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11頁

    葉舒華聽到這裡不由瞪大了眼睛,八卦兮兮的問:“娘,誰這麼有福氣,還能吃到肉罐頭啊?”

    光是念出肉罐頭這三個字,她都忍不住流口水了,真是羨慕這位被上天眷顧的幸運鵝。

    王翠芬在是笑著看了葉舒華一眼,有點賣關子的嫌疑,倒是周圍的大媽們七嘴八舌的說:“還能有誰啊?咱們大隊最讓人羨慕的不就是小宋同志嗎!”

    “何止肉罐頭啊,小宋家裡去年冬天還給他寄了一件嶄新的軍大衣——嚯,可把咱們這些後生饞死了,排著隊找他借軍大衣過癮呢!”

    “也是小宋大方、看得起咱們鄉下人,跟別的知青都不一樣,不但軍大衣捨得借出來,有時候還給孩子發糖,多大方的後生啊。”

    哪怕是對知青沒好感的王翠芬,這時也跟著附和一句:“小宋確實跟其他知青不一樣,回城的機會都說讓就讓,我們孩他爹私底下都為他可惜,說本來小宋最有希望回城,公社的領導都喜歡他。”

    大媽們你一句我一句的爆料,儼然把這位小宋同志塑造成了七十年代的活雷鋒,但葉舒華聽完只有一個評價——人傻錢多。  

    她突然有了個大膽的想法……

    第6章

    葉舒華對傳說中的這位小宋同志起了賊心,是在聽到“肉罐頭”三個字的時候。

    原因很簡單,葉家在隊長父親的帶領下勤勞致富,成為雙崗大隊人人稱羨的“大戶人家”,可這樣的大戶人家私底下還在為了幾個雞蛋上演宮心計,而這位知青同志不聲不響的,竟然啃著家裡寄來的肉罐頭——這是什麼神仙家庭啊,真恨不得分分鐘嫁了嫁了。

    而且據她娘和大媽們的說法,小宋同志不但有各種肉罐頭啊,手裡還有票有錢,妥妥的高富帥啊,又是給熊孩子們吃糖,又是給別人借軍大衣,活脫脫人傻錢多的冤大頭,呸,是樂於助人的活雷鋒。

    總結成一句話,這位同志簡直是為葉舒華量身定做的糧票。

    最開始葉舒華沒有想到要打知青的主意,是因為她還有節操,更願意採納王翠芬同志的意見,通過嫁個有錢人來實現衣食無憂奔小康的偉大夢想。

    這裡說的有錢人當然不包括知青,不用王翠芬圈重點,葉舒華自己都知道,跟知青結婚恐怕不是享福而是遭罪,因為他們根本不穩定。  

    現在已經是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後期,兩年前,中央對知青的政策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嚴格,就有無數知青通過找關係、病退或調動等各種理由回城了。而這些回城的知青們,有些是在農村待了七八年之久的老知青,他們早就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看不到回家希望中徹底死心認命,有些知青和知青結合過日子,也有很多是跟當地人結婚,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

    這些早已有了家庭和兒女的知青,因為政策的原因,特意辦了離婚,孤身一人回城,葉舒華不知道他們私下是如何對家人承諾的,但是他們公社十幾個生產大隊,每個大隊都陸陸續續有知青成功回城,沒有一個回鄉探望過這邊的家人。

    早的據說有回去了四五年之久,別說回來探親,就是這邊按地址寄過去的信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隊裡的三姑六婆都說這種一看就不可能回來了。

    葉舒華對這個時代的特色了解不多,家裡也沒長輩給她講古。但魯迅說過,我向來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揣測中國人,葉舒華結合現在的情況推測一下,再過幾年,國家恢復高考,知青大規模回城,還有幾個能在鄉下坐得住的?恐怕十個知青里有一個肯為了家庭留在農村的,都算是奇蹟了。

    而那些回去了的知青,重新當上了城裡人,可能念了大學,也可以自己找到正式的工作,他們完全可以重新找一個門當戶對,或者是事業上能幫助自己的對象,人生重新翻篇,誰還會想老家的糟糠之妻/夫呢?  

    反正換成葉舒華自己,如果不幸穿成已經嫁給當地人的知青,有朝一日通過自己的努力回了城,她是一定肯定不會再回這個鬼地方了,因為現在的農村和她上輩子去過的到處是別墅、隨處可見豪車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根本不是一回事,上輩子她還挺願意和小夥伴跑鄉下獨家寫生,住著別墅體驗小清新式的農家生活,想想還不錯。現在的農村根本不是生活,而是活受罪。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葉舒華還是希望能夠一勞永逸的,找一個長期飯票保她下輩子衣食無憂,而不是幾年後,成為眾多被知青拋棄的小可憐之一。

    所以她壓根就沒考慮過知青。

    但是她娘那句“至少過個一年半載”實在讓人透心涼,單純為了結婚的話葉舒華當然不怕等,問題是嘴巴等不了,現在已經饞到聽見“肉罐頭”就自動分泌唾液的地步,葉舒華真怕再這樣下去,她會有一天看到身上的肉都想啃一啃的地步。

    古人都說了,“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葉舒華現在都饞到很快就要見什麼就眼冒綠光的地步,道德底線只能跟著下降,暫時找不到有錢人,那就先給自己弄個短期的騙吃騙喝過渡一陣子。

    比如這位人傻錢多的小宋同志,他既然對半點不沾親帶故的隊員都這麼樂善好施、出手大方,那麼對待自己人肯定也是一樣的闊綽。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11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