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雲龍,怎樣?」準備好的醫護人員馬上上前給他灌藥劑,監測心電。
周雲龍的心跳很快,儀器一直響著,聽得大家也心驚肉跳的。
過了一會,周雲龍緩過勁來,他喘著氣說:「我看到了這株番薯後七代的影像,變異指數在4以內。「
旁邊一個老的教授驚喜道:「按這個遞增速度,那這個番薯種十代左右變異指數才會超過五。」
「十代,那就是五年,給我們的時間足夠了。」
「但是大家想一想,這個番薯是每一年都有的,一直種下去,到時間了就更換成新的一批,豈不是不需要擔心了?」
「番薯十代,玉米五代,水稻三代,綜合起來,還是種番薯最划算。」
「南湖實驗基地這回可是立了大功勞。」
實驗室里,大家都很高興。
做了那麼久的實驗,總算得出相對準確的數據了。
先把目前的糧食危機接觸,總是營養膏、營養液,誰都受不了。
沒有了這些顧慮,大家可以關心尋找解決的辦法。
既然已經能從變異能量種分離出兩股了,現在就差找到應用方式了。
關於未來,大家更加有信心了。
第182章 捐贈【改】 她還是好寶寶
百安縣孤兒院, 同樣在進行著繁忙的春耕。
雖然有政府的補貼,愛心人士的捐款,但這個孤兒院所屬位置太偏了, 而且還窮。
孤兒院能種植的土地也就三畝左右, 被圍牆圍了起來。
此時一些大孩子和阿姨們在整地, 準備扦插地瓜。
孤兒院的人手有限, 都是種一些好打理能保證點收成的作物。
去年下半年他們種了常玉婧寄回來的地瓜,發現變異指數不高, 很適合孩子們吃。
今年院長決定擴大地瓜的面積,然後在邊角種一點玉米。
院長是一個嚴肅的老太太,她剛從地里急匆匆回來,手上的泥土還來不及洗掉。
穿過地上的一個個花盆, 她上到了三樓的辦公室,此時裡頭有兩位中年人在等著。
「你們好,請坐。」院長匆忙洗了手, 然後取了兩個杯子裝水招呼客人。
「我們是華國益安慈善會的工作人員, 這是我們的名片。」
胖一點的男人遞過來兩張名片,院長有些詫異地伸手接過來。
「經過審核, 你們孤兒院符合資助要求, 我們是來實地走訪的,院長若是有空,帶我們走走?」
「謝謝,我們走吧。」院長心裡驚訝, 不明白孤兒院怎麼就被這家慈善會選上了,但不管怎樣,這是好事。
從三樓下去,二樓一樓都是孩子們的學習、活動室, 圍欄上、地上都擺放著不少花盆,或種著花草或種著青菜,有些則光禿禿的。
「這些花盆是孩子們實踐課用的嗎?」
每個花盆上都有名字。
院長聽到這個回答愣了下,「是實踐課,同時也作為飲食上的補充。」
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好像是常玉婧吧,她天天寶貝著她的兩個花盆,其他孩子也有樣學樣。
她去年就低價買了一批二手的花盆,給孩子們用。
在孤兒院裡,能獨自擁有的東西太少了,現在這些盆栽是個例外,孩子們都很寶貝。
院長陪著兩個慈善會的人在孤兒院裡轉了一圈,這地方老舊,但打理得很乾淨整齊。
有一些孩子,拖著殘疾的軀體,雖然幹不了活,卻還是幫忙照顧更小的孩子。
他們走到育苗床的時候,看到了那一片鬱鬱蔥蔥的地瓜藤,「你們這地瓜種得不錯。」
院長點頭:「是一個已經成年離院的孩子寄回來的,很好吃。」
院長陪著這兩個人轉了一圈,又聊聊孤兒院的基本日常運轉,才把人送走。
他們走之前說,沒有意外的話,第一筆善款很快會打入孤兒院的帳戶。
在沒收到錢之前,院長也沒跟其他人說,生怕空歡喜一場。
林阿姨走進來,「院長,那兩個人來是有什麼事嗎?」
「就是實地走訪下我們孤兒院。」院長沒多說,「你去佳佳農場問了,那邊怎麼說?」
「那邊同意農忙的時候讓孤兒院的大孩子過去幫忙,按計件算。」林阿姨說。
手工活並不總是有的,這個佳佳農場也是新開的,離孤兒院又近,打工還能就近看著點。
林阿姨說完欲言又止,「院長,你就不跟大家說下院裡的收支嗎?」
那些半大的孩子不是什麼都不懂,有的反而怨起院長,竟然讓他們去打工,得來的錢和物還得分大頭給孤兒院。
林阿姨不明白院長為什麼不讓孩子們知道孤兒院的真正情況,維持這一家孤兒院,儘量讓每個人吃飽穿暖,其中的辛苦難以言說。
說起來,早些年那是真的苦,這三四年才好轉許多。
因此,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成年走後,慢慢斷了聯繫。
院長沉默了下說:「就這樣吧。」
林阿姨不懂院長的固執,沒再勸說:「那我先去地里幹活吧。」
等林阿姨走後,院長想了想,打了幾個電話,想知道這個益安慈善會怎麼就選上了他們孤兒院了。
是哪個出去的孩子在背後幫忙嗎?
然而讓院長沒想到的是,這捐款只是第一步,隨後,又有慈善組織或企業幫忙修繕已經破舊的宿舍樓,更換了老舊的寢具、家電、教學用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