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他今天還得考核《春秋》,要把剩下的篇章默寫出來。
花了大半天的時間,虞決修終於把《春秋》剩下的篇章默寫完。
「小師弟,有信心通過考核嗎?」
虞決修非常誠實地說道:「師兄,說實話,我沒有信心。」《春秋》的內容和《論語》相比是很短,但是和高二的課本相比就太長了,他沒有完全的自信地認為自己一個字都沒有錯,畢竟他還沒有練就成過目不忘的本領。
這話讓師兄感到驚訝:「小師弟,怎麼一點信心都沒有?」
「師兄,內容太多了,我怕我會記錯,或者記混淆啊。」
「小師弟,對你要有信心。」師兄說完,寬慰道,「這次要是沒通過考核也沒有關係,咱們再上一遍,保證你能記住每一個字。」
完全沒有被安慰到的虞決修:「……」
師兄安慰完虞決修,就揮揮衣袖離開了。
等到顏子淵走進課堂,就看到像一條鹹魚趴在桌子上的虞決修,關心地問道:「小師弟,怎麼了,一副沒精打采的模樣?」
「師兄,我的身體被《春秋》掏空了。」虞決修立馬坐直身體,身子端正,目不斜視。「師兄,《論語》上完,我不會也要把《論語》重頭到位默寫出來吧?」
「這是自然。」顏子淵笑得十分溫柔,「小師弟,你不僅要全部默寫出來,還要倒背如流。」
虞決修表示他選擇死亡。
「小師弟,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虞決修:「……」真的,他對自己沒信心。
「我們接著上課。」
「是。」
虞決修今天學習的是《論語》的衛靈公篇,這篇主要講述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在周遊列國時的關於仁德治國方面的言論。
【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意思是:【衛靈公向孔子問軍隊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一開始上《論語》的時候,顏子淵的速度很快,一口上好幾章,但是現在基本上每節課只上一兩篇的內容。
講解完書上的內容後,顏子淵會更深入的講解,讓虞決修明白的更多。
「今天就上到這裡,小師弟有什麼不懂的嗎?」
虞決修微微搖頭:「師兄,我沒有什麼不懂的。」顏師兄雖然講解的很深,但是他說的非常通俗易懂,讓他能聽得明白。
「對了,小師弟,你的翻譯怎麼樣了?」
提到翻譯這件事情,虞決修的神色僵硬了下,隨即苦著臉說:「師兄,我連學而篇都沒有翻譯好。」說實話,把《論語》翻譯成英文真的很難。
「小師弟加油,學而篇翻好了,拿給我看看。」
「師兄,我覺得我翻譯的不怎麼好。」他高看了自己,也小看了《論語》。
「翻譯一開始都翻譯的不怎麼好,翻多了就會慢慢變好。」顏子淵鼓舞虞決修道,「翻譯過程中肯定很難,但是千萬不要放棄,每天練習,你會收穫很多。」
「師兄放心,我不會放棄。」雖然很難,但是他還是會硬著頭皮翻譯下去。
顏子淵很可愛地做了一個加油的手勢:「小師弟,加油!」
「謝謝師兄。」
《論語》上完後,接下來就是《孟子》。
公孫丑每次上課之前,都會叫虞決修起來背書,讓他把前一節課的內容背下來。
上一節課學的內容是離婁章句上的第二十六節至二十八節的內容。
「小師弟,把上節課的三節內容先背一遍吧。」
「是,師兄。」
【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悅而將歸己。視天下悅而歸己,猶草芥也。惟舜為然。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舜盡事親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為父子者定,此之謂大孝。」】(選自度娘)
三節內容很短,很容易背下來。
這三節的內容的表面上的意思也很簡單,但是背後的深意卻意味深長。
公孫丑滿意地點了點頭:「小師弟,坐下吧,我們今天上離婁章下。」
「是,師兄。」
公孫丑教虞決修的時候,根本不用看書。《孟子》整本書,他都能倒背如流。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夭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后聖,其揆一也。」】
「小師弟,解釋下這一節內容的意思。」
虞決修說道:【這一節的意思是孟子說:「舜出生在諸馮,遷居到負夏,去世在鳴條,是東方邊遠地區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去世在畢郢,是西方邊遠地區的人。這兩個地方相距,有一千多里地;時代的距離,相隔一千多年。而在中國實現他們的志向,就象有信物一樣吻合,無論是在先的聖人還是在後的聖人,他們的準則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