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218頁

    說到這裡,老人顯然也有些無奈神色。

    在以往印象中,王妃不是這樣的女子啊。

    年輕人淚流滿面,輕輕點頭。

    身形稀薄至極的老人閉上眼睛,貌似側耳聆聽狀,譏諷道:「咦?好像聽到了我徐家鐵騎對手的馬蹄聲?而且聲勢不小啊。」

    老人睜開眼睛,如同自己風華正茂時那般詢問徐驍,笑問道:「怎麼辦?」

    新涼王徐鳳年鬆開拳頭,伸手按住刀柄,朗聲笑道:「咋辦?簡單得很,干他娘的!沙場之上,最後只會剩下我徐家鐵騎的馬蹄聲!」

    老人最後閉上眼睛,在神魂消散之前,這位春秋謀士好似在緬懷沉醉往昔的崢嶸歲月,又像是在想像未來的太平盛世,輕輕說道:「小年啊,這就對嘍。」

    第416章 北涼不敢一戰

    祥符三年,秋。

    陰氣漸重,露凝為白。

    中原涼意,又以西北邊陲最重。

    暮色中,拒北城外,浩浩蕩蕩四十萬草原騎軍結營紮寨,綿延不絕,戰馬嘶鳴,匯聚如雷。

    不斷有數十騎數百騎的小股騎軍出陣游曳,快速靠近拒北城,然後在弓弩射程的邊緣地帶,抬頭觀望,以馬鞭戰刀向城頭指指點點,氣焰囂張。

    僅僅拒北城北城頭,造價昂貴被歷代兵家譽為國之重器的大床弩,便多達四十餘張,射程之遠,威力之巨,絕對超乎草原想像,春秋兵甲葉白夔在西壘壁戰場上便曾由衷感慨,「九牛大弩,一箭摧山,三百大步,可殺宗師!」

    但是不知為何,面對那些位於普通弓弩射程之外的北莽騎軍,北涼城頭床子弩始終紋絲不動,沒有絲毫憑此兵家頭等利器率先建功揚威的跡象。

    北莽其實早已領教過虎頭城床子弩的威力,但是那一撥負責攻城的草原大悉剔,當時南院大王董卓攻打虎頭城不計傷亡,使得別部主力傷亡慘重,元氣大傷,如今幾乎都還在草原轄境默默舔舐傷口,沒有參與此次南征。第一次涼莽大戰中率軍攻入幽州葫蘆口的大將軍楊元贊,戰死殉國,若非北涼要用這名南朝老帥的頭顱換取虎頭城劉寄奴的屍體,恐怕楊元贊的就只能繼續成為葫蘆口某座京觀的累累白骨之一,至於攻破臥弓鶴鸞兩城的功勳副將種檀,在密雲一役落敗被擒,如今還被囚禁在拒北城內,而董卓在北方主攻懷陽關,並未跟隨大軍南下拒北城,所以北莽大軍對北涼的印象,依舊停留在鐵騎二字之上,這自然要歸功於用計大破虎頭城的董卓,哪怕董卓在辭去南院大王一職後,多次在南朝廟堂提醒同僚,昔年西北邊陲第一鎮的虎頭城,已是極為不易攻打,涼州關外那座傾盡北涼徐家二十年家底打造的雄偉新城,絕非短期能夠攻破,草原騎軍南下之路,如馬躍天塹,要做好折損十數杆大旆的最壞打算。只可惜一來董卓已經丟了南院大王的煊赫官身,說話分量輕了許多,二來在第一場涼莽大戰里董卓刻意保留實力,為那位老婦人大肆消耗草原悉剔勢力,在南北兩京的口碑愈發糟糕,最後則是兩座廟堂的官場之上,都覺得董胖子故意誇大其詞,將攻打北涼新城說得難如登天,無非是想要為已經拿下一座虎頭城大功在手的自己彰顯軍功,依舊希冀著有朝一日能夠統攬大權,再一次騎在所有大將軍持節令的脖子上發號施令。

    不斷有草原權貴在城外打馬疾馳,跋扈叫囂道:「爺爺在此!北涼那姓徐的無膽小兒,可敢出城一戰?!」

    有些膂力驚人的草原武將更是挽弓如滿月,縱馬前奔,弓弦緊繃,一聲怦然作響後,箭矢朝拒北城城門激射而去,迅猛釘入城門,箭羽顫抖不止。

    這些享譽草原的神射手在撥馬返回之時,贏得北莽大營前方呼嘯震天的歡呼聲。

    原來落在騎軍身後的一架架投石車,不斷沿著大營縫隙路徑向南方推進,總計九百架之多,加上寶瓶州持節令王勇將在天亮之前護送至戰場的一千四百架,那麼光是投石車就有兩千三百架,而且巨石儲備之豐,號稱掏空了南朝龍腰州境內兩座對峙山峰,相傳北莽皇帝陛下與太平令親自抽出時間前往那處,那位身披龍袍口含天憲的老婦人,親自敕封兩山為鎮國山神,承諾未來攻破拒北城,草原最終一統中原之際,兩位暫時失去根基的山神便可分別入主東西兩岳。

    攻城器械中,除了南朝軍器監精心打造的這些投石車,不惜窮其國力來打這一場大仗的北莽,還在不計其數的輜重里,配有與拒北城等高的樓車百餘棟,由於樓車原本是針對虎頭城而造,在更為雄偉高聳的拒北城建成之後,不得不臨時加高,為此緊急僱傭了近萬青壯役夫匠人,連夜開工,以免貽誤戰機被皇帝陛下遷怒。因為工程浩大,南朝朝廷給予軍器監的壓力更是巨大,使得軍器監從上到下的官員都顯得瘦骨嶙嶙,但在添置拋石車與加高樓車兩事之上,傳聞傳聞軍器監官員僅靠這筆額外收入,便人人賺得盆滿缽贏,被某位鬱郁不得志的洪嘉遺民作詩譏諷,其中有一句「瘦骨嶙峋錢囊鼓,兩袖原來不清風」廣為流傳,專門以此諷刺軍器監官員中飽私囊,大發國難財。北莽南朝軍器監下設兵甲、弓弩和登城三署,樓車等攻城器械皆隸屬於登城署,署官沒料到此事會如此沸沸揚揚傳遍朝堂內外,提心弔膽,差一點就要主動辭官謝罪,不料一向寬待南朝遺民士族的皇帝陛下竟然一紙令下,將那名出身南朝丁字小族的讀書人抓捕,以妖言惑眾之罪斬立決。真正讓署官如釋重負的,還是軍器監主官的一場私下談心,說皇帝陛下親眼見識過我監打造之物,認為並無紕漏,材質上佳,頗為優良,既然如此,便已是大功於草原,些許夜草橫財,無傷大雅。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218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