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菜品的數量也不用太多,農家樂的客人可能幾個月才來一次,不像餐廳的客人經常光顧,希望菜單豐富多變。拿出一些固定卻美味的菜品不僅能成為招牌,還省得桑宣宣費力學習新菜了。
桑宣宣今天就做了一道鍋塌蒲菜,有應玲瓏在旁邊幫襯著,倒是沒出什麼錯。
鍋塌是一種烹飪手法,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材料的清鮮脆嫩,尤其適合烹飪蒲菜這種鮮嫩多汁的菜蔬。
蒲菜是一種野生的水生植物,又叫做草芽,是香蒲的嫩莖。在桑宣宣眼裡,這和其他的野草沒有什麼區別。不過應玲瓏在宣山轉悠的時候,意外發現河邊生長著很多蒲草,這可是一道很新奇的時令菜,馬上建議桑宣宣在農家樂食譜里加上這道菜。
蒲菜本來就已經是香蒲的嫩莖,做菜的時候還要挑出更嫩的部分。整個蒲草是玉白色的,根據成熟的程度不同,還會透出嫩綠和嫩黃的色澤。
一根蒲菜莖從根部往上折,什麼時候感覺到輕輕一折就斷開,這個程度就足夠了。至於需要費點力才能折斷的部位,就棄之不用。
蒲菜吃的就是一個極致的脆嫩。
擇好的蒲菜先切成大小相等的段,下到鍋里焯水去生。緊接著就是調糊,主要用雞蛋和麵粉。
桑宣宣看了一眼菜譜:「一盤蒲菜用2-3個蛋黃……」
她遲疑道:「玲瓏,是要兩個還是三個蛋黃?只要蛋黃,蛋清不要嗎?」
應玲瓏打了兩個蛋,把蛋黃分出來。「個頭正常的蛋黃兩個,偏小的蛋黃三個。一會兒我給你把這句話加到菜譜上。蛋清是不要的,我們只要蛋黃,蛋黃能讓這道菜的顏色更漂亮,而且蛋黃有脂肪,更出香。」
桑宣宣可能這輩子也無法體會到普通雞蛋的蛋黃比蛋清更香這個問題。但是她聽話,老老實實的用蛋黃和麵粉攪糊。
玉白色的蒲菜掛上了糊以後排在盤子里,就像是一個個剛出鍋的蛋卷,金燦燦的。
桑宣宣認真按照傻瓜菜譜上的每一個要求操作,蔥姜蒜爆鍋,下入裹好麵糊的蒲菜,翻面顛勺,她不怕油鍋爆開的油點,敢做敢幹,倒是有模有樣的很快做好了一盤鍋塌蒲菜。
除了這一道鍋塌蒲菜,餐桌上居然只有竹筒飯是桑宣宣準備的。不是她招待不周,而是來的這些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們確實都是做菜的好手。
想想他們也是因美食與應玲瓏相識,也就不足為奇了。
張老頭和吳教授採回來的鮮筍做成了兩道菜,最脆嫩的部位做成了涼菜涼拌竹筍,剩下的筍塊和剛殺的鴨子一起,燉成了一大鍋香濃的竹筍老鴨湯。
竹筒里填上糯米、香米、香菇丁、玉米粒、雲腿丁,甚至還有芋頭丁,填到離竹筒上方兩到三厘米的時候為止,加過水以後用木塞封口,放在烤架上慢慢灼烤。
看著鮮嫩的翠竹慢慢變得焦黃,發出滋滋的聲音,邊緣滲出細密的小水珠,那是被烘烤出來的竹瀝,獨屬於竹子的清香也慢慢飄散在空中,沁人心脾。
一直等到竹筒不再冒出煙氣,表面帶著一點焦糊時,竹筒飯就烤好了。
用刀在竹筒一側輕輕一砍,沿著豁口一劈,噴香撲鼻的竹筒飯就呈現在眾人眼前。
烤好的米飯是薑黃色的,點綴著肉丁和玉米粒,顏色豐富,看著就有食慾。
何教授舀起一勺米飯送進嘴裡,飯在烤制以前就經過調味,鬆軟清香,柔韌透口,散發著濃濃的竹香味兒。
竹筒飯用的不是一種竹子,像潘夫人和茜茜手裡的就是香竹,酒杯粗細,更細長一些。劈開竹子的時候,不僅有時鮮的濃厚香氣交匯在一起鑽進鼻孔里,定睛一看,里面的竹瓤還形成了一層天然的竹膜,包裹在米飯上,甚至可以直接拿起來吃也不沾手。
應玲瓏也圍在烤爐邊,她這根竹筒飯特意多烤了一小會兒,米飯邊緣帶著一點焦香的口感,像是鍋底的鍋巴。
鍋塌蒲菜在場的很多人竟然都沒見過,吃過以後卻都讚不絕口,蒲菜軟香脆嫩,和其他蔬菜比起來,有種截然不同的風味。
馬大爺激動道:「河邊還有沒有蒲菜?晚上我來做一道奶湯蒲菜,湯汁如奶,清淡味美。保證不比老劉今天的竹筍老鴨湯遜色!」
張老頭針鋒相對:「你不可能比過我這道竹筍老鴨湯。」
今天這道竹筍老鴨湯可是張老頭最滿意的傑作。筍是新鮮採摘回來的竹筍,鮮嫩無比。鴨子是山間散養完全沒吃過飼料的農家鴨,再加上鴨湯是他用灶台和鐵鍋燉煮出來的,味道更美。
這道湯一端上桌,光是聞著撲鼻的鮮香,人人都要搶著來一碗。張老頭敢說在場的眾人,沒有一個能做出比自己更好吃的鴨湯。
視線掃到旁邊一門心思吃竹筒飯的應玲瓏,張老頭有些心虛,默默在心裡打上補丁,他是說在場的客人,沒有人廚藝勝過他。
應玲瓏也不知道是怎麼練成的廚藝,小小年紀,對食材和烹飪都有獨特的理解。就算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也能做的別有一番滋味。
馬大爺聽了不服氣:「晚上你就等著瞧吧!」又轉頭問大家:「一會兒有沒有想跟我去河邊看看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