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頁

  

    箕子先行四個月中,除了安排沿路的住宿,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搜山。

    在鳳凰山中清理出一條適合行走的道路,並將野獸驅趕,保證安全。

    鳳凰山是座高山,子受坐在新制的車輦上,很是安逸。

    近衛們流扛著,行在最前方,就跟上輩子坐登山纜車一樣輕鬆,還能看看周圍山景,如果妲己在身邊,那就更美妙了。

    只是苦了臣子們,不管是老是少,是胖是瘦,都得靠兩條腿走。

    聞仲、梅伯、商容等三朝老臣都是年過六旬的年紀,卻仍強自拄著杖,慢步行著。

    目睹君王祭祖,他們也與有榮焉,關鍵的是,這次祭祖是一個向諸侯釋放的善意信號,他們必須到場,以表鄭重。

    這群大商忠臣們都知道,不能再激化紂王與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哪怕步履蹣跚,爬也要爬上去。

    半山腰,稍作停息。

    子受已經下了坐輦,負手打量著鳳凰山上下景致,面容嚴肅。

    很快了,一路上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現在九月,剩下的三個月里,強行封禪的事情足夠傳到各地。

    諸侯必然心生不滿,區區紂王也敢稱功蓋三皇五帝?

    成湯祈來了雨,平了夏桀,都不敢這麼說。

    此刻起了些霧氣,瀰漫山間就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

    山林中俱是古木喬松,路徑深幽,杳然難覓。

    碧瓦雕檐,金釘朱戶,一處隱於山間的宮闕中,一女子身穿大紅白鶴降綃衣,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朱唇皓齒輕啟。

    ……

    第61章 封禪

    山巔。

    山多石,少土。

    四周景物朦朧得像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子受走上了祭壇,箕子的建築水平怎麼樣,他也不知道,出於安全考慮,沒有帶近衛。

    「殷商二十九代君,攜文武百官敬稟列祖列宗,佑我殷商萬民!」

    接下來是匆忙卻又有秩序的儀式,標準的祭祖,只不過更加盛大一些,群臣頭戴皮弁,插笏垂紳,助子受行禮,並進行祭祀。

    想把祭祖變成封禪,很簡單,這個年代的人們又不知道封禪是什麼,當然是子受說什麼就是什麼。

    封禪中的封,指的是在泰山之上築土為壇以祭祀上天,以報天之功,子受一改,不祭天,咱祭老祖宗,沒列祖列宗先賢的努力,人族能有今天?

    偷梁換柱,剛好契合了祭祖。

    這時候,大臣們都還沒發現異樣。

    儀式結束,子受與群臣們拿著青銅鏟挖地。

    這是他特意囑咐箕子加到祭祖之中的儀式,明面上是為了埋下一方玉冊,以告列祖列宗。

    說白了,就是講些悄悄話。

    讓這些大多出身貴族的大臣們挖地,場面像極了下鄉種樹的大領導,著實有些滑稽。

    子受看不下去,帶著方相、方弼這些武將,三下五除二就把地給懇好,將自己親筆所寫的玉冊埋入其中。

    然後填上。

    昏君就要有昏君的樣子,玉冊上啥也沒寫,反正目的不是這個,只是讓大臣們墾地,效仿百姓所為。

    禪,指的是在泰山旁邊的梁父山祭祀地主,以報地之功,子受又改了,天都不敬我敬地?

    禪變成了祭百姓,效仿對百姓而言最重要的農耕,沒有百姓,又何來社稷天下。

    事畢,大家都以為結束了。

    子受忽然振臂高呼:「孤自臨位,作制明法,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德,顯白道理……」

    總之,就是一通毫無實際內容的胡吹。

    「封乃祭祀先祖,禪乃祭祀萬民,封禪已畢,王號不足以顯業,此後以朕自稱,行皇帝之事!」

    「……」

    鴉雀無聲。

    封禪?皇帝?

    雖然沒有明說,可誰都明白,紂王這是在說自己比肩三皇五帝啊!

    當今紂王的確是一位明君,可絕對沒有到這種地步啊!

    也許在大商曆代君王之中,足以排到前三,可連開國成湯先王,也不敢稱自己為帝,更遑論皇帝!

    這……該如何是好?

    這一手,簡直讓所有大臣束手無策。

    以當今紂王的宏才大略,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也許真的能夠格稱皇稱帝,可現在,太早了!

    且不論世人如何,但是那各地諸侯,絕對不可能同意!

    誰不知道諸侯們就是最不想看到商王權力壯大的群體?

    更別說直接從王權升格為皇權了!

    崇侯虎作為唯一一個隨駕諸侯,若有所思。

    誰都以為鳳凰山祭祖是紂王向諸侯貴族釋放的善意信號,現在卻完全在往反方向進行。

    難道這一步,其實是紂王決定與諸侯正式宣戰的信號?

    極有可能。

    自子啟造反之後,內廷已經沒有異聲,下一步不就是外廷嗎?

    作為北伯侯,崇侯虎比誰都清楚諸侯在地方的權勢有多大,就如之前那一直沒有露出尾巴的姬昌,名為西伯侯,實為西伯王!

    這些諸侯,絕不會甘願一輩子當大商附屬。

    雖說是八百路諸侯,其中又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樣沒有野心,願意對大商報以最大的忠誠呢?

