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6頁
但是無論如何,地盤的擴大,都是好事。
人口,土地,出產和礦產,資源,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最終都能轉化為戰爭潛力,而這時未來徐州爭霸天下最需要的,現在卻是取這一塊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江烽和王邈所看到的,而許多人卻囿於自身眼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也許在短時間內,像兗鄆沂和平盧諸州看起來都更像是包袱和拖累,而不能對徐州大總管府帶來實質性的益處,但這種看法是在太淺薄了。
且不說有了平盧和兗鄆沂諸州給整個徐州和淮南帶來的戰略縱深有多麼大的意義,只想想為什麼吐谷渾人現在會如此熱心?
如果沒有控制兗鄆沂和平盧鎮,徐州的影響力如何滲透到河朔?如何左右得到沙陀人?
做不到這兩點,吐谷渾人憑什麼這麼便宜的價格出售戰馬給徐州?又憑什麼這麼眼巴巴的希望和徐州結盟?
還有,朝廷有怎麼可能對徐州如此低聲下氣?
你沒有這份實力,朝廷憑什麼會把這麼多頭銜加諸與你,憑什麼對你的各種舉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還主動為你提供大義?
兗鄆沂和平盧諸州的現狀的確不好,甚至徐州泗州和海州的情況也不是很好,這個不好,主要是指水利設施、道路交通遺留下來的窟窿太大,加上蟻賊對地方上的破壞,要恢復起來都需要投入巨大。
徐州這邊還算是有些底子,加上與淮南一水相隔,自然條件也不錯,所以恢復起來要容易一些,但兗鄆沂和平盧諸州情況就不同了,沒有三五年的大投入建設,根本派不上用場,也就是說三五年內,這兩塊地盤都基本上是投入和產出都是不相稱的。
除了錢量財物上的投入外,更讓江烽頭疼的還是對這幾個地方的「改造」,要把兗鄆沂和平盧諸州「改造」成為自己的基本盤,讓這兩塊地方成為自己未來爭霸天下的根據地。
不僅僅錢糧,還在於整個政權結構的「改造」,要讓這些地方的士紳死心塌地的跟自己捆在一起,要讓他們的利益和自己一致,這道題相當難做。
在這個問題上,江烽和陳蔚、崔尚、楊堪、王邈以及楊勛、王煌、杜拓、嚴序等人交過底,讓他們明白自家的野望,當然程度不完全一樣,但王邈無疑是交底最深的。
第二百一十八章 契丹
王邈也認同江烽的觀點。
江烽起家時間太短,基本上依靠軍隊來確立起自家的門戶,而要讓這麼龐大的一支軍隊歸心,那就必須要給這支軍隊足夠的利益和念想,讓他們和江烽在一起,那麼原來的利益所有者——士紳們怎麼辦?
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歸入軍功貴族中來,僅僅是大梁的現狀就能讓江烽明白,無論再強悍的軍隊當你的經濟基礎開始腐化墮落時,軍隊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腐朽掉,所以江烽能夠理解後世中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之舉,不能解決軍隊實力派和他們自身利益階層的問題,那麼要麼就會演變成唐末的藩鎮割據,要麼就會像大梁那樣一起腐化垮掉。
趙匡胤以及他的北宋應該算是做得比較好了,雖然北宋在面對契丹和女真人時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原因是多方面的,江烽作為歷史系的高材生自己認可的一個原因就是當南方農耕民族在科技優勢轉化到軍事實力上還不足以對遊牧民族騎兵大規模運用帶來的機動優勢這一特長形成壓制時,你又失去了北方河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地理防禦優勢,那麼這場戰爭就失去了主動,失敗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漢唐之所以對遊牧民族形成壓倒優勢,那也是有多方面因素,但不容否認的是總體實力的超強,北方地理優勢未失,王朝前期的進取心尚強,這幾方面才使得農耕民族占據了優勢,但到了王朝後期一個接一個的優勢因素喪失,那麼遊牧民族的機動優勢就會轉化為主動進攻,進而變成戰略優勢。
在江烽看來,要想維繫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胡人的優勢地位,就目前來說,尚未完全在整體實力占據優勢,甚至還在軍事實力上居於劣勢的己方來說,要搶占地利優勢就是必要之舉,控制華北平原刻不容緩,深知歷史大勢很難被自己這樣一個小蝴蝶所改變,契丹人膨脹的速度比想像的還要快,所以他必須要搶在契丹人南下之前控制住河朔地區,以河朔作為緩衝,要確保自己腹地的安全發展。
把希望寄托在一條河水天塹上是荒謬的,尤其是沙陀人已經入主中原,哪怕江烽不認為沙陀人具備逆天改命的能力,但畢竟這也是胡人踏足中原的第一步,有了這第一步的實踐,沒準兒契丹人或者党項人的第二步就要踏出來了。
所以江烽希望把戰線前移,推進到河朔,讓河朔成為自己與契丹人對抗的主戰場,而將平盧、淄青、天平作為前進基地,把徐州和淮右打造成為自家核心保障區,用這種遞進策略來確保自己政權的穩固,不至於一戰失利就喪失元氣。
要對這些地方士紳進行「改造」,那麼就必須要尋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
歷史上的北宋找到了一些辦法,比如發達的工商業就把北宋大量的武將家族和士紳勢力吸引到了工商業上,但更主要的還是商業。
現在江烽認為自己也許可以在這一點上做得更多更好,徐州的冶鐵業、海州的製鹽業、壽州的陶瓷業、澮州和壽州的制茶業已經初現端倪,下一步這些產業還可以進一步細分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