皆死做誘餌,不惜代價攻打青蒼城,故意讓自己背水一戰,甚至連雜亂騎軍也都一併捨棄,僅以柳家騎軍和拓拔菩薩帶去的精銳作為一錘定音的真正主力,三萬龍象軍能否忍著不上鉤?就算龍象軍肯忍,新入流州的寇江淮能不能忍?一旦其中一方參戰落入圈套,那麼其餘一方有沒有敢於見死不救的大局觀?!」
白煜看著徐鳳年,最後問道:「我想知道,北涼有沒有得到類似北莽女帝對西線對柳珪震怒的諜報?有沒有類似南朝重臣極度不滿西線的龜縮,在朝堂上對柳珪群起而攻之的消息?!」
徐鳳年心頭一震。
白煜放下油燈,平淡道:「那麼王爺可以盡一切力量,馳援流州了。」
白煜不再說話,徐鳳年也沒有說話。
屋內寂靜無聲,除了偶爾燈芯炸裂的幾下細微聲響。
第216章 那些壯闊之下的(上)
蓮花峰盛況空前,大概是沾了武當山仙氣的緣故,三教九流都能在山上融融樂樂,在這種背景之下,山腳逃暑鎮王遠燃一行人的返程就顯得格外淒涼,幾乎個個帶傷,尤其是他們的離境,去時比來時更有陣仗,待客熱情的角鷹校尉羅洪才派遣了一百騎貼身護送。在此其間,也有一件事情讓山上客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據說中書省副官趙右齡、吏部尚書殷茂春、新任淮南道經略使韓林和燕國公的子女,在到達山腳後,甚至驚動了北涼王親自下山迎接,雙方十分「相見恨晚」。
兩撥世家子截然不同的待遇,差點讓人誤以為離陽要變天了,直到等到一個駭人聽聞的小道消息流傳開來,說那大雪坪江湖十人中的京城第一劍客祁嘉節,憑空消失了,沒有出現在離境隊伍中,換成了東越劍池柴青山,一番細細咀嚼後,眾人好不容易都回過味來,敢情這北涼王也夠陰損的,不但暗中下了狠手,而且存心要讓那幫大人物寢食難安啊!這話要是傳到中原,趙右齡幾位中樞大佬還算好,畢竟都是皇帝陛下的近臣,找個機會把話講開了,以當今天子不遜色先帝的英明和肚量,肯定不會中了北涼的離間計,可是剛從刑部侍郎位置離開京城的韓林可就要遭殃了,淮南道那幫驕橫慣了的兵痞子能不揪著把柄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