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421頁

    公孫楊盤膝而坐,把酒囊放在腿上,開門見山說道:「實不相瞞,這一路行來,公孫楊一直暗中窺探徐公子的身手高低,走路步伐間距,上下馬的動作,騎馬時的呼吸,都曾仔細留心,若是被我瞧出門道,倒也不奇怪,可是公子氣機內斂,公孫楊到頭來什麼都察覺不到,起先以為公子只是普通的習武人士,在將軍府上學了一些鍛鍊體魄的軍伍技擊,可倒馬關客棧那一晚,小姐與公孫楊說公子一擊就要了那北涼悍卒的命,這委實讓公孫楊嚇了一跳,小姐的劍術雖說未經生死廝殺的打熬,卻也在劍道上登堂入室,使出離手劍融入劉家獨門炮捶的壓箱絕技夫子三拱手後,仍是自稱勝不過那名叫趙潁川的刺客,不管公子是否占了偷襲刺殺的大便宜,能夠一擊斃命,實在不容易,趙潁川屍體在被抬走前,我曾私下翻過趙潁川的後背,見到他脊柱被捏斷後的形狀,便是公孫楊自認青壯年紀的巔峰時期,傾力而為,也不過如此。並非公孫楊自賣自誇,如今雖說對上一位三品武夫,不用牛角弓的話,都要灰頭土臉,但我走的是最吃歲數的外家拳路數,人怕少年拳怕壯,以前也曾勉強摸到王朝評定的二品實力的門檻。」

    王大石一臉駭然,二品!這對底層江湖人來說,便已是登了天一般的高手,便是靠一雙手打下魚龍幫基業的劉老幫主,內外兼修,年老力不衰,如今也不過是堪堪臨近三品本事,但在陵州已經能夠震懾群雄,陵州拔尖幾個門派的定海神針,也無非是三品實力,而且無一例外都是此生無望二品,但眼前這位腳染濕毒連走路都微瘸的四十幾歲客卿,居然自稱曾是二品高手?王大石不敢懷疑,只是心中翻江倒海,再看公孫楊,可就不只是敬畏他的客氣身份了。對武林中人來說,四品是第一道門檻,二品是第二道,要想逾越,更加艱難,一名武夫,一生有多大的運氣才能兩次鯉魚跳龍門?過了四品接近三品,才算是一名高手,這是江湖常識,可憐王大石根本沒奢望這輩子能達到四品。

    有些人吃著碗裡的就想著鍋里的,還他媽想著種在地里的,可還有少數一些人,吃著碗裡就很開心了。誰都知道知足常樂的好,可很少有人真願意享受這個好。

    少年後知後覺,喉嚨咕噥一聲,僵硬緩慢地轉頭,怔怔望著徐鳳年。客卿公孫楊說的直白,少年再性格憨厚也知道言語裡的淺顯意思,敢情身邊這位好風度好相貌好脾氣好說話的徐公子,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還是很厲害的那種?高手不都是如肖鏘副幫主那般不近人情高不可攀嗎?少年本就不聰明,還沒喝一口酒,只問著香氣,便覺得暈乎乎的。

    徐鳳年望著公孫楊,輕聲說道:「公孫前輩你直說就是,如果是分內事,而且能幫得上忙,我肯定幫。」

    公孫楊明顯鬆了口氣,揉了揉鬍鬚凌亂的粗糙臉頰,這位客卿是天生絡腮鬍,懶得打理,穿著如家徒四壁的老農,也就顯得不修邊幅了。公孫楊嘆氣一聲,說道:「不知為何這趟到北莽留下城,半旬以來太過安靜了,這讓我很擔心接下來幾天會有意外,萬一到時候有狀況,公孫楊不敢奢求徐公子如何為魚龍幫出力,只求到了魚龍幫拼死都解決不了的境地,或者說是公孫楊死了以後,請公子帶小姐和王大石回到北涼。當然,公孫楊只要有一口氣在,公子就不需要出手相助。」

    徐鳳年點頭道:「好。」

    公孫楊心中壓了半旬的巨石終於落地,笑容真誠,與徐鳳年酒囊相碰,各自灌了一口酒。

    公孫楊似乎心情極佳,也就打開話匣子,好似要把這些年悶在心裡頭的話都給說乾淨嘍,才痛快,望向滿天繁星,感慨道:「天外有天吶,倒馬關客棧內,不足五十步,公孫楊自詡箭術還算馬虎,可二十幾箭,竟然都被那約莫是一位北莽郡主身邊的高人以手輕鬆撥去,貨真價實的二品身手,公孫楊自愧不如。呵,也許徐公子沒留心到那名貂覆額女子腰間玉扣子,是北莽勛貴獨有的『鮮卑頭』,不是皇室宗親,哪怕你是北莽的二品重臣,都無法佩戴。這也是我擔憂的地方,那女子刁蠻至極,最可怕的地方是興致所至便有本事去做,在北涼境內的倒馬關,她興許還有顧忌,可到了北莽,魚龍幫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過江龍,若是被她惦念上,小姐出了事情以後,公孫楊便要對不住老幫主的託付了。」

    早已猜到貂覆額女子身份的世子殿下並沒有說什麼,只是做出一臉恍然的神態,輕輕點頭道:「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而且這個還不是賊,是有官家身份的劫匪,難怪公孫前輩要憂心忡忡。」

    三人沉默過後,徐鳳年笑問道:「以公孫前輩的連珠箭術,在北涼軍里撈個類似倒馬關折衝副尉的官位並不難,怎的不要這份富貴?」

    公孫楊一臉苦澀,搖了搖頭。

    徐鳳年將公孫楊的言語串聯起來,再加上他心甘情願在魚龍幫里蟄伏,以及那一手漂亮並且犀利的連珠箭,和一口經過許多年還是不曾淡去的濃重西蜀口音,徐鳳年有些理解他的苦衷了。曾有詩云「西蜀公孫擅連珠」,世子殿下自言自語道:「北涼鐵騎兵臨城下,舊西蜀皇帝自縊,皇叔戰死城前,誓死不降。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西琅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王岩,禮部尚書陳糧秣,六部官員,將軍副將,太守知縣,大儒文人,遊俠義士,鬚眉女子,人人赴死。死在皇帝與劍皇之前的西蜀官員,僅是可以在史冊上找到名字的,有足足兩千多人。春秋九國,偏居一隅的西蜀最小,可自盡殉國,卻是八國中最多,好一個亡國不亡骨氣。」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42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