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
用他們的話說,反正冬天待在家裡沒事做,煤鍋爐還能做飯燒水,又省了一筆電費,好處可太多了。
反正最後梁康時也隨大流給家裡安了一個煤鍋爐,現在看真是誤打誤著,雖然海島別墅上有太陽能蓄電板,但是怎麼能跨越次元連得上農村家裡的電鍋爐,要是把太陽能蓄電板拿到外面的房頂上,現在是冬天,發的那點電還不夠電鍋爐開上半天,電鍋爐確實既方便又清潔,就是用電量大了點。
甄敏講著一家人回來的經歷,省去了很多艱辛的過程,只說聯繫了車送到半路,還剩點路程走回來了。
四奶奶有些急切的打聽城裡的情況,她有一兒一女,都不住在安城,而是在安城附近最大的城市斌市,前幾天通了最後一個電話,說是一切都還好。在之後就沒有消息,不知道是手機沒電了,還是通訊出了問題。
甄敏就算說的再簡略,四奶奶也能從中窺得在城裡居住沒電沒水沒供暖的日子有多難過。她嘆了口氣沒說什麼。
四爺爺想得開:「兒孫自有兒孫福!至少咱們還聯繫上了,那些兒女音訊全無的不知道有多少。」
他看向梁銜月,笑眯眯地說:「月月真是小福星,是老天想讓你在這個時候辭職回家,怕你一個人在外面受苦。」
四奶奶終於想起來他們是走回來的,關切的問道:「這回回來沒帶多少糧食吧?不夠吃來我們家拿,今年種的糧不多,都是玉米,一會你拿點蘿蔔土豆和嫩玉米回去,花生也帶點?」
梁家村不是富裕的村莊,所以青壯的村民才都出門打工,留下的都是老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梁家村的地不好,平地少,山地多,沒辦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效益也提不上來。
不過守在梁家村裡的這些老人還是放不下自己種了一輩子的地,不願意看著地荒掉。像是梁銜月的四爺爺,他的兒女都過的不錯,也孝順他。本來是不缺錢的,還是要堅持種那幾塊地,春耕的時候大型機械上不了山,就僱人用半自動的小型機械播種,秋天收穫的時候也得僱人,算下來更是掙不到多少錢。
現在不同了,原本不值錢的糧食現在無比珍貴,梁銜月問了問,得到了一個令人咋舌的答案。四爺爺家裡打了四千斤玉米,兩百斤高粱和三百斤大豆。這還沒有算上地窖里存的土豆、蘿蔔和白菜。
不過大規模種的玉米都不是外面買到的那種嫩玉米黏玉米,都是用來做飼料的高產玉米,味道實在不怎麼樣。可是沒有糧食吃的時候,管他味道如何,能填飽肚子就是好糧食。
這麼多糧食四爺爺兩個人當然是吃不完的,本來他們種這些玉米也是準備賣出去,結果今年剛收回來就遇到了大雪,道路不通,自然也就賣不出去了。
臨走的時候四爺爺和四奶奶撿了一大包東西讓梁銜月帶著,知道梁康時生病以後叫他好好養病,外面天寒地凍的,讓他病好了也不要跑過來,免得路上凍著。
四奶奶還欲言又止的讓梁銜月有機會的話幫忙打聽一下斌市的消息,他們老人消息更閉塞,坐在家裡兩眼一摸黑,什麼也不知道。
回到家以後梁銜月從四奶奶塞到她懷裡的沉重大口袋裡掏出了六根甜玉米、一包紅薯、兩顆去了枯敗葉子的大白菜,一包五斤多重的高粱米,還有一把大蔥。甄敏手裡還提著兩根蘿蔔。
「他們過得也不容易,還給我們這麼多的東西。」梁銜月有些不好意思。
四爺爺和四奶奶一貫是照顧他們家的。梁康時爹媽早逝,梁康時那時候也是個毛頭小子,多虧了四爺爺的看護才順順噹噹的長大。
「過幾天咱們再去看四爺爺的時候給他帶點東西回禮就行,挑一些老人家需要的。」
甄敏把東西收好,甜玉米是凍起來的,不然新鮮的玉米也留不到現在。她問坐在一邊用毯子把自己包的像個粽子的梁康時:「晚上就吃煮玉米行嗎?」
她想和梁銜月一起把家裡收拾一下,今天沒時間做晚飯。這個家幾年沒有住人,平時只有梁康時回村看看的時候偶爾隨手打掃一下,邊邊角角積了很多灰。
梁康時吸了下鼻子,瓮聲瓮氣地說:「好,吃什麼都好,反正我這嘴裡也沒有味兒,吃什麼都一樣。」
他病了兩天,現在倒是見好,已經不發燒了,就是還有點畏寒,鼻子不通氣,再加上嘴裡沒有味道,人就不怎麼精神。甄敏早已經過了心疼他的時段,現在更心疼糧食:「嘴裡沒味你就吃饅頭,吃玉米都浪費。」
說著就叫梁銜月一起找拖把和抹布給家裡做清潔,梁銜月走到老爸身邊的時候,給他塞了一罐梅子。
梁康時如獲至寶,美滋滋地打開吃了:「還是月月心疼我。」
甄敏洗洗涮涮,回頭一看梁康時已經吃了大半罐,立刻上前把梅子沒收了,教訓道:「老梁你到底是感冒了還是懷孕了?吃這麼多梅子,當心酸倒你的牙,到時候連饅頭都沒得吃!」
梁康時咂巴咂巴嘴:「五十歲老漢老蚌生珠,是科學的奇蹟還是道德的淪喪?」
板著臉的甄敏立刻破功,噗嗤一聲笑了,把抹布扔過去:「有這個力氣貧嘴,我看你是全好了,去把抹布給我洗嘍!
第22章 釣魚
花了好幾天時間,終於把許久沒有住過人的家裡收拾出樣子來,從落滿灰塵到窗明几淨,其中是十幾盆黑漆漆的污水、三個再也洗不乾淨的抹布和無數次爬上爬下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