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建議
顧四爺毫無百官勛貴們異樣的目光,唇邊噙著謎一般的自信。
看啥?!
他可是儀表堂堂的永樂侯!
隆慶帝寵臣。
他從來都不怕人盯著自己看,反而引不起旁人側目,他才不高興呢。
換做現代,顧瑤覺得熊孩子絕對是網紅,黑紅黑紅的。
太愛顯擺了。
「臣拜見陛下。」
顧四爺瀟灑般跪地磕頭,仰頭看向隆慶帝時,純澈的眸子漸漸變得很可憐,很委屈。
猶如一隻明明沒有打碎東西,卻被主人冤枉的二哈。
而且還是一隻被關了很久的二哈。
明明顧四爺很傷心,很生氣,卻是對主子凶不起來。
就算是炸毛,也是軟軟的一團,毫無威脅,反倒多了幾分可愛。
挺像隆慶帝以前養的小狗。
隆慶帝輕輕敲擊著膝蓋,莫名有點心疼顧四爺。
他故意不審此案倒不是不相信顧四爺,而是有了更重要的反詩案子。
而且隆慶帝也想借著此次宮門口落榜學子請命的事查出更多的東西。
給讀書人一個警告!
國家的科舉是公平的,落榜是學業不精,並非是有官員徇私舞弊!
每年科舉,隆慶帝都會或多或少聽說科舉不公的言論,著實令他煩躁。
他可是直追聖主的仁德明君,怎可能委任的考官徇私?
隆慶帝還有一個私心就是——著實聽不得永樂侯在外風流快活!
隆慶帝已經灌了滿耳朵永樂侯吃喝玩樂的消息了,也不知道帶上他?
何況最近後宮中,隆慶帝又發現幾個鮮嫩的貴人,也有意放鬆一番。
以上種種,顧四爺被關進錦衣衛後,隆慶帝還真把他忘了。
不過顧四爺做不來寶寶心裡苦,寶寶就不說。
「陛下總算召見臣了,臣苦啊。」
顧四爺紅著眼睛,淚珠蓄滿眼眶,說落不落,「在大牢里……時時思念陛下,臣不該,就不該去科舉,好不容易取中,卻被冤枉,不僅臣遭罪受苦,還有損陛下威名。」
「是臣的過錯。」
「是落榜的考生嫉妒臣。」
顧四爺伏地痛哭起來,「臣就是太厲害,讀書厲害,生的兒子厲害,運氣好,又做著永樂侯,這才糟了妒忌。」
隆慶帝:「……」
聽顧湛中氣十足的哭聲,又見他方才紅光滿面的,他在錦衣衛中絕對沒受過折磨。
難怪他麼有提吃不好睡不好,說了也沒人相信!
讀書厲害?
誰以前說自己讀書騎射都不成的!
顧瑾嘴角扯起,後背很痛,他有種自己這頓廷杖被打得有點冤的感覺。
顧四爺根本無需自己去敲登聞鼓鳴冤!
莫非他真是個傻袍子?
「父親。」
顧瑤的聲音讓顧四爺抬眼望過來,顧瑾後背都是血跡,臉龐蒼白,好似風一吹就能吹走。
「啊,瑾哥兒。」
這個兒子可是他後半輩子的希望!
而且顧瑾有個好歹,李氏也會哭,他又沒有耐心哄女人,萬一李氏哭個不停,他得多煩躁啊。
顧四爺撲過去,「誰打得你?啊,到底哪個兔崽子傷得你?」
顧瑾猶如一株生長在絕壁上的青松,身軀筆直,對顧四爺無動於衷,甚至連面色都沒有任何不自在。
百官暗暗點頭,做永樂侯的兒子必須得有一顆堅定的心啊。
顧瑾這性子以後絕非池中之物。
「三哥就是您方才口中的敲響登聞鼓的傻狍子。」
顧瑤不忍顧四爺再犯蠢下去,「三哥為您伸冤,您這才被帶到陛下面前。」
顧四爺呆愣一會,掰著顧瑾的腦袋讓他面向自己,左看右看了好一會,沒有百官喜聞樂見的驚喜感動。
也沒有對兒子的心疼之色。
顧四爺反倒多了幾分埋怨,「你被大哥教養傻了!爺當日就不該任由大哥養你!」
顧瑾:「……」
「你爹是永樂侯啊,只要陛下沒奪爵,你就是勛貴子弟,你看哪家勛貴子弟有冤枉去敲登聞鼓的?不都是向陛下遞上奏摺,等候陛下召見麼?」
「你這頓打……」
顧四爺滿眼的恨其不爭,「太迂腐了,怎麼一點都沒學到爺的仗勢欺人精髓?你知不知道登聞鼓是給平民百姓預備的?」
「你是爺的兒子啊,笨蛋。」
顧瑾:「……」
隆慶帝嘴角不自覺抿緊,神色說不出的複雜。
顧清緩緩過下身軀,伏地請罪,特麼的,他決定還是叫老四為大哥了。
顧四爺罵了一頓顧瑾,轉而憂心忡忡說道:「陛下,有道是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會有無數。」
隆慶帝狐疑問道:「你是何意?」
「上次登聞鼓響都是百餘年前的事了,這次有了顧瑾做表率,臣擔心以後登聞鼓會時長響起。」
隆慶帝默默點頭。
「臣記得太祖時第一個敲響登聞鼓的百姓受廷杖之後就暈死過去,不是她懷裡有血書,怕是根本無法把血書呈到君前。」
顧四爺強行攬著顧瑾的肩膀,高聲道:「普通百姓吃食跟不上,元氣不足,得被廷杖打去半條命。」
「臣的兒子顧瑾從錦衣玉食,嬌養長大,他的身體能受得了廷杖,貧寒百姓受不起,也沒銀子養傷。」
「而且顧瑾腦子僵化,不會用侯府公子的身份,打顧瑾廷杖的差役總要給臣留半分顏面的。」
顧瑤悄悄拽了顧四爺。
「你拽爺作甚?還不讓爺說實話了?」
顧四爺回頭就把顧瑤賣了,「在皇上面前,說違心的話,說打顧瑾的人沒留情?誰會相信?」
「畢竟爺是永樂侯,他留情才是人之常情,爺也感激他。」
顧瑤無言以對,真是實力坑女的渣爹!
隆慶帝望著敢怒不敢言的小美女,眸子閃過玩味,顧瑤羞得臉都快憋紫了,可憐極了。
隆慶帝本身對絕色美人就沒太大的抵抗能力,解圍道:「的確是人之常情,顧湛,你到底要說什麼?」
顧四爺繼續道:「臣怕來敲鼓的百姓被打死,他們可沒有一個當官封侯的爹!也沒吃過補品人參片,即便不曾一下子被打死,受了這麼重的傷,回去後也沒銀子養病。」
「登聞鼓是為鳴冤,可把自己性命都搭進去了,臣覺得不划算,而且陛下仁愛寬厚,愛民如子,百官們也是廉潔奉公,各盡其責,即便民間有冤枉也多是小事。」
「臣建議專門用個人記錄來冤情,小事轉給官員,大事再承稟陛下。畢竟陛下還有很多國政需要處置,您也挺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