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頁
這種推理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有個同時期的標尺可以參照,就是仙宮。
仙宮從仙尊的時代綿延至今,從當初的橫掃八荒,制霸六合,一統天下,到如今被玄門搓成扁的圓的各種蹂躪痛打,固然有玄門崛起的原因在,但仙宮從古至今都是血脈嫡系傳承,說一代不如一代也不至於,論資源也不可能缺,而修行功法其實也沒有怎麼變化,這就能直觀看得出,是同樣的功法,在不同的時代,威力效用有明顯的不同。
而現在,是不是又隨著虛月當空,氣數重新開始變化,蓬萊和神教也察覺到了玄門失了天道,又都開始回頭研究古法了呢?
基於這種理論,李凡拿出從蓬萊所得的《靈樞》和斗部功法,同樣是古代典籍,開始截取其中有類似的詞彙和理論,先對照《大衍玄圖》進行推演,再參考《太玄經》進行翻譯,逐漸有了一個基礎的認識。
某種意義上說,這《太玄經》與其說是功法,不如說是半部總綱,半部算經,而且是與玄門完全不同體系的算經,以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贊,對應玄門算學基礎的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
而大慧傳給他的《大衍玄圖》,正是密碼翻譯本,把太玄經的推演體系,與羅經八卦方位相互轉化的推演圖。
《太玄經》要一邊算一邊修,根據天地,生死,陰陽,禍福,動靜,寒暑,因革的對應關係和辯證統一,不斷動態推演天道氣數的變化,不斷尋找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修行之法。因此《太玄經》提供的,是尋道的算法,是總綱,是指引,而不是某條修行之道的現成修煉之法。
因此,假若要強行修煉《太玄經》,就要先根據《大衍玄圖》把天地八卦風水之位轉換到太玄體系下,然後根據《太玄經》進行推演,然後再把結果用《大衍玄圖》翻譯出來,這樣才知道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太玄的正確修行之法是如何的。
如果期間有任何一點失誤差錯,那自然整個流程全部白搭,而且還不能算得太慢了,太慢了一旦周圍的天地氣數發生了變化,整個太玄修行體系也會發生動態的變化,那之前算出來的功法又是全做了無用功,又得重新推演!
這麼看著雖然巨坑無比,但按照李凡之前天地自然氣數變化的推斷,假如《太玄經》誕生也是順應天時的,那麼可能太玄經誕生的時代,自然幻境中的氣數變化,就是如此的極端劇烈莫測,因為天道過於混沌不明,修行士才不得不針對氣數變化,隨時改變修行之法,以適應當時的環境。
因此當太極天道逐漸穩定了,仙道大興了,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太玄經》全程演算,可以基於玄門推導出的成套體系,開始直接帶入模板,追求快速高效率的修行了。
當然,這全是李凡初步的理論,但李凡根據那幾個和尚的情況,也可以佐證自己的一些觀點。
比如那幾個和尚,體內都是陰陽之氣,在古法和一些外道中,這種情況就很常見,比如釋家密宗,桓家的雙修法和《靈樞》系列中,都有類似的陰陽之氣鍛鍊法門。而仙宮的古代斗部,還有青陽門那個老魔,雖然不是陰陽之氣,但明顯也都是煉體,可見古法開發修士自身潛能的傾向是比較明顯的。
但玄門就幾乎從來不修陰陽的,玄門體系里九氣是不含陰陽的,太陰是月之魄,太陽是日之精,都是九天星力,純化自然,大部分時候是借用太極仙道自然之力,很少單純依靠人的潛能。
而這死門道和尚們的陰陽之氣,又同當初阿茂那個陰陽有所區別,他們是不搞雙修互助,共同進步那一套的,是完完全全,徹頭徹尾得採補,而且是陰陽化生,把其他人的生機,採補過來,以高深法門,完完全全轉化為自身的生命力。要不然以正常修士的道體水平,根本撐不住李凡三拳兩腳暴揍,轉頭又能迅速恢復的。
不止是法定這幾人,當初那個天台山法寂也能硬頂著羅教天書不死,恐怕之前他飛劍斬了三四下才斬掉那個元嬰,也是天龍山死門道的法印,那這一宗修士血條之厚,生命力之強也是可見一斑了。與蓬萊那群嗑藥的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所以如果李凡估計得不錯,這些太玄道的門人,應該是參不透完整的《太玄經》,也沒有那種心力算力,進行完整的推演,所以專門集中精力,優先推算演化其中的一角,也即個人的陰陽,推演生死的變化。
大慧,五廉,道慈,應該都到了參悟生死的境界。法橋法燈法至三個修為差一點,大概是先參陰陽化生,還沒到『論死』的地步。法定麼或許已經摸到了生死的門檻,要不然不至於那麼積極得想去過殺劫。
先不論這種損人利己的修行之法從道德上如何評判,放在如今虛月當空,太素道大興的環境之下,可能因為天道氣數的變化,玄門那一套體系出了差錯,就難以從自然天地借力,甚至還會被煞氣大幅削減戰力。
但這些古宗門專注於鍛鍊己身的修士,靠的是本身的潛能,也就不至於受到氣數變化或者煞氣的干擾。雖然肯定比不上直接修太素道的墨山一脈,但也算是一種不至於被立刻淘汰的出路了。
這樣也明顯了,神教想得到死門道的傳承,除了這死門道的生死之法,還有更上乘的神功《太玄經》,說不定潛心鑽研,還能以此法推演太素天道的氣數變化,推導出新的太素修煉體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