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33頁

    ……

    離京前一天,沈俊想著做了半生的榮華夢,此時一無所有,忽然想起了他一直不敢見的趙懷方,他的啟蒙恩師。

    沈俊提起了勇氣敲開了隔壁趙家的門,原以為他將面對冷言冷語的驅趕,沒有想到下人直接將他引了進去。

    趙懷方在院中的亭子中見了他。

    “……先生……你還和從前一樣。”沈俊澀然地說。

    趙懷方道:“你卻和從前不一樣了。”

    沈俊心中一酸,忽跪了下來,說:“先生,看在從前的份上,你再幫我一次吧。我知道錯了,你求求清漪,以前都是我不對。”

    趙懷方道:“太晚了……”

    “先生,我求求你!我求求你呀!先生,如果不是我……我一時做錯事,清漪不會和我和離,那麼她還不能嫁進英親王府,當不了榮國夫人呢。這都是命呀!清漪是個有福的,我們畢竟生過三個孩子呀,讓她看在孩子的份上,幫幫我……”

    趙懷方閉上了眼睛,深吸一口氣,說:“我教你啟蒙,卻沒有教好你的品德,你的敷衍我從來沒有看出來,這也是我的悲哀。事到如今,你還在推委,自私自利,你有沒有想過,一次次拋棄別人,不講道義,那麼別人也同樣對你。今日我見你,是想幫你,但我的幫你不是別的,就是最後教你一課,道義。當你明白並且敬畏時,也許你的下半生還有一絲希望。”

    “好,好,我講道義,先生,你幫幫我……”

    趙懷方不禁哧一聲笑,他現在被扒下了一切面俱,以最卑鄙而赤裸的樣子出現。

    “李升,送客。”趙懷方起身拂袖而去。

    “先生!先生!”沈俊怎麼叫也沒有用。

    ……

    如此,沈二良、沈張氏和沈俊帶著三個挑出來的聰明孩子南下,而孫奶娘的兒子在其中,孫奶娘沒有其它更好的路,又想著沈家有三千兩銀子,就跟了沈俊。而另外有兩個被趙純放還身契的丫鬟也為了自己的兒子趕來了。如此一家子,倒還熱鬧。沈張氏手中還有慧明的五百兩,她卻是誰也沒有說的,牢牢捏在手裡。

    此後回鄉,沈俊一獗不陣,沒有功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好在他能考狀元,教三個兒子讀書是可以的。

    只是三個兒子小時聰明,大時了了,後來有兩個考出秀才,就再未進一步,而另一個最後當個普通農民。只有在底層摸爬滾打過,才知道科舉一步步往上爬是多麼艱難。

    ……

    王薇和離留在京中,但是她一直沒有足夠的幸運得到機會再嫁,沒有人向她提親。沈俊被罷後,王閎也逐漸被朝堂所邊緣化,他的門生故舊也多有見風使舵之人。景元八年被人彈核時他也明白皇帝的意思了,皇帝讓他告老還鄉,吏部尚書這麼重要的位置皇帝留給了自己的人。

    王薇也只能跟父親一起還鄉,不想去鄉下,還是去了鄉下。此後曾經的京中第一才女再也沒有出現過。

    ……

    景元三年三月初,廢后周氏去逝。後宮暫由淑妃掌管,徐晟沒有馬上重新立後的打算。但是經過周氏的事,他越發嚮往趙清漪,她出了月子後,經常受召進宮為他講新著之事。

    一日進宮,徐晟卻是邀她看戲,看一出《長生殿》,徐晟忽和她說起唐明皇和楊妃的千古絕戀來,又賜下妝匣,裡頭有一套華美的足金九尾鳳釵。

    趙清漪在連續進宮三次後,徐昀就對此極是惱恨而不敢言,趙清漪原來還說他是想多了,直到這時才肯定。這足金九尾鳳釵在本朝可不是人人都能戴的,連貴妃都只有特別恩典才能戴,外命婦親王妃都只戴七尾,或者戴赤金或者鍍金的九尾鳳釵。

    趙清漪卻道:“皇上今日怎麼點了這麼一齣戲,這詞雖寫得甚好,唱腔扮相也好,但臣婦平生最不喜歡的帝王和后妃就是唐明皇和楊貴妃。看到她們就像看到沈俊王薇當年一樣,甚不知恥。父子之情、夫妻之情都不顧,這和沈俊當年是一模一樣。唐皇一代帝王,行事一點都不光明磊落,讓楊妃出家欲蓋彌彰,怡笑天下,是以導致安史之亂,禍及百姓。幸而我朝聖天子臨朝,文武垂拱,共創盛世,實是社稷百姓之福。”

    徐晟不禁一滯,握著拳頭緊了又松,鬆了又緊,良久才道:“榮國夫人論史言之有理,但是奉承朕之言,朕當之有愧。”

    趙清漪笑道:“陛下能省吾身,便勝唐皇甚多了。”

    徐晟此時也沒有了興致,趙清漪也就跪安離宮了。蘇德高看著徐晟模樣,低頭不敢言語,作為心腹太監,他是懂的。

    當皇帝也有不能稱心如意之處,但如此情勢,也是造化弄人。

    徐晟到底還是沒有強納臣妻,也許他沒有唐皇的晚年色迷心竅後的昏庸,也許大夏民風承宋,已趨於更加保守了,徐晟也怕朝堂上的反對。

    還有,男女之事,講究個兩情相悅,唐皇楊妃兩情相悅志趣相投,但是趙清漪畢竟對他無男女之情。便是強求來,也沒有唐皇楊妃之樂。

    景元四年初,徐晟重新迎新後曹氏,乃是明霞郡主的小姑子。

    景元六年,曹皇后生了一位小公主,而這一年趙清漪也終於給徐昀生了一個女兒。也是這一年趙純科考,高中探花,進了翰林院。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3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