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87頁

    看著高繼能一副積極地模樣,子受擺擺手,道:「你的心思,朕都知道,西征肯定有你一份。」

    「不過西征這件事,還得放到朝堂上,和大臣們一同討論一番,才能定下何時出兵。」

    次日,九間殿。

    子受開門見山,直接道:「自朕對萬國宣戰之後,已有一年,如今糧草豐足,兵強馬壯,正是征討西岐之時。」

    魯雄見此抱拳道:「臣等自當替陛下討伐逆賊!」

    無數文武摩拳擦掌,去年冬日魯雄就上奏紂王,說要西征,初步定下來年春日出兵,如今總算是等到了。

    誰不想討伐叛逆建功立業呢?

    新法之中,是有軍功封賞的啊!

    子受見著群情激憤,輕輕敲了敲桌案,道:

    「諸卿稍安勿躁,朕去年就說過,如果戰後,江山社稷不保,必然要歸咎於朕一人,是朕將整個大商千萬將士,萬萬之民拉下了水,是朕斷送了祖宗六百年天下,力主征討西岐的是朕,執意與天下為敵的也是朕,這一點,諸卿莫要忘記了。」

    子受反覆強調,反正他很清楚,對面西岐有高人,有闡教,自己這邊截教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出手,任由文臣怎麼計略高明,武將怎麼能征善戰,怕是都會敗上一陣,必須得把這口鍋背牢。  

    看看,既然文武的能力都沒問題,有問題的肯定是自己這個帶頭開戰的君王,戰事一起就是損耗國力,兩軍交戰就是損兵折將,收取賦稅就是橫徵暴斂,你不該打仗!你窮兵黷武!

    「陛下!」商容卻在此時忽然出列,說道:「臣有奏!」

    「奏。」

    子受此時沒有任何防備,只是勾勾手,示意當駕官把商容的奏疏念來聽。

    可剛念上一句,就出了問題。

    「陛下繼位數年而諸侯反叛,今天下大亂,朝歌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其實這倒也沒什麼毛病,商容是丞相,諸葛亮也是丞相,沒什麼不同。

    滿朝文武都感覺到熱血沸騰,有一種揮師西進,立刻大張撻伐,跟姬發一決雌雄的衝動。

    殿內群臣,目光之中,具是充滿了昂揚戰意。

    子受耐著心思看完,忽然又覺得沒啥大事。

    也就是一個出師表,在西征之前提提士氣,這其實是常規操作,臣子出師前向皇帝請示的公文,每次出師前都應該寫。

    他就是突然很心疼這次帶兵出征的臣子,這是個flag啊!  

    出師表之後發生什麼了?北伐,失敗,北伐,失敗,北伐,失敗,最後人沒了。

    這不就和原著大商西征的結局一樣麼?

    子受剛想要說點什麼,這時念完表文的當駕官將奏疏呈上,他忽然發現,這封出師表的最底下,並沒有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全文這幾個字,而是一個又一個的名字,甚至還有許多帶著泥點的手印。

    商容、魯雄、李靖、萬年等自然不用多說,朝中重臣都留下了各自的名字。

    令人意外的,是彭遵、傅語、甘盆……甚至是遠在黎地的侯延、姚齊,都簽了名。

    這可是向來與自己不同心的貴族啊!

    那些帶著泥點的手印,下頭則是辛甲特意手書的注釋,全是「張三」、「李四」、「呂岩」、「王二麻子」等,這種不起眼的名字。

    有大臣,有貴族,有平民百姓,朝歌上下,無論何種身份,簽名簽了個齊全。

    第508章 一起扛

    這無數個名字之中,一些是字跡龍飛鳳舞認不出,一些則是真的不認識。

    子受能完全認出的,大概只有不到百個。

    

    但這並不妨礙這份出師表的大義所在。

    文臣武將自是不必說,滿朝的岳飛諸葛亮,精忠報國鞠躬盡瘁嘔心瀝血。

    庶民百姓的簽名,這個倒是沒太大用,李靖入獄的時候也有一個萬民書,除了增加點談資,湊點數,讓出師表顯得更長一點,並沒有什麼用。

    重要的是那些貴族群體的簽名。

    他們雖然於社稷無用,整天就是吃吃喝喝東買西賣,賺著大筆錢財驕奢淫逸,但他們有名望。

    在天下之中名望,說白了,就是認可度。

    如果按照當今的觀念來看,這群貴族在出師表上簽名,其意義之重,甚至比文臣武將、庶民百姓都重要得多。

    因為這才是以當前世界觀之下的大義。

    就好比現在出了個暴君,有一方諸侯想替天行道,討伐無道昏君。

    有幾萬個平民老百姓身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所以聯名獻上出師表,想要這個諸侯出兵拯救他們,但這個諸侯肯定是不敢的,因為平民老百姓不算民,他這麼出兵不具備大義,反而遭人非議,徒增罵名。

    但如果有十來個貴族,像傅言、甘盆這樣的,哪怕數量遠不及平民百姓,但只要他們願意在出師表上簽名,支持諸侯出兵討伐昏君,這個諸侯肯定就敢出兵了。  

    平民的分量輕,貴族的分量重。

    說來也是可笑,大義不是為人民,而是為了特權階級,可偏偏,事實就是這樣的。

    讓子受不解的是,這些向來與自己不合的貴族,怎麼會在出師表上前面呢?

    他還指望著自己出兵是不義之師呢!

    稍稍琢磨了一會兒,他有點明白了。

    原因還是在羊毛身上,西岐有羊,西羌也有羊,再往西一點,西戎的羊更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8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