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郡主
不僅是皇貴妃帶來了顧瑤,來太后娘娘宮中的妃嬪都帶了幾個年輕的小姐。
這個是尚書的孫女,那個是侍郎的愛女,還有一些勛貴的掌上明珠。
一個個少女都很文雅,一股的書卷氣息,言行舉止仿佛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規矩而淡然。
不管她們人後是何等性情,在太后娘娘跟前都是文雅而落落大方的。
便是顧瑤自己不都是儘量安靜嗎?
她自然也沒資格嘲諷任何人。
在威嚴的皇權面前,任何特立獨行都有可能犧牲性命。
往往只要太后和宮妃一句話,方才還是名門千金,立刻就成為令人唾棄的女孩子。
這也是這麼多宮妃都希望成為太后的原因,地位和權力能決定很多人的命運。
有當今太后這麼個例子在,隆慶帝後宮的妃嬪又比先帝多了不少,沒有皇后壓制,宮斗自然無比慘烈。
從隆慶帝的兒女頻頻夭折可見一二,隆慶帝的皇子不少,可真正活到成年且健康的皇子,還真挑不出幾個來。
太后年輕時相貌就只是尋常,顧瑤相對明艷的相貌,是兒子隆慶帝最為討厭的。
便是她都看不習慣,總能讓她聯想到先帝時,同自己爭寵的小妖精們。
先帝最是愛漂亮的女子。
好在顧瑤識趣,退遠了一些,又不往她身邊湊,她給娘家人面子,這才沒有過於針對顧瑤,只當顧瑤是個壁花罷了。
以後她得同娘家說說,別再把顧瑤這樣的女孩子領到她跟前。
原本她以為娘家人特意提起的女孩子是給皇子們準備的。
汝陽王府郡主自是尊貴,陪坐在太后身邊,另外還有德仁長公主的女兒,封為溧陽郡主的劉賢。
德仁長公主雖不是太后親生,但是她被太后撫養過一段日子,太后對她頗是喜愛。
德仁長公主又會討好,她的女兒便是太后求隆慶帝冊為溧陽郡主的。
顧瑤聽三哥提過,劉賢最是愛慕陸錚,幾次稱讚陸錚,大有非陸錚不嫁的意思。
以顧瑤此時的身份同溧陽郡主,以及汝陽王府的郡主,一眾家世背景強硬的貴女們說不上話。
不是她被太后娘娘傳召,又是皇貴妃領來的,溧陽郡主她們甚至都不會多看顧瑤一眼。
不過有心人猜測,皇貴妃是不是找來一個媚俗的女子入宮幫自己爭寵?
若是想讓爭寵,也不會找顧瑤。
畢竟隆慶帝可是出名了喜愛清秀的才女。
皇貴妃此舉到是讓後宮中多了幾分猜測,不敢太過針對顧瑤。
畢竟這是後宮,有著一個又一個圈子和利益,任何人都不會在態勢不明朗時輕易出手。
後宮一派和睦,所有的爭鬥都在暗處。
「外祖母。」
溧陽郡主笑盈盈說道:「前一陣我新得了一個保養方子,特意按照方子上的藥材尋了大半年,總算把藥丸制出來了。」
「今兒特意獻上,您不妨試試。」
溧陽郡主拿出一個盒子,輕聲說道:「以前您為皇帝舅舅吃了太多的苦,娘親說過您的膝蓋不好,這盒子外傷藥對風濕特別有效,我已經找人試過了,用上幾次,風濕老寒腿都能痊癒了。」
太后娘娘頗為高興,「你有心了,比哀家的孫女都盡心,每次遇見颳風下雨,哀家的腿……哎,當年為皇帝,別說哀家跪了一個時辰,就是舍了哀家的命,哀家也是願意的。」
「都是貴妃妖言惑眾,差一點害了皇帝舅舅。」
溧陽郡主掃了一眼齊王妃。
齊王妃立刻低頭,溧陽郡主口中的貴妃就是她的婆婆,齊王也是貴妃唯一健在的兒子了。
當初先帝的寵妃柳貴妃,雖是被封為貴太妃,但是只能在後宮中苟延殘喘,太后娘娘仁慈才得以活命。
可貴太妃活著,還不如死了乾脆!
對昔日瞧不起的人面前俯首帖耳,貴太妃的日子不好過!
誰讓她兒子輸了?
長子和次子都以謀反被處死,只有齊王活了下來,但同樣在隆慶帝面前活得戰戰兢兢。
「太后娘娘,臣妾該死,當日……」
齊王妃暗暗叫苦不迭,跪下來請罪,「當日是貴太妃不好,誤傷了陛下,讓您受苦,貴太妃一直很是內疚,太后娘娘仁厚寬容,不計較貴太妃,臣妾和王爺都很感激太后娘娘。』
「既是誤會,還提這些作甚?」
太后娘娘作勢打了溧陽郡主一巴掌,「看你把齊王妃嚇的,以前的事不過是磨礪哀家和皇帝罷了。」
「外祖母仁愛,難怪先帝說您是個有福氣的。」
溧陽郡主開頭,自然有討好太后的人跟上,把在先帝後宮不得盛寵的太后說成先帝最為看重的女人!
顧瑤越聽越是好笑,好似先帝因為最是愛太后,怕太后被後宮女子算計,才故意冷落太后,拿貴太妃做太后的掩護……
這靶子掩護理論,在她穿越前古言中都很受歡迎,很有是市場的。
沒人在意跪在太后腳邊的齊王妃!
太后也不曾注意過齊王妃。
勝者王侯,贏家拿走一切,在皇宮體現的最是明顯。
顧瑤莫名擔心起陸錚,他若是失敗了,比齊王還不如!
「娘娘既然沒有責怪貴太妃,齊王妃也不用再跪下請罪了。」
汝陽王郡主一句話,令慈寧宮寂靜片刻。
誰都明白太后娘娘拿齊王妃出氣,即便同情齊王妃遭遇的人都不敢輕易開口。
偏偏是同齊王八竿子打不到,舉家歸京的汝陽王府郡主幫齊王妃說話?
莫非齊王同汝陽王有關聯?
齊王妃冷汗都下來了,不僅不感激仗義執言的汝陽王郡主,反而怨恨她多事!
她其實跪著比坐在繡墩上舒服!
太后娘娘淡淡說道:「哀家早說讓你起來,你非要跪著,到是讓安然郡主誤會哀家了。」
「是臣妾不是,縱然太后娘娘寬和,臣妾也該代貴太妃向娘娘賠禮認錯。」
齊王妃給太后娘娘磕了好幾個頭,才對安然郡主道:「不是娘娘不讓臣妾起身,而是臣妾自知愧對太后娘娘,唯有如此,才能讓臣妾和王爺稍稍降低愧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