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幸好煉瑤築基後,一個春風化雨能將四分之一個村裡的農田包覆蓋進去,靈力又翻倍,一個晚上就能將整個村的作物催熟一層。
等作物長到一定程序,巫慶峰就讓煉瑤停下來。不然長得太快,脫離正常生長規律,村里人就不是驚奇,而是會懷疑。
然後空出來的時間,他們會走山路去鎮上。走山路比村道要近,憑他們的腳程,從村里到鎮上也就一刻鐘的樣子,比開車走村道還要快很多。
鎮上現在一萬多人,要養活這麼多人,糧食全部由大院支援肯定不現實,他們頂多補個缺。
所以現在鎮上這一季的糧食就很重要。這也是他們不辭辛勞,連續晚上奔波往返的原因。
也幸得煉瑤已經築基,不然以鍊氣期的修為,一個晚上肯定沒辦法將那幾千畝地給澆一遍。
不過就算這幾千畝地的糧食順利成熟,也遠遠不夠鎮上這些人的口糧。
糧食缺口依然很大。這就使得煉瑤不能夠象上半年給村里其他農田施展春風化雨一樣,只是抽個空而已。
畢竟上半年的糧食雖然最後都順利收割,除了大院和胖嬸家,其他人家的空殼率都很高,如果不是人口不多,這點收成還真不夠一家人的嚼用。
而接下來的日子會怎麼樣,巫慶峰已經沒辦法再這麼篤定。
因為上一世再過不久,他就和藥大師同歸於盡了。他的先知之能,也就到此為止。
所以這一季的糧食收成就很重要。也是他拉著煉瑤四處奔波的原因。至少現在,他要保證千歲村和東平鎮的安穩。
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現在後山山谷的溫棚已經成了煉瑤白天的根據地。
溫棚里沒有種藥,全是種的水稻。每天白天無數個春風化雨下來,水稻「噌噌噌」地往上長,要是讓人看到,怕不得嚇瘋。
一季水稻半個月就能成熟,這事擱誰聽了會信?
幸好這個山谷本身就在後山,尋常人一般不會進來。而朱國忠那邊也被煉瑤用不種藥的藉口給搪塞過去。唯二知道這裡面如同神跡一般的生長率的,也只有巫慶峰和煉瑤兩人。
巫慶峰以煉瑤每天要辛苦布雨為由,將插秧、收割、脫粒的事全都包下來。
不過他插秧可比村里人容易得多,才不管插得整不整齊,只管往土裡插就是。最後不整齊的地方,全被他利用聚土術給重新規整回來。
第一次這麼做的時候,可把旁邊的煉瑤給樂壞了。沒見過插秧還有這種操作的,這事除了師兄也沒誰了。
等外面的糧食成熟的時候,山谷溫棚里的水稻已經收割了幾季。
因為是息壤育出來的種,又是靠靈力催長出來的,那稻子長得不能再好,一畝地能收三千多斤穀子。
對比以前豐收的年景,這收成也翻了不止一倍。更何況一季水稻只需要半個月就能成熟。
三個月下來,後面藥樓空出來的地下室里已經多出幾萬斤穀子。也幸好巫慶峰將彌空挪了地方,不然這麼多糧食還真不知道往那堆。
而巫慶峰不願意將糧食放進彌空去,也是不想每次拿出來的都是新米,而且新米質量還這麼好。
在地下室放長一點時間,新米變陳米,再拿出來大家也不會懷疑。不然不是明晃晃地告訴大家大院有秘密嗎?
因為煉瑤偷偷地幫助,村里今年第二季莊稼迎來了一個豐收。
雖然比不上往年,但比上半年要好不少。不過這次種的水稻並不多,而是以玉米紅薯為主。
每畝地幾千斤的產量,加上上半年的水稻,足夠他們吃上一年,不用再擔心接下來的一年會餓肚子。
糧食是夠了,但很快又出現食鹽危機。上次巫慶峰帶回來的鹽並不多,哪怕再省著用,幾個月過去也見了底。不說村上,就是鎮上也有一段日子不見鹽了。
人不能缺糧食,同樣也沒法缺鹽少油。少了鹽和油,各種問題就會出現,而這偏偏是煉瑤的藥也沒辦法解決的。油都可以用通過打獵解決,鹽卻是最令人頭疼。
大院屯積的鹽自然是夠的,但那是相對於他們自己,並沒有將其他人算進去。
他不可能包下整個村所需要的鹽來。於是巫慶峰決定,趁著降溫前的最後這段時間,帶隊去隔壁產鹽的省去換鹽。
海鹽是不用想了,畢竟楚南省離海太遠。隔壁省的井鹽就成了巫慶峰唯一的目標。
只是現在不比從前,上路十分危險。除了要擔心野獸的襲擊,還要電話所經地段有沒有發生過地震,致使道路中斷。
而這個問題,也有辦法解決。因為巫慶峰從西州市偷來的那台猛士上就有一個軍用GPS導航儀。
他跟雷鵬幾人先在家仔細研究了一下路線,發現原來的高速公路基本上能用。
只是中間有兩段中斷,一段是公路橋垮了,一段估計是因為地震路被土石淹沒。只要繞開這兩段就沒問題。路上的時間頂多也就多花上三五天。
唯一不能確實的,是之前的井鹽產地是不是還能產鹽,或者有沒有足夠的存貨。這些只能到了以後再說。
既然要跑這麼遠的路去換鹽,單獨一輛車肯定不保險,所以巫慶峰又聯繫了莫白他們。
鑑於路上風險未知,莫白他們肯定願意跟巫慶峰一起行動。
而且這樣的行動肯定不會多,要能經得起鎮上一萬多人消耗很長一段時間的鹽,這數量也沒辦法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