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頁
江烽話說得很漂亮,似乎一切都是在為關中考慮,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朝廷的目的也就是要慢慢將淮右之地納入保障關中錢糧需求的體系之內,同時要求弱化與大梁的關係,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可以說江烽想要什麼,他們都不吝提供。
不過對於江烽來說,目的就不一樣了。
光州可以交給朝廷,因為這可以作為一塊屏障,抵擋劉玄和蔡州的緩衝地,這三縣之地,劉玄欲得未得,蔡州是得而復失,所以都是心有不甘,若是江烽自己拿著無疑是一枚火炭,但是交到朝廷手中,就成了大義所在。
誰要敢犯光州,那麼勢必會受到朝廷申斥,或許有些人可以不在意這一點,但是以南陽和蔡州目前的情形,恐怕兩家都還做不到對朝廷的斥責無動於衷。
至於說光州的糧食要保障關中,本身光州就三縣之地,所產糧食年成好也就是略有盈餘,年成不好,那就還得要勒緊褲腰帶,哪裡可能有外運的可能?
所以對江烽來說,光州目前的作用就是一塊屏障,發揮好屏蔽的作用,就足夠了,其他的,不奢求。
「錄事參軍張璜張大人,老陳持重,對光州的情況熟悉,也有一些方略,所二位大人有不清楚的事務,可多與張大人協商,相信張大人會成為二位大人的助力。」
姚景和長孫玄來光州一路上就在探討著這位如彗星般崛起的光澮壽防禦守捉使。
寒門庶族出身,據說還曾混跡於蟻賊中幹過斥候,從固始一縣之地起家,一年多時間打下了三州十縣之地。
嗯,準確的說是兩州,硬生生被這位防禦守捉使大人給掰成了三州,也讓他們此次擔任職務的光州從五縣之地變成了兩縣,對於他們兩人來說,是喜是憂也不好說。
喜,當然是如果不這麼設立,估計這光州刺史和長史也沒他們倆的戲,江烽不會把他根本之地交給外人;憂,當然是一分為二,固然給了他們機會,但估計這位防禦守捉使大人對光州也沒太多興趣了。
朝廷自然不傻,江烽將光州交給朝廷的意圖也很明顯,你想要伸手,可以,接過去之後,你得也盡責,一要確保不被別人奪走,二要自個兒侍弄好,給關中輸入糧食,得你自己花心血去做。
這大概就是雙方妥協之後才輪到自己兩人來光州的結果吧。
姚景不是沒有經驗的官員,在新豐擔任過多年縣令讓他對庶務十分熟悉,而他反而對自己這位長史充滿了憂慮。
這位長孫氏的成員在長安城的名聲太差,來到光州怕是以躲債和撈錢為主,這很容易被江烽找到插手光州政務的藉口,尤其是在六曹判司人選至今都未商量好的情況下。
「江大人,張大人已經和我們見過面商討過,我們一致認為恐怕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要敲定六曹判司人選,這一點我和吏部也已經有一些溝通,還請大人儘早就此事有一個定策……」
面對江烽在六曹判司人選上的推諉拖延,姚景也是無奈。
照理說光州官員的遴選和防禦守捉使府是沒有太大官員的,但姚景和長孫玄都清楚,如果得不到防禦守捉使府的首肯,就算是吏部出了告身,恐怕這些判司到位之後一樣很難開展工作。
這一點姚景還在長安時吏部就和他說過,最好的辦法還是要獲得江烽的認同,這樣避免日後受掣肘。
江烽也並不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拖延太久,關鍵在於原來比較中意的六曹判司人選都出現了一些意外,意外主要就是源於壽州被納入之後,防禦守捉使府的組建就立即提上了議事日程,而且是刻不容緩。
而江烽心目中的防禦守捉使府顯然不會像朝廷設立的防禦守捉使那樣只管軍務,在他的心目中,防禦守捉使府肯定就會像節度使府那樣,軍政事務皆管,否則無以將三州的力量充分整合運用。
防禦守捉使府一旦按照節度使府的規格來組建,也就意味著它會與刺史府一樣那樣相對應,原來的不過是個人幕僚機構,就要升格為以三州府務為職責範圍的所有事務。
這個機構將要比原來的幕僚式架構大得多,所需要的人員也會多得多。
這樣一來,像陳蔚將會調任防禦守捉使府的判官,專司政務,行軍司馬一職也將由崔尚接任,支使、掌書記、巡官、衙推等幹員至今尚未甄選齊全,很多時候都不得不讓澮州刺史府的六曹吏員來先行把這防禦守捉使府中事務先幹起來。
澮州刺史府幹員被抽到了防禦守捉使府中幹事,那麼澮州刺史府這邊就形同虛設了,所以不得已之下,又不得不把原來準備安排到光州的幾名人選重新安設在澮州,這也就導致了光州那邊的六曹判司人選遲遲不能到位。
所以現在江烽最為頭疼的不少軍事方面的,反而是政務方面的,手裡邊要說武將不算少,但多以軍將型人才,但是政務型和軍務型人才反而奇缺。
「姚大人急切之心某知曉,只是某才從壽州返回澮州,請容某稍加整飭,一月之內定能有個分曉。」
對於這些長安來人,江烽現在還只能捏著鼻子受著,再怎麼這姚景還算是能幹點兒事情的角色,若是用得好,讓其好好經營光州,一旦能起屏風作用,甚至還能成一塊牌坊,所以現在還得要應著。
「那姚某就靜候大人佳音了。」姚景也是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