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貧道將之稱為秤,分為秤桿、秤繩與秤錘三部分。」
「這衡乃是度量衡之中最難測定的,為了將秤的準星找准,貧道費了不少功夫。」
趙公明拿出一顆珠子:「此為定海珠,重達一斤。」
然後他將定海珠用繩子捆綁一下,掛在秤鉤上,一手拎起秤上的繩子將定海珠拉離開地面,另外一隻手撥動掛在秤桿上的秤錘。
直到秤桿變得平穩之後,趙公明將秤桿拿到子受面前,不多不少,剛好在一斤的刻度上。
然後他又拿出其他定海珠,與第一枚定海珠一同依次掛在秤鉤上,兩斤、三斤、四斤……
一絲不差。
趙公明得意道:「貧道所獻之物,便是這度量衡,只需按照這三樣寶物仿製,並推廣開來,便能讓天下人都使用同一種度量衡,此外,只需每年核對一次,便能確保不再有誤差。」
他相信,沒有哪個君王能拒絕度量衡的誘惑,制定度量衡的黃帝、舜、禹,都是萬人稱頌的明君。
紂王接受度量衡之後,一定會感念他的功勞,封賞高官,這樣一來,他的仕途就有了一個極高的起點,而且還有統一度量衡的功勞在身,只等封神結束,便能獲取大量功德,功德正是截教最缺的東西。
也不枉他追著燃燈跑了大半個月,乾坤尺有功德燃燈自然早就知曉,但燃燈不是截教中人,元始天尊也不像通天一樣敢賭,他可不敢將法寶壓在人族王朝身上,一個不慎,不僅功德沒得到,還會被反噬。
子受看著趙公明洋洋得意的表情,有些無語。
這東西要造他早就造出來了,只要見過秤、量斗,想仿造很容易。
最多也就是基礎單位有偏差,但他是老大他說了算,基準度量到底是長還是短,根本無所謂,夏禹都能指著自己的身高體重當單位,他就是指著圓滾滾的殷破敗說老殷只有一百斤也沒有任何問題。
不列顛的英寸英尺和公制單位差遠了,也沒影響他們造出蒸汽機和無畏級戰列艦,保證一個標準就不會出問題。
子受正要出言拒絕,忽的無意間看到剛才趙公明丟下的玉石,改變了想法。
路走窄了。
統一度量衡固然會被稱讚,可統一的人又不是自己,別人要贊也是贊趙公明。
而且統一度量衡後,好處大大的。
首當其衝便是針對諸侯的花石綱。
剛定了度量衡,一切標準都由朝歌說了算,西伯侯的石頭太長了,不合格,南伯侯的石頭太重了,不合格,這麼一來,不是更方便嗎?
而且隨著自己酒池肉林鋪張浪費的行為傳播出去,需要有一個更直觀的單位讓人們了解到到底花費了多少。
肉林一天花費XXXX肉,朝歌人民知道得花費好幾十頭牛幾十隻羊,傳到北海,重量單位不統一,XXXX以北海度量來看來也就一隻雞的重量,豈不是還會感嘆紂王節儉?
這不行啊!
「有勞道長,朕得道長,猶魚得水也!」
子受頓了頓,這句話以前好像對誰說過,不過問題不大,養小金魚都要換水的。
他接著道:「朕欲派道長與蕭道長、曹道長一同推廣銅錢、度量衡,不知道長意下如何?」
現在還沒財政大臣、戶部尚書之類的職務,畢竟貨幣都不流通,但只要銅錢推廣完畢,就能開設新職位,到時候賣官鬻爵就全靠老趙了。
這等修道之人肯定不通政事,好忽悠,看他隨地撿玉石的水平,多半能掙到錢,掙錢就是好事,建奇觀建長城都要錢,好好計劃一番,還能樹立起一個與民爭利、與貴族爭利的貪財形象。
「臣遵旨!」趙公明直接稱臣,這個起點他很滿意,而且做得是度量衡推廣,這樣的君王哪裡找?
絲毫不貪墨臣下功勞,別人不知道,他比誰都清楚,這是天大的功德!
難怪之前與師尊在朝歌一行能看到無數功德金光。
子受想著新定的度量衡,想著想著,想到了龍吉身上。
這年頭人們對自己的體重都不關心,但他很關心龍吉的體重。
以前住在山裡,被天帝關禁閉,多半伙食不好,現在出來了,每天都吃饅頭,吃啥補啥怎麼也該更加豐滿一點,能夠準確掌握龍吉的體重變化情況,也是好事一樁。
……
第124章 至寶
火雲宮中只有人族三皇和隨侍童子,由於要鎮壓人族氣運,三皇從不離山。
不過鎮壓人族氣運的並非是他們三人本身,只憑一兩人根本鎮壓不了偌大人族的氣運,他們三人所守護人族至寶崆峒印才是鎮壓氣運的關鍵之物。
三皇的功德與人道氣運相切合,得以進入火雲宮中神魂不滅。
三皇之下還有五帝,但五帝功德不夠,雖然能進入火雲宮中,卻無法保持清醒。
他們只好將神魂寄托在崆峒印上,以自身功德溫養崆峒印,發揮其更大威能。
此時三皇正圍繞這崆峒印而坐,印璽之上有龍鳳交紐,印座四面有五帝面容,印璽下則有大道符籙——「崆峒」二字。
軒轅黃帝拿著崆峒印,開口道:「少昊以鳳鳥立制,創文武百官,各司其職,今有始皇封雞為君,暗合其道,神魂可依。」
他伸指於崆峒印上一點,印上少昊的面容瞬間隱去,有一光點浮於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