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4頁
徐鳳年皺了皺眉頭,不過很快就舒展開來,終於向前跨出一步。
……
靠近街道盡頭的一棟酒樓內,窗戶那邊已經擁擠不堪,只為了一睹為快。
一位兩鬢霜白的青衫儒士不知為何,沒有去湊這個千載難逢的熱鬧,跟店夥計要了一壺酒後,獨坐角落,自飲自酌。
對面酒樓,一樣有個獨飲的白衣人,如果不是北涼王的名頭太大,街道上的風波夠勁,估計很多人都會多看幾眼這個神情冷漠的英俊男子。
白衣男子要了一壺綠蟻酒,舉杯次數不多,但每次舉杯必然會飲盡杯中酒。
鄰近青衫儒士的一棟樓內,東越劍池的李懿白被人認出,只好坐回座位,同桌還有一位老人和一對少年少女。分別是柴青山,宋庭鷺,單餌衣。
毗鄰白衣男子的客棧廂房內,一名諧音無劍的滄桑老人,站在窗口。
太安城城門口,走入一名英氣勃發的俊逸「公子哥」,身邊跟著一位頭戴幃帽的朱袍女子。
兩人前腳入城,就有個牽毛驢的中年漢子後腳入城。
一處城牆上,有個裙擺打結的紫衣女子,迎風獨立。
……
祥符二年,在這個蟬聲凋零的深秋,在北涼王徐鳳年入城後。
一座太安城內。
徐偃兵,於新郎,齊仙俠,賈家嘉。
曹長卿,陳芝豹,吳見,柴青山,洛陽,徐嬰,鄧太阿,軒轅青鋒。
皆至。
第240章 噤若寒蟬(三)
西北秋風吹皺了京城官場一池水,風過水無痕,可水面之下,已是暗流洶湧。
繼盧道林、元虢之後成為禮部尚書的司馬朴華,迎接完了那位跋扈至極的年輕藩王,返回趙家瓮那座與兵部毗鄰的衙門,古稀之年的老人顯得格外氣態衰弱。
重建於永徽初的尚書省六座衙門並排而設,離陽朝左尊右卑,主官被譽為天官的吏部自然位於最左端,當時擔任兵部尚書的顧劍棠,出人意料地把衙門選在了最右端,故而從東至西,依次是吏戶刑工禮兵,以此可見,禮部在永徽年間是如何的不受待見,最初京城一直有「禮部侍郎賤如別部員外郎」的說法,隨著盧道林元虢兩任尚書的執掌禮部,禮部這才逐漸日子好轉起來,如今就更不用說了,館閣學士出禮部,已是不成文的規矩。
司馬朴華自祥符二年起,每次朝會腰杆子挺得比年輕官員還要直,哪怕時下是深秋時分了,也給人滿臉春風的感覺。可是今天老尚書回到衙門的模樣,落在猴精似的禮部官員眼中,就跟丟了魂差不多,老人病怏怏地進了屋子落座後,開始長吁短嘆,以至於左侍郎晉蘭亭和新任右侍郎蔣永樂聯袂而至,老尚書都不曾察覺,還在那兒唉聲嘆氣。
蔣永樂看見這般光景,頓時心涼了一截,地方官員只知道他這個原本執掌禮部祠祭的清吏司,之所以能夠升遷為侍郎,是殷茂春和陳望兩位大佬主持的京評中得了上佳考語,這才從禮部品秩相當的一撥同僚中脫穎而出,可是芝麻綠豆大的京官都心知肚明,他蔣永樂能夠撈到這個越來越讓人眼紅的右侍郎,無非是當年在為徐瘸子死後的諡號一事上,他蔣永樂極其狗屎運地賭對了先帝心思,提出的「武厲」諡號得以通過,所謂的京評出彩,不過是朝廷的一層遮羞布罷了。一些個瞧不上眼蔣永樂的京城公卿重臣,那可是直截了當喊他一聲狗屎侍郎的!先前蔣永樂也懶得計較什麼,也計較不出個花樣,他在京城為官多年,始終根基不深,否則當時也不會攤上裁定諡號的那樁禍事,在蔣永樂看來,水漲船高的侍郎官身才是實打實的,不服氣你們也去踩狗屎啊,能讓你們的官補子變成繡孔雀嗎?只是當侍郎大人冷不丁聽說武厲諡號主人的兒子,新涼王徐鳳年毫無徵兆地闖入京城,蔣永樂就嚇懵了,本來他還有幾分偷偷摸摸跟晉蘭亭一較高下的念頭,希冀著不小心再踩一次狗屎說不定就能真當上禮部尚書了,現在哪裡還敢如此囂張?尚書的座椅是讓人眼饞,可小命更要緊啊。因此這一路結伴而行,蔣永樂的姿態擺得比六品主事還要低,心想著今兒一定要跟這位左侍郎請教取經,如何才能做到跟北涼處處爭鋒相對還依舊官運亨通。
老尚書終於回過神,伸手示意兩位副手入座,看著這兩個侍郎,司馬朴華以往是不太舒服的,一個歲數能當自己兒子,一個更過分,都能當孫子了,可官品不過相差一階而已,只等自己致仕還鄉,其中某人胸前的官補子就該換成二品錦雞了,只是年邁老人今天沒了這份小心思,倒是生出一些同病相憐的心情,老尚書輕輕瞥了眼屋門,咳嗽一聲,潤了潤嗓子後,這才緩緩說道:「今日本官突然奉旨迎涼王入城,想必兩位大人都是知道的。」
蔣永樂使勁點頭,如同小雞啄米。
因蓄鬚明志一事在太安城傳為美談的晉蘭亭,神情不變,不愧是被譽為「風儀大美」的晉三郎。
接下來司馬朴華說了些平淡無奇的官場話,這樣的官腔,如果是平日裡的衙門議事,古稀老人能夠說上一兩個時辰都不帶喘氣的,這就是公門修為了。但是今天老尚書沒有絮絮叨叨個不停,止住話頭,伸手撫摸一方御賜的田黃鎮紙,沉默片刻,一句話似乎用了很大氣力才說出口,「分別之際,那位藩王跟本官說了,有時間會來咱們禮部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