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怕的就是三緘其口,什麼也不說。
第187章 清華學院
看了一個月的熱鬧, 林重陽照舊每日點卯上衙。現在他又接了新的差事, 繼續編書, 這一次的任務是重新修訂《皇明祖訓》。皇明祖訓成書於太祖六年,幾經編纂修訂, 如今紹慶帝要求重訂, 且加入太宗以及仁宗的一些訓誡和名言,並且要加以整理分析解說。
前面的是組訓, 後面的皇帝名言基本就是抬身價的, 為了將先帝們的名頭加上去, 作為正式的法定書籍流傳下去。
雖然每個皇帝死後其繼任者都會為之編纂實錄, 還是不能與祖訓相比,為了提高自己死後的威望和身價, 不至於湮沒在歷史中被人遺忘。現任的皇帝們也會動腦子, 總想多留下一些痕跡而不至於被繼任者直接抹掉。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萬事不朽指的就是傳宗接代、代代祭祀。有香火傳遞,就等於是他們的延續。如果他們的話語痕跡也能在皇明祖訓流傳下來, 那就等於一直活在朝堂之上,這是當皇帝非常在意的事qíng。
這也就是所謂的“事死如事生”,所以皇帝才那麼在乎陵寢、葬禮、死後的事qíng。
林重陽可以理解皇帝的這種心境,因為人一旦過了四十歲, 就不可避免的會想到死亡的問題。
尤其這個時代的人,平均年齡基本在四十左右,很多人過了二十歲就開始走下坡路,過了三十看起來就顯老態, 過了四十就可能已經行將就木疾病纏身。
甚至可以說,每一個能活到七老八十的長壽者,都是眼含著熱淚,看著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逝去的。
尤其作為皇帝,日夜cao勞,妃嬪眾多,就算愛惜身體,總體來說也會比普通人放縱一些,身體會差,那也是很正常的事qíng。
能夠領會皇帝的這種心qíng,林重陽編書的時候就抓住了jīng髓和基調,皇明祖訓編寫得親切又大氣,既有帝王的威嚴又有父親的諄諄教導,平易近人,皇帝過目第一篇以後非常滿意,就定下讓他一直編下去。
從修訂皇明祖訓到把太宗、仁宗的訓誡之語也加進去。
老大滿意,那他努力工作就好,所以林重陽就專心編書,並無異樣,管他外面吵得天翻地覆,還被人說波瀾不驚、沉穩如山。
當然翰林院的人也暗地裡議論林修撰其實是傷心的,只是qiáng顏歡笑而已。
林重陽:……
李固為此還特意來過翰林院坐館,將林重陽叫到桌前,把別人都支走,做好了跟他促膝談心勸他不要有芥蒂的準備。
誰知道他不過是略露出一點意思,人家林修撰就表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他的本分就是辦差,至於俸祿賞賜以及升遷,那是上意。
上峰們認為他能夠承擔更多職責,那就給他升遷,如果覺得他可以在這個職位上繼續歷練,那就繼續,反正一直都是為朝廷做差事,得失也不只是他自己也是朝廷的得失,他覺得在修撰官品上和侍讀的官品上做,沒有區別,不同的就是官品越高責任越大,壓力也越大而已。
李固都幾乎要流淚了,還從來沒有碰到過這樣看得開這樣敞亮大氣的屬下呢,要是所有官員都這樣想,哪裡還會有那麼多紛爭和口水官司啊。
哎,實在是太體貼人了!
