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頁
皇帝陛下平靜對趙丹坪道:「趙天師,去趟欽天監。」
趙丹坪領命急行而去。
趙篆即便當上了儲君,貌似還是當文雅皇子時候的閒淡心態。皇帝轉頭笑道:「篆兒,你領著白蓮先生與凝神四處走走,若有何地何處不妥,回頭給朕寫一份摺子。記住了,別找人代筆。」
趙篆苦著臉點頭。他這個太子和兩名道士在皇宮大內閒庭信步,走得漫無目的,趙篆突然笑問道:「白蓮先生,你說萬一徐家嫡長子才是真武大帝,那豈不是很棘手?」
白煜輕聲笑道:「天上做仙,落地為人。真是如此,也無妨。八百年前大秦皇帝以真武大帝投胎轉世自居,也一樣不曾統一北莽,只能跟凡夫俗子一般抱憾辭世。」
趙篆問了個極為尖銳的問題,「先生,世人都羨仙人得長生,歷朝歷代都有皇帝苦求方士,或煉丹或訪仙,可沒有一個長生不老的,活過一百歲的皇帝都沒有,那你們龍虎山既然是道教祖庭所在,有沒有過真正證道長生的前輩天師?道教典籍上的飛升一說,孤是不太信的,白蓮先生你信不信?」
按照離陽宗藩法例,太子可自稱孤。
白蓮先生哈哈大笑,爽朗說道:「白煜年幼便被師父帶去了龍虎山,也曾問過他老人家世上是否有仙人。我只將師父言語轉述一遍,他說道士修仙問大道,就像那採藥人登山採藥,有些人很懶,但命里有時終須有,入山一次就採得名貴藥材,滿載而歸,這類人,武當有洪洗象,白煜所在的龍虎山也有一位。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天道酬勤,時有時無,但終歸是有所收穫,像天師府四位大天師,就是如此,成為了山外世人眼中的活神仙,距離道教真人的說法,也只差一線。更多人則無功而返,可經常登山,不說採藥,能夠眺望山景,就可視野開闊,心曠神怡,多走走不常走的艱辛山路,也能鍛鍊體魄,延年益壽。先代前朝確實有許多蹩腳方士以長生術取媚帝王,惑亂朝廷,這在白煜看來百害而無一益,後世人自當警醒,但龍虎山的內丹法門,不以長生二字迷惑眾生,則百利而無一害,不論帝王卿相還是販夫走卒,都可以學上一學,故而陛下當年首次詔我入京,與太子殿下一樣笑問我世上有無逍遙仙人,有無上乘長生術,我都回答沒有。實則飛升之事,神仙之人,白煜既然是修道之人,自然信其有,而帝王本分,不在自得滔天福祉,而在謀求天下太平,長生術本就是逆天而行,皇帝奉天承運,才自稱天子,因此想要證道長生,尤為艱辛,更不為上天所喜。星斗運轉,江河流走,廟堂帷幄,人生人死,皆在儀軌二字。本朝儒家排名猶在道教之前,便在於儒家內仁義外禮儀,確是一方治國根本良藥。可天底下還是沒有醫治百病的藥方,道教清靜無為,是另外一方藥,東傳中原的佛教,其實也是。陛下滅佛,不是滅真佛,而是拔除那些偽經偽僧,何嘗不是為了以後讓太子殿下登基之時大赦佛門而為?良藥苦口,陛下用心亦是良苦,太子殿下韜光養晦,深諳黃老精髓,卻不可不細細體諒。」
太子趙篆當時聽佛道之辯心不在焉,白煜此時娓娓道來,則聚精會神,一字不漏,環視一周,見四下無人,輕聲道:「父皇視青詞宰相趙丹坪為一介伶人,孤卻不敢如此對待白蓮先生!還望先生他日能夠入朝為官,不求自得長生,只求萬民盡得福澤。」
他日。自然是他趙篆登基之時。
白煜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趙篆同樣會心一笑。
趙凝神始終開始神遊萬里,對於太子和白蓮先生的聊天置若罔聞。
趙篆領著兩位天師府道人到了欽天監外便離去,白蓮先生望著規格逾矩的欽天監高樓,輕輕問道:「算出來了?」
趙凝神點頭道:「是徐鳳年無誤。」
白煜不驚不喜反而有些悲戚神色,喃喃自語:「難怪龍虎山初代天師顯靈龍池畫天書,留下有馬踏龍虎的讖語。不過人世藩王,尚且要王不見王。離陽正值天地人三才齊聚,也難怪你徐鳳年如此身世淒涼。身邊在意之人,可曾有一人得圓滿,得善終?」
白煜嘆息一聲,拍了拍身邊年輕道士的肩膀,「孤隱趙黃巢做得篡命之事,在地肺山都能養出一條惡龍,我就不信你我做不到。」
※※※※
京城五十里路程之外,有一座小鎮,當初離陽王朝平定中原,收納天下豪紳富賈匠人等三教九流入大瓮,擴城之前,大量人流都只得定居在城外,人去城空,久而久之,就轉手被後來勢力鳩占鵲巢,這座伏龍鎮勝在離京不遠,倒也繁華,依山傍水,一些好地段的府邸至今還被京城權貴占據,用作踏春避暑秋遊賞雪之用。伏龍鎮上一座鬧中取靜的客棧,來了個滿頭銀絲的老人,出手談不上闊綽,但氣態極為不俗,掌柜和夥計都望而生畏,平時一身灰衣的老人獨坐進食飲酒,都沒有誰敢上前搭訕。
然後又來了一對客人,跟灰衣老人坐在同一張桌子上。
女子美貌如天仙,背有一把修長華美的紫檀劍匣,如同仕女圖上走出的絕代佳人,可惜擁有生人勿近的凌烈氣質。
好似僕役的中年儒生則雙鬢霜白,坐在了會議老人對面。
灰衣老人平淡道:「曹長卿,跨過天象門檻成為儒聖,來我這兒耀武揚威來了?還是要阻攔我殺徐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