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66頁

    少爺跟前的大丫頭也不安全,不是討主人的厭,就是被人當成姨娘候補,人事傾扎不斷,隨時都有可能丟了性命,運氣好的,不過是配了管是。而小姐的丫頭,體面就差了一截,終身大事一般都是由主姆決定的。姨娘的丫頭更不用提。

    這麼算起來,外嫁比例最高的,是老太太身邊的人。與秋玉同期的八個一等丫頭和八個二等丫頭中,有三個一等和兩個二等嫁給了外面的好人家為正妻。

    而且侍候年老的主人,有一個好處,那就體面足夠。別的奴僕輕易不敢得罪,連當家的男女主人,也會多一份客氣,若是服侍的老主人過了世,那身邊的丫頭無一例外會被放出去,以示恩典。

    春瑛在侯府幾年,已經聽說過這些老規矩了。

    再說,除了太太,她還沒聽說有哪個主人會把丫頭停到二十歲以後的。如果她進入東府後,能成為二老太太身邊的丫頭,那出府就幾乎成功了一半。

    為了確保另一半會成功,春瑛認真反省了過去幾年的所作所為,痛定思痛,得到了一個深刻的教訓。

    她一直想的都是離開,因此對服侍的主人從真正用過心。就算是一時有心討好,也僅僅是在短時間內努力而已。她從不會站在主人家的角度為他或她著想,對主人的命令也不是心甘情願地完全聽從,心裡總會時不時冒出不同的意見,說不定臉上也露了端倪。在空閒的時間裡,她會給自己做針線,給家或朋友做衣服鞋帽,卻從未給主人做過一次私活,頂多是在主人需要時,把對方的衣服當成一項工作來完成。她從不會主動跑到主人面前去說笑賣乖,也沒有把主人的利益當成最重──相比之下她更重視自己的利益。  

    要她處處視另一個人為天,所思所想都要以那人的利益為先,她實在很難做到。她自問奴性不強,而且總習慣以表面上的禮敬與溫順掩蓋心中的不以為然。

    身邊的人是不是全身心忠誠於自己,每個人的心裡總是有所感覺的。說實話,如果不是她再三的向霍家表小姐進言,表小姐也不會在最後的那段時日裡把她當成了半個心腹,並且照她的心愿放她出府,只可惜表小姐不是侯府的正經主人。

    春瑛決心這一回一定要改變自己,哪怕是長年累月地裝,也要裝出個忠弼婢樣子出來!想方設法討好新主人,要對方看得起自己,又不會逼自己做不願做的事。琉璃是個好榜樣,當年,本家的親戚來求親,因為琉璃堅拒,最後老太太也沒點頭,只是水晶成了替代品而已。

    前後思慮周全,春瑛便捎信回京,請了自家姐姐來。說到服侍老婦人,還有比姐姐更好的老師麼?

    秋玉帶著小虎來莊上住了兩天,一來是讓父母妹妹好聲跟兒子團圓團圓,二來是給妹妹傳授機宜,將多年來服侍老太太的心得一一告訴了妹妹。

    比如,服侍老人家的近身大丫頭應該根據主人的喜好穿著打扮。如果主人喜歡喜慶的顏色,那就穿得鮮亮些,但又不能過於正色,太過高調了;如果主人喜歡穩重些的打扮,那就儘可能穿得老成些。秋玉拿自己為例,她在老太太房中幾年,都沒穿過一回大紅裙子或是大紅繡花鞋,其實她出嫁後穿最多的就是這兩種。另外,妝容要適度,務必常日保持乾淨整潔,身上不能有刺鼻的香味,戴的首飾有不能太多。  

    又比如,老人家夜裡起夜會頻繁些,睡在屋裡屋外的人要警醒一點,聽到動靜就得起身,為了確保不會睡得像死豬一樣,寧可多喝幾口茶,熬著不熟睡,等換了班再回房間補覺去。春秋兩季要小心冷暖變化,夏季要常備溫茶水,冬天湯婆子不能斷……