“你放心,陛下如今只是在思索,絕對不會委屈了你的。”李固如是安慰林重陽,他其實是跟皇帝進言過的,認為林修撰年少有為,恪盡職守,文采斐然,足可以擔任更高的職位,不過皇帝表示自有安排,讓餘人不要多言。
他們這些能當上學士的,可沒有一個傻的,自然也不會力爭,有時候以為自己一把骨氣一定要據理力爭,殊不知如果是和地位不對等的人據理力爭,其結果只有吃虧而已。
有時候據理力爭,反而是不明智的行為,就算一時爭贏又如何,只會留下咄咄bī人、以理迫人的壞印象而已。
尤其對方還是皇帝,只會讓皇帝以為臣子難搞,居然為了一個林重陽與自己對著來,反而是害了林重陽。
李固自然不會做這樣的蠢事,他能主動安撫林重陽,希望他不要鬧不要發牢騷怨言,這已經是對林重陽最大的回護。
而林重陽的表現讓他很放心,這位林修撰不需要自己提示,人家心裡明鏡似的,想想也是,有沈老爺子在背後給他出謀劃策,又何須別人多言呢。
“下官能體會大人的拳拳之意,感激不盡,大人放心,下官定然會兢兢業業,做好本職。”林重陽自然是領qíng的,還要進一步表忠心呢。
李固很高興,“現在你編書,時間也可以自由,以後每個月多給你三五日的假期,你自己掌握,直接在公差簿子上填寫就行。”李固將那本公差簿子拿出來,然後表示以後給趙文藻保管,待掌院學士記錄辦公差出館人員qíng況。
這是他給林重陽的補償。
林重陽心裡暗自竊喜,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表qíng——內心的確是很感動的。
這個本子給趙文藻拿著,這就等於是林重陽拿著,這可是很大的幫助。
一般來說,除了鼎甲三名直接有官職,其他的庶吉士和觀政進士都是沒有職位的,庶吉士實習三年,一般第一年滿了,功課結束以後就可以請假出館,名義自然是公差巡遊,實際遊學或者回老家都沒人管的,只是要在掌院這裡申請,掌院批准才行。還有觀政進士們觀政結束以後,哪怕是授予了官職,可很多人是拿不到實缺的,要等,等待的期間就只能繼續做觀政進士,這期間就可以出去公差巡遊,xing質和翰林院的一樣。
趙文藻拿著這個,那些人要想出去辦事,不管是真的辦事還是自己有事要打著公差的幌子出去,反正是要過趙文藻這關的,就欠下人qíng。
官場上欠個人qíng也是了不起的事兒,是一定要還的,不還就會被說不可jiāo——雖然大家嘴上都說不要緊的,無所謂的,越是如此說,實際就是越有所謂。
尤其李固還許諾了他一個月多三到五天的假期,對林重陽來說這可是了不起的事qíng。
中進士以前大家都會覺得如果能讓我中進士哪怕一年就休三天也樂意的!
可一旦真的進入仕途,如果一個月就休息兩三天就覺得非常累,又會想辦法翹班,如果能夠光明正大多休息幾天,還是很慡的。
前世他雖然是工作狂,那也是做自己喜歡的事qíng,今生他喜歡的事qíng也不全在衙門,自然不想再做一個工作狂。
說白了科舉當官,是他的安身立命的本錢,這個時候沒有官職,很多事qíng是做不來的。
既然現在李固給了他這個好處,那自然要用起來,他先給自己來了個雙休。
他和沈老爺子同時看好一處地方,可以將他們的自辦學院放在那裡。
林重陽他們想了許多個名字,然後進行了集體投票,從清華學院、北京學院、明大學院、京師學院等十幾個名字里選,最後選清華學院的最多。
林重陽尋思著也許就是冥冥中的巧合吧,他和沈老爺子要辦的學院因為偏理工科,叫清華也挺合適的。當下的民間學院一般是叫XX書院,官辦的就是國子監太學、府學、縣學、社學等,為了和他們有所區別,讓老百姓覺得新奇,林重陽才將後綴改為學院的。
算是將民間和官辦結合起來。其實他挺想叫明大學院的,他內心的全稱就是明朝大學研究院,以後如果面向世界,面對牛津、劍橋、耶魯等大學,也絕不遜色。
既然大家選擇清華學院,那就清華吧。
“老爺子,你為什麼不選明大或者北大呢?叫起來不是更簡單嗎?”林重陽還不死心,悄悄問沈老爺子。
沈老爺子道:“咱們有個清華書齋,再叫清華學院不是正好嗎?”
林重陽:……原來如此啊,他還以為是宿命呢,真是太天真。
沈老爺子道:“他們都是這樣想的,你不是這樣想的?你喜歡哪個名字?”
林重陽笑道:“清華啊,我最喜歡清華了。”他對清華不要太熟啊。
沈老爺子走得又穩又快,指著前面的一處院落對林重陽道:“這是文思院最大的一處院落,我瞧著咱們就在這裡辦挺好的。”
他們選中的地方不是詹事府前面也不是東邊,而是明時坊文思院。
文思院是唐朝時候設立的機構,原本是望仙台,後來被改成為皇家打造金銀器的地方,等於是jīng加工工作間。前朝的時候文思院被當做了畫師院,金銀器工作間只剩下一個小院子,到了本朝這裡就重新變成皇家金銀製作間,將畫師們依然挪進皇城去。
林重陽建議保留那幾個金銀製作間,畢竟他們學院也需要一些可以動手實習的地方,除了教授理論知識,還有相應的手工業技能,只有這樣,學院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