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青青道:「事已如此,嘆氣也無用了。承志哥哥,咱們動手吧!」袁承志早已心癢難搔,叫道:「好,大伙兒殺啊!」手執金蛇劍,衝下峰去。孫仲壽驚叫:「盟主,盟主!你是主帥,須當坐鎮中軍,不可親臨前敵……」叫聲未畢,袁承志展開輕功,早去得遠了,但見他疾沖入陣,金蛇劍揮動,削去了兩名清兵的腦袋。孫仲壽長嘆一聲,淚如雨下,心想:「連盟主也是如此,豈能跟當年的袁督師相比。」
千餘名清兵擠在山道之中,雖然勇悍,但難以結陣為戰。敵人衝到身前,弓箭也用不上了,為群雄四面八方的圍上攻打,不到一個時辰,已盡數就殲。清軍統帥阿巴泰得報前鋒在錦陽關中伏覆沒,當即率兵退回青州。
這一役雖然沒殺了阿巴泰,但聚殲清軍一千餘人,實是十餘年來從所未有的大勝。群雄在錦陽關前大叫大跳,歡呼若狂。
袁承志瞧著金蛇劍上的點點血跡,心想:「此劍今日殺了不少韃子兵,才不枉了這劍身上的隱隱碧血!」
當晚袁承志、孫仲壽與朱安國、倪浩、羅大千等談到今日一場大捷,實可慰袁督師的在天之靈,都不禁熱淚盈眶。孫仲壽以殺不了清軍元帥阿巴泰,兀自恨恨不已。袁承志道:「孫叔叔,咱們這批人,當真要打大仗是不成的。明日我北上,這些明軍官兵和別的弟兄們請你與朱叔叔、倪叔叔、羅叔叔各位好好操練,日後再碰上韃子兵,可不會再像今日這般亂殺一陣了。」孫仲壽等俱各奉命。
袁承志與青青並肩漫步,眼見群雄東一堆、西一堆地圍著談論,人人神情激昂,說的自都是日間的大勝。袁承志道:「咱們今日還只一戰,要滅了滿清韃子,尚須血戰百場,當真是:『慷慨同仇日,間關百戰時。』」青青道:「你這兩句詩做得真好。」袁承志微笑道:「我怎會作詩?這是爹爹的遺作。」青青嗯了一聲。
袁承志嘆道:「我什麼都及不上爹爹,他會作詩,會用兵打仗,我可全不會。」青青道:「你的武功卻定然比你爹爹強。」袁承志道:「我爹爹進士出身,沒練過武。但武功強只能辦些小事,可辦不了大事。」青青道:「也不見得,武功強,當然很有用處。」
袁承志突然拔出金蛇劍來,虛劈兩下,虎虎生風,說道:「對,青弟,我去刺殺韃子皇帝皇太極,再去刺殺崇禎皇帝,為我爹爹報仇。」
袁承志當下與孫仲壽、程青竹、沙天廣、水總兵等商議,將魯直群豪、明軍降兵、山宗舊侶、各地英豪等分成三營,由朱安國、水鑒、羅大千三位懂得布陣打仗的舊將分統,孫仲壽則總其成。袁承志與三營首領商議,大家說既已跟朝廷開仗廝殺,該當歸附李闖王,三營兵馬開赴襄陽、南陽、助攻陝西督師孫傳庭的明兵。袁承志說道,朝廷雖然無道,然而眼下大局以抗禦滿州入侵為重,倘若打垮了明兵,清兵趁機奪取我漢人江山,豈非成為千古罪人。眾人商議之下,決定三營兵馬暫且開向山東東北,在直魯交界處的鹽山、騮山、馬谷山一帶駐紮。該處山深林密,偏僻荒蕪,人煙稀少,兩省官吏平時都照顧不到。好在這次劫得糧餉甚多,尚可在當地屯田開墾,承志又留下兩箱金磚,六七千人馬食用幾年也當夠了,不必出動打劫,引得朝廷發兵來剿。倘若滿洲兵入關,或是再犯山東,三營人馬便北上抗敵,袁承志等得到訊息,自即歸隊,與群豪並肩而戰;倘若闖軍軍陣不利,三營也當支援救助。於此隱伏一支有力人馬,為國為民,待時而動。
眾人聽了這番計議,俱都拍掌稱善。
次日袁承志與孫仲壽等別過,偕同青青、啞巴、洪勝海等押著鐵箱逕往京師順天府。孫仲壽、水總兵等統率三營,悄悄行軍,往魯直交界處馬谷山一帶駐紮。
袁承志、孫仲壽、焦公禮、水鑒等在山東青州、泰安、錦陽關這一戰,不但劫了朝廷的百餘萬糧餉,又殲滅滿洲軍阿巴泰麾下的一批精銳,登時轟動了魯直河朔一帶。有人問起領頭之人,群雄知道袁承志不喜張揚姓名,都是支支吾吾的含糊其辭,問得急了,金龍幫中各人就說帶頭的英雄是當年金蛇郎君的傳人,是李闖王的朋友。闖王屬下這時有橫天王、爭世王、亂世王、改世王、左金王等等名號,各領一營人馬,在中原、西北各地與明軍對抗,袁承志這路人馬,江湖上就稱之為「金蛇王」營,隱然與闖王麾下著名的十三營相埒。自己內伙,則稱為「山宗營」,以示志在承繼父志。
袁承志心想父親忠於明室,當時手握大軍兵權,遭受奇冤之時,全無絲毫稱兵作反之意,雖為皇帝冤枉磔死,卻始終不願負上個「反賊、叛逆」之名,因此一再通傳,不可說他是袁崇煥之子,以免父親地下有知,心中不安。蓋當時官宦之家,於「忠孝」兩字看得比天還大,袁承志雖為百姓求生而造反,卻決不敢公然舉旗反明,他本不喜「金蛇王」的稱號,但用以掩飾「袁崇煥之子」,倒也可行,也就任由江湖朋友隨口亂叫。
第十二回 王母桃中藥 頭陀席上珍
袁承志和青青、啞巴、洪勝海三人押著鐵箱首途赴京。沙天廣豪興勃發,要隨盟主去京師逛逛,程青竹久在北京住,人地均熟,也求同行。袁承志多有兩個得力幫手隨行,自欣然同意。又見洪勝海一直忠心耿耿,再無反叛之意,便給他治好了身上傷處,洪勝海更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