    從最初的提前朝賀,再到烽火鎮諸侯,哪一個不是針對諸侯的?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箕子先行四個月中,除了安排沿路的住宿,最重要的任務便是搜山。

    在鳳凰山中清理出一條適合行走的道路,並將野獸驅趕,保證安全。

    鳳凰山是座高山,子受坐在新制的車輦上,很是安逸。

    近衛們流扛著,行在最前方,就跟上輩子坐登山纜車一樣輕鬆,還能看看周圍山景,如果妲己在身邊,那就更美妙了。

    只是苦了臣子們,不管是老是少,是胖是瘦,都得靠兩條腿走。

    聞仲、梅伯、商容等三朝老臣都是年過六旬的年紀,卻仍強自拄著杖,慢步行著。

    目睹君王祭祖,他們也與有榮焉,關鍵的是,這次祭祖是一個向諸侯釋放的善意信號,他們必須到場,以表鄭重。

    這群大商忠臣們都知道,不能再激化紂王與諸侯貴族之間的矛盾,哪怕步履蹣跚,爬也要爬上去。

    半山腰,稍作停息。

    子受已經下了坐輦,負手打量著鳳凰山上下景致,面容嚴肅。

    很快了,一路上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現在九月,剩下的三個月里,強行封禪的事情足夠傳到各地。

    諸侯必然心生不滿,區區紂王也敢稱功蓋三皇五帝?

    成湯祈來了雨,平了夏桀,都不敢這麼說。

    此刻起了些霧氣,瀰漫山間就像是一條舞動的飄帶。

    山林中俱是古木喬松,路徑深幽,杳然難覓。

    碧瓦雕檐,金釘朱戶,一處隱於山間的宮闕中,一女子身穿大紅白鶴降綃衣,雙目猶似一泓清水,朱唇皓齒輕啟。

    ……

    第61章 封禪

    山巔。

    山多石,少土。

    四周景物朦朧得像籠罩著一層輕紗,影影綽綽,在飄渺的雲煙中忽遠忽近,若即若離。

    子受走上了祭壇,箕子的建築水平怎麼樣,他也不知道,出於安全考慮,沒有帶近衛。

    「殷商二十九代君,攜文武百官敬稟列祖列宗,佑我殷商萬民!」

    接下來是匆忙卻又有秩序的儀式,標準的祭祖,只不過更加盛大一些,群臣頭戴皮弁,插笏垂紳,助子受行禮,並進行祭祀。

    想把祭祖變成封禪,很簡單,這個年代的人們又不知道封禪是什麼,當然是子受說什麼就是什麼。

    封禪中的封,指的是在泰山之上築土為壇以祭祀上天,以報天之功,子受一改,不祭天,咱祭老祖宗,沒列祖列宗先賢的努力,人族能有今天?

    偷梁換柱,剛好契合了祭祖。

    這時候,大臣們都還沒發現異樣。

    儀式結束,子受與群臣們拿著青銅鏟挖地。

    這是他特意囑咐箕子加到祭祖之中的儀式,明面上是為了埋下一方玉冊,以告列祖列宗。

    說白了,就是講些悄悄話。

    讓這些大多出身貴族的大臣們挖地,場面像極了下鄉種樹的大領導,著實有些滑稽。

    子受看不下去,帶著方相、方弼這些武將,三下五除二就把地給懇好,將自己親筆所寫的玉冊埋入其中。

    然後填上。

    昏君就要有昏君的樣子,玉冊上啥也沒寫,反正目的不是這個,只是讓大臣們墾地,效仿百姓所為。

    禪,指的是在泰山旁邊的梁父山祭祀地主,以報地之功,子受又改了,天都不敬我敬地?

    禪變成了祭百姓,效仿對百姓而言最重要的農耕,沒有百姓,又何來社稷天下。

    事畢,大家都以為結束了。

    子受忽然振臂高呼:「孤自臨位,作制明法,以明人事,合同父子,聖智仁德,顯白道理……」

    總之,就是一通毫無實際內容的胡吹。

    「封乃祭祀先祖,禪乃祭祀萬民,封禪已畢,王號不足以顯業,此後以朕自稱,行皇帝之事!」

    「……」

    鴉雀無聲。

    封禪?皇帝?

    雖然沒有明說,可誰都明白,紂王這是在說自己比肩三皇五帝啊!

    當今紂王的確是一位明君,可絕對沒有到這種地步啊!

    也許在大商曆代君王之中,足以排到前三,可連開國成湯先王,也不敢稱自己為帝,更遑論皇帝!

    這……該如何是好?

    這一手,簡直讓所有大臣束手無策。

    以當今紂王的宏才大略,二十年、三十年之後,也許真的能夠格稱皇稱帝,可現在,太早了!

    且不論世人如何,但是那各地諸侯,絕對不可能同意!

    誰不知道諸侯們就是最不想看到商王權力壯大的群體?

    更別說直接從王權升格為皇權了!

    崇侯虎作為唯一一個隨駕諸侯,若有所思。

    誰都以為鳳凰山祭祖是紂王向諸侯貴族釋放的善意信號,現在卻完全在往反方向進行。

    難道這一步,其實是紂王決定與諸侯正式宣戰的信號?

    極有可能。

    自子啟造反之後,內廷已經沒有異聲,下一步不就是外廷嗎?

    作為北伯侯,崇侯虎比誰都清楚諸侯在地方的權勢有多大,就如之前那一直沒有露出尾巴的姬昌,名為西伯侯,實為西伯王!

    這些諸侯,絕不會甘願一輩子當大商附屬。

    雖說是八百路諸侯,其中又有多少人像自己一樣沒有野心,願意對大商報以最大的忠誠呢?

    從最初的提前朝賀,再到烽火鎮諸侯,哪一個不是針對諸侯的?

', intro:'', //章節vip標識 vipStatus : 0, //上一章id prevId :'bcf51ded6d74f', //下一章id nextId :'ee96c8dd965df' }; book.chapterUrl = '/book/85423/chapterId.html'; book.url = '/novel/85423.html' user.Info = { "id":0, "recommend":0 };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