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3頁
江先生道:“你的見解倒與蔣方震相似。不如就留在廬山多住幾日,過些時日,他也要來廬山。”
趙清漪當然是想見見那位先生,但想他明年就要病逝了,也許這是難得的機會。可是她更明白,這是老江有拉攏之態,或者再要利用他們夫妻當吉祥物,這也是他的慣用伎倆之一。
司徒維道:“委員長如此器重,我們夫妻實在銘感五內。但是我們還是想要活動起來,與那些校長們一起組織學生後撤保存力量。如今兩國局勢緊張。日本間諜滲透進江南一帶,在下在江湖中略有人脈,也想為黨國和委員長在清除日方間諜與漢奸的事上出點力。”
江先生聽著在理,他也覺得他們只是熱血青年,該不會有那方面傾向才是,現在應該和那些主張一致抗日的文人一樣,所以才會和大同會也有相交。
江先生上午接見文人時,也聽他們提起了撤離學生的事,這時才動了念頭,同意這事,稱會知會教育部,並承諾給他們興民黨專門撥款50萬大洋來做這件事。
談完話後,他們也安然告辭了。
離開了廬山,返回江海時已是7月22日了,23日組織再次召開本地同志的大會,通報了此次去廬山的努力結果。他們的行動已經得到了江先生和各大高校名流的支持,同志們才覺得信心大增。
趙清漪說:“劉林,電令北平、金陵、之江的同志們再次去接觸各大校長去組織學生們的撤離,不要拖時間,一定是需要分批次乘車搭船搬遷撤離的。再電令總部與蜀省政府、教育部配合,做好接應工作。”
江海分局委員會主席:“是!”
這時候,那些學生該是消除對興民黨的大部分懷疑,而他們也是有家人的,百姓的撤離就不是他們可以管太多的了,他們現在的能力有限。
這時候的蜀省還是有些高校的,校舍都可以先擠一擠,另外建校的事,需要看教育部和校長們的意思,他們全力幫忙就是。
一時之間,各大學校的領導也活動起來,有教育部的電令,在學校方面的事情好辦許多。不過,現在是暑假,又加了另一重難度,學校重新召集學生,宣揚抗日精神和留得有用之身先撤離,也是有許多學生缺席的。而不想提前和家人分開的學生也占了很大部分,同樣這樣的家長也是不少。
興民黨宣傳隊的工作一展開,那些家長紛紛跑來質問他們:果軍守不住了?日本人什麼時候打來?五年前能打勝,現在就打不過了?
趙清漪親自下基層組織工作,去輪到排車或船的學校組織聚集的學生們撤離。
這時候,就有許多家長跑來罵咧咧的,口水都快噴到她的臉上,也有人稱是知道她的,說她牝雞司晨。
這樣的人趙清漪也懶得和他爭,很廢時間和精力。一想到用十倍的時間去說服這種人改造他們的思想,目的就是救他們和他們的孩子,還不如用有限的時間去救那種不罵人的會尊重別人的,效率更高,他們在抗日事業上作用也大。畢竟說服一個這種家長的時間可以去動員多個和氣人了。
趙清漪最多說一句:“你們的孩子不走,我們也不會綁架他們的,更不會綁架你們。你們留下吧。”
這時候他們啞火許久,又覺得自己可能會吃虧,再問撤移的待遇和條件,包路費嗎,包吃包住嗎?
這種時候江海本地的黨員都看不過去了,就會衝過來叫著不要妨礙他們工作。
可見江海的工作難度之大,江海人的性子又比較精明計較,而有些富裕一些的人更不以為然,實在是讓趙清漪很頭痛。
不過有教育部的命令後,願意撤離的高中生、大學生還是挺多的,畢竟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很熱血的。
北平雖然都能聽到槍聲工作都更好開展,因為他們毗鄰東北,北平早處在刀鋒之下,此時有組織有目的地集體撤離,反而讓大部分的人鬆了一口氣。而北平的學生是最早接受當初的興民社的思想的,當時包括趙清洋在內的五個燕大學生退學去革命的事,在北平學生中也一時傳為美談。
現在北平各高校的畢業生去蜀中發展的很多,就有十八個現在當了趙家發電廠的管理層,五個在《興民周報》工作,十二個畢業生在趙家糧廠工作,四個在化肥廠工作,有十個被介紹去了蜀中政府各部門。
再有介紹去學校教書,介紹生意做的陸續也有不少,興民黨吸納人才去蜀中,也幫助他們安頓、就業、創業。
趙清洋在蜀中一得到電令,也就去找了正準備出川抗戰的劉主席,他得知此事已經是江先生同意的,馬上撥一了筆款項,再找來建築師要擴建臨時的校舍和宿舍。
興民黨的成員幫著組織民夫和糧食,就熱火朝天的幹起來。
第753章 心中的糾結
趙清漪天天與本地同志一起,能動員轉移多少學生是多少,大部分還是親近興民黨的學生同意轉移,留下的人還是占了很大一部分。
趙清漪也明白,自己這個興民黨沒有經歷過大同會所經歷的那種清黨時期,將來也不擅長做地下工作,除非暗中本來就是大同會的人。
她這個角色任務關係,她也只做自己能做的事,沒有想在將來淪陷區建立完整的地下網。
從7月25日開始,一直到了8月9日,為了組織工作方便,給每個學校都排了特定的日期,如果學生們不能趕上自己學校的日期,只能插進別的學校的隊伍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