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鄭旭:“……”
鄭旭沉默半響才咽了口水道:“你真願意?”
顧景雲迷茫的道:“不就是幾套試卷嗎,為何不願?我又不會少塊肉。”
“那顧樂康和施瑋不會怪你嗎?”
顧景雲便笑道:“顧樂康且不說,願賭服輸,施兄既把東西送給了我便是我的東西,他又不要求我保密,我將他送給自己認為可交的朋友有何不對?”
鄭旭點點頭,“你說的有理,那我卻之不恭了,這就抄錄一份。”
鄭旭也並不是非顧大儒的試卷不可,然而有總比沒有要強。
顧大儒名聲很盛,他收了十九個學生,個個都考中了進士,而且成績都很不錯,是當下最有名的老師之一。
當年就連太子都去請他教太孫呢,可見他的能力。
而且鄭旭看了一下題目,出的的確是好。
鄭旭心中閃過各種念頭,抬頭見顧景雲很不在意的在屋裡繼續轉著找書,心中不由一動,問道:“顧兄弟,我要是把試卷給我親友觀看,你是否介意?”
顧景雲愣愣的抬頭,反應過來後搖頭道:“鄭公子抄錄了去便是鄭公子的了,我為何要介意?”
鄭旭更加高興,興奮地道:“顧兄弟放心,我不白占你便宜,回頭我就把我們書院這一年給我們出的題目給你抄錄一份,你也練習一下,回頭把寫好的文章給我,我幫你給我們先生看看。”
顧景雲勾唇一笑道:“如此多謝鄭公子了。”
“哎呀,還叫什麼鄭公子,咱倆這交情,你要不介意便叫我鄭大哥吧,我好歹比你年長几歲……”
鄭旭覺得顧景雲很夠義氣,迅速的將他引為知己。
☆、98.第98章 掉坑
鄭旭從顧景雲這裡抄錄了一份試卷回去,因為明年就要參加鄉試,加上他也有書院先生出的試卷,因此把做題安排得很緊,每隔兩天便做一套試卷,然後拿去給師長批閱。
中間兩天的時間便拿來消化試卷的內容。
除非有意隱瞞,不然鄭旭手上有許多套試卷的事是瞞不住的,同窗和親友們看著鄭旭的目光都能透出綠光來。
和現代試卷鋪天蓋地的情況不同,在古代,試卷和手書一類的東西是很難買到的。
不論是試卷還是手書,多是師長為自家學生或子侄花費心血弄的,所以這類東西一向珍貴,輕易不往外傳。
連書院之間的試卷都出於半保密狀態,更何況私人的?
也正因為難得,大家雖然眼睛都綠了,但也沒人提出讓鄭旭共享。
在現代,大部分知識都能在網上學到,網上學不到也能在書店中找到書籍,但在古代不一樣,書籍和知識都是很珍貴的私人物品。
但鄭旭大方呀,何況他已徵得顧景雲的同意,因此一天下學後便拉了幾個要好的同窗和朋友,再加上自家的堂哥堂弟,表哥表弟一類的親戚一起研究試卷。
離開後每人懷裡都揣了一份手抄的試卷。
而同窗,好友,親戚又有同窗,好友,親戚,這些試卷以極快的速度在學子裡中間傳開,有的人甚至想起在家鄉或外地的兄弟好友等,很大方的抄錄了一份給他們送去。
於是,試卷便由京城傳到了京城外。
鄭旭也早就回過神來,只怕顧樂康是得罪施瑋和顧景雲了,這倆人是合起手來坑他的。
反正他也很不喜歡顧樂康,樂意在後面推一手。
有清溪書院和松山書院兩大巨頭的學生代表做推手,未足半月這套試卷便風靡京城,就連沒有就讀於書院的鄉下秀才們都人手一份了。
每天總能批閱到相同題目試卷的舉人進士們煩了,還有完沒完,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做一份題目來請教他們?
口水都說幹了有木有?這份試卷你們到底是打哪兒來的?
哦,是顧大儒出的題目,不對,顧大儒出的題目怎麼會在你們手上?
顧大儒是個逼格很高的人,太子親自上門請他做太孫的老師他都推辭了,逼格比教過皇帝的嚴太傅還要高,他的東西一向藏得緊,怎麼可能讓這些模擬題目流出?
這些孩子莫不是被人騙了?
於是關於顧樂康用這些試卷換了一頓護國寺齋菜的事再度被提起。
舉人進士和官員們紛紛搖頭嘆息,顧樂康讀書雖聰明,卻沒想到是個不分輕重的。
顧大儒的一套試卷千金難求,別人都是用人情去買,顧樂康倒好,直接拿來換一頓齋菜,實在是……
也不知道顧大儒知道後會不會氣死。
大家覺得顧樂康這個天才名不副實,而精通於科舉之道的人卻看出了更多的東西。
比如清溪書院的山長,他笑著彈了彈手上的試卷道:“顧大儒有些名不副實呀。”
這套試卷是不錯,全是四書五經中容易考到的內容,最關鍵的是還結合了近年熱門考官人選的喜好,這樣的試卷,別說天才,便是成績一般的考生堅持做一年,只要能把試卷全都背下,在基礎還算牢固的情況下想要考中並不難。
但錯也錯在這,針對性如此強的試卷在諸位先生和山長的眼裡卻是落了下乘。
他們書院出不來這樣的試卷嗎?
自然能出,但不會有人在考試一年前就給學生這樣的試卷做,更何況以這試卷量來看,顧大儒是去年就開始給顧樂康出這樣的試卷做題了。
教書育人,除了教書還要育人。
教書不是讓他們把知識背下來,而是要他們去領悟後去思考,總結出自己的東西。
院試三天,鄉試九天,會試九天,殿試半天,能考到的東西少之又少,而宇宙廣闊,需要他們去學去思考去驗證的知識太多太多,作為老師,他們應該教會學生的是如何確立自己的底線原則,如何去對待和解決問題,繼而去探究更深奧的知識領域,或是創造出未解的知識。
顧大儒的教學在他們看來落了下乘。
書院是最致力於科舉考中率的地方,然而就是這樣的地方他們都能想到這些,都能將針對性很強的模擬考放在最後兩個月,作為逼格很高,師同父的顧大儒卻早早的給一直有天才之稱的顧樂康出這樣的試卷。
大家不僅懷疑顧大儒的能力與名望,同樣懷疑起顧樂康的天才之名。
同時,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當年顧大儒拒絕太子的邀請,到底是不願意收太孫這個學生呢,還是怕教不了?
要知道,作為皇孫的老師與做別人的老師不一樣。
在外面,家長把孩子交給敬茶拜師的老師教導後基本不會過問他們的教學內容與進度,更不會再考察。
因為師同父,甚至在教育上,老師的地位還隱隱高於父親。
但在皇家不一樣,太孫的身份又特殊,他不可能只有一個老師,太子也會時時檢查監督……
所以,顧大儒是真的覺得與太孫沒有緣分,所以才拒絕太子的嗎?
看著這份試卷,山長和先生們懷疑起來。
大人們的懷疑孩子們並不知道,他們只是單純的覺得顧大儒這些題目出得好,做完以後感覺科舉考中的概率又上升了好幾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