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劉瑾失聲驚叫:「此話當真?」
林嘯道:「屬下以人頭擔保,千真萬確,這正是昨夜屬下在陰無咎書房找密信時,看到的邊報,陰無咎竟然扣下這麼重要的邊報,分明是要置九千歲您於死地呀!」
劉瑾臉上的肥肉抖動得更厲害了,他立刻站了起來,剛邁出一腳,腳步立刻打滑,若非林嘯扶得快,就要跌個狗吃屎。
劉瑾急叫:「快、快,備轎,我要立刻進宮面聖。還有,通知各家大臣,立刻上朝,有緊急軍情。」
眾太監番子不知何時,頓時忙亂成一團。劉瑾忙親自叫了兩個大太監:「你們兩個,立刻去把楊一清請來上朝。」
眾大臣們剛剛散朝才不過一二時辰,本已經是一夜不寐,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喝口水吃點東西正想睡個好覺,卻又立刻被叫起來全副冠戴地上朝,自然心裡都暗暗叫苦叫罵,無奈劉瑾這個「立皇帝」的命令,比武宗這個「坐皇帝」更重要,更不可違逆。
連武宗剛剛睡下來,都被劉瑾親自跑進寢宮給找出來。
武宗一見邊報,再聽劉瑾說得如此嚴重,睡意早嚇到爪哇國去了。當下連忙更衣上朝。
事情來得太快,朝中大半是劉瑾黨羽,哪一個是有主意應對這種軍事問題的。君與臣,睡意朦朧鬧哄哄地說了半天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來。
武宗大發脾氣,自己站起來道:「白白養了你們這群飯桶,國難當前全無主意,連個主帥也推舉不出來。哼,難道我大明朝就無人了,倒不如朕御駕親征,朕就不相信打不過寘鐇這個叛賊。」
眾大臣嚇壞了,當年英宗御駕親征,結果土木堡之變,明朝四十萬人全軍覆沒,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也先擄去,不但丟了皇位,差點連江山都丟了。
前車之鑑不遠,如今武宗居然還說出這種話來,豈不是嚇倒滿朝文武。
正在這時,傳面一聲報來:「楊一清請求上朝。」
兵部尚書張采是劉瑾死黨,昨夜正稟承劉瑾之意,阻止楊一清出兵而被楊一清駁得張口結舌,此時忙道:「楊一清早已免職,用得著他來嗎?」
誰知劉瑾哼了一聲道:「大膽,楊大人是咱家特意請來的,還不快宣。」
張采想不到自己馬屁拍到馬腳上了,立刻臉色變得紅一陣白一陣的。
楊一清全身披掛地上殿,秋臨風緊隨其身後。
楊一清一進殿,行過大禮之後立刻道:「稟皇上,臣聽聞安化王叛亂,情勢危急,臣再次請纓,出征平叛。」
第十二章
劉瑾忙道:「楊大人公忠體國,當真難得。皇上,臣請皇上封楊一清為帥,出兵平叛。」
立皇帝發了話,文武大臣們雖想不通原因,為何幾個時辰不到風向突變如此之快,然而看風使舵卻是看家本事,立刻齊聲贊道:「是啊是啊,臣等早就說了,應該讓楊大人持帥平叛的。臣等願保薦楊大人掛帥出兵……」
有幾個說得用了力,面紅耳赤的,有幾個講得動了情,聲淚俱下……
武宗看著眾大臣,不禁疑惑:「眾卿家,朕記得你們咱天好象不是這麼說的,不是個個都反對楊一清掛帥的嗎?」
此言一出,立刻無人再敢說一個字,朝堂上頓時靜了下來。
林嘯越眾而出:「稟皇上,昨夜情況未曾危急,列位大人是穩妥起見,不動刀兵為好。今日軍情緊急,所以各位大人才不拘成見,力薦賢才為國分憂。皇上英明,自能明白各位大人為國之心,此時軍情緊急,請皇上速作定奪。」
這話面面俱到,打破冷場。劉瑾與眾臣看著林嘯的眼光當真是無比親切。
武宗點了點頭,道:「好,難得楊卿家有此忠君報國之心,為朕分憂。楊一清聽旨,朕封你為總兵官,提督軍務,率兵四十萬平叛。」
楊一清下跪,接過帥印。秋臨風上前一步跪下道:「皇上,叛黨勢大,臣秋臨風請纓,願於楊大人麾下出兵作戰。」
武宗怔了一怔:「難得秋卿家如此忠心,可是你現為護駕將軍……這……」心想你走了誰保護我。
林嘯忙道:「皇上,臣不才,自薦護駕將軍一職。」
秋臨風忙道:「對,皇上,林大人武功不在臣之下,臣從軍後,林大人足能夠承擔起護駕將軍一職。」
劉瑾輕哼一聲,心道這小子還當真懂得抓時機,人家上陣打仗,他倒盡想著撈好處。
武宗方才被眾臣的臨危退讓給氣壞了,現在見楊一清、秋臨風這等自動請纓,不由得大為高興:「好,難道秋愛卿也如此忠心,朕就封你為懷遠將軍、副總兵官,隨楊一清出征。」
劉瑾眼見有了打前陣的替死鬼,先放下一條心來,然而奸臣本性不改,眼見兵權就要交出,心中不甘,道:「稟皇上,楊一清此番出征平叛,朝廷還應再設一中官為監軍才是。」所謂中官就是太監,歷朝歷代,軍中之事每每有太監隨軍監軍的,大多會壞事。這些太監不懂軍事,卻仗著自己的特權,每每借著皇命干涉軍事,如英宗朝若不是王振隨軍亂指揮,也不會有那一次喪權辱國的土木堡事變了。
林嘯心中暗罵這權奸死到臨頭還要弄權,忙朗聲一笑道:「正是,正是,雖說上陣監軍,有性命之憂,然而諸位中官之中,必也有忠義之士,不下於廟堂之臣。」
那幾個夠品級出征為監軍的大太監,本聽得劉瑾一番話就要出列,忽聽得林嘯話中道此番出征有性命之憂,倒不是平時這般撈好處顯威風的好事,一個個忙把那伸出去的腳又悄悄縮回了。劉瑾用目光示意了幾次,無奈人人心中盡想著性命要緊,只管裝聾作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