    再比如,老人家愛吃軟爛食物,比如燉煮的食物和好克化的點心等等,但受不得涼,新鮮瓜果、酒食、茶水,都要謹慎。最好知道些藥理,懂得飲食忌諱,按季節氣候勸主人進食。

    老人家愛熱鬧的,愛清淨的,性情不一。身邊的人要時時留意其情緒變化,適時說些趣事討她開心,她開心了,自然就記得你的好處。

    等等等等……

    秋玉足足說了一天,才說完了,喝完半壺茶水下去,才有說起了二老太太:“那年她隨二老爺回京時,偶爾也過來坐坐,妯娌間說話。我瞧著,這位是個安靜的性子,有些嚴肅,不愛說笑的,只是聽她身邊的姐姐們說,二老太太待下面的人很是寬和,從不打人掌嘴,因二老爺公務繁忙,二太太要照管家務,少爺小姐都是在二老太太跟前養大的,十分知禮懂事。若論起乖巧,四少爺可比咱們家二少爺和三少爺都強些,氣度又比大少爺強,四小姐倒有些大小姐的模樣,只是性子柔和多了。兄妹之間也極要好的。我那日在屋裡侍候,親眼見到,二小姐數落三小姐時,把茶都往三小姐潑了,四小姐就在邊上,四少爺立刻擋了,沒叫妹妹濺上一點,自己卻濕了半邊身子。他們在禮數上也極周全,全府上下,不管是遇上哪個,哪怕是姨娘們,也從不失禮,因此沒人說他們不好的。想想當年他們才幾歲?可見二好太太教管得好。她老人家又不愛熱鬧,閒了便看著孫子孫女們讀書認字,跟咱們老太太的性子大不一樣。”  

    春瑛聽著聽著,心裡對這家人已經有了個大致的印象,其中對二老太太更是了解得最細。針對這位老太太的需要,她請姐姐幫著找找老人家合用的藥膳菜譜,又親自到鎮上唯一的小書店裡找醫書,最後連胡飛那邊也驚動了,送了兩本養生食譜和一本簡易的醫書過來,她整天翻這幾本書,從裡面選了幾樣容易做又適合老人家的點心與菜式,牢牢記住了做法,又去記藥理。

    這般準備了許久,轉眼便到了臘月。王大是莊頭,按規矩,是要運田租回侯府孝敬的,他特地帶上了兒子和女兒,打算順便跟木家談一談婚事,在打聽打聽適合兒子的媳婦人選。春瑛請了父親出面,以回京看望叔叔與姐姐的名義,央得王大同意,帶上了自己。

    十兒聽說後,抬眼看了看她,微微一笑。春瑛便知道她猜著了,也回了個微笑。

    出發那天,她穿了一身乾淨的淡青棉襖,藏青色的夾棉比甲,配上深棗色的裙子,添了幾分喜慶。換了髮型,又插了兩朵不起眼的絹花,銀耳墜、銀鐲子,只上了很薄的粉,用一點點胭脂塗了嘴唇,看上去幾乎就像是沒化妝的樣子,卻又讓人覺得氣色很好。就這樣,坐著十兒的車,回到了京城。

    這也許是她穿越到這個世界後,第一次正式求職。過去她在現代社會,只有過一次成功求職的機會,那還是好友幫忙準備了簡歷,又告訴她該怎麼自我介紹,才過得關。今天,她要靠的就是自己了,幾年來的經歷讓她對自己非常有信心。她會成功的。  

    回到后街,周圍似乎沒什麼變化,但原本屬於路家的院子,已經搬進了別的人家。春瑛盯了那扇門一會兒,便移開了視線,朝王大笑笑:“我怕叫人看見了說閒話,王大叔,我這就去了,晚上我住叔叔家裡,您可是明兒回去?我在城門口等你如何?”

    不等王大回答,十兒便強先道:“跑那麼遠做什麼?我們去你叔叔家接你就是!你快去吧!”

    春瑛笑了,朝他們行了個禮,便趕在王家人出來迎接前,先一步離開了后街,低頭往東府的方向去。

    臘月里人人都在忙碌,即便偶爾有人望過來,也沒認出她是誰,她放心大膽地走到東府旁邊的小門,像守在那裡的家人問了句:“請問大哥,有一位木掌柜,可是已經到了?”

    那家人有些詫異地看著她:“原來他等的是你?在呢,你等著!”不一會兒,便引了木晨出來。木晨也不多說,逕自對春瑛點點頭:“跟我來吧,我都說好了。”

    春瑛福了一禮,便隨他走進門去,待到了僻靜的轉角,才小聲問:“我爹自那回你寫了信去,便立刻捎信去了,不知木二哥那邊可得了回音?”  

    木晨微微笑道:“已經得了,勞煩路叔與妹子費心,這幾日生意好些了,欠下的帳年前必能還上的,若不是路叔幫忙,我還不知會如何呢。”

    “木二哥也不必太放在心上了。我爹雖知道不能再回鋪子裡去,卻也不想叫人糟蹋了自己的心血,木二哥能接手,是再好不過了。”

    木晨的表情輕鬆多了,一路引著春瑛到了二門,便對門上的婆子道:“越媽媽,這就是我說的那個春瑛了,你領了去見外祖母吧。”那婆子盯了春瑛兩眼,點了點頭:“我知道了,你且去吧。”便叫春瑛跟著她出門。

    東府的地方比侯府要小多了,前後總共四進的原子,東西也有套院,但格局要小些,也沒有正式的大花園,只在院子與院子之間點綴些花木,有些婆子正在翻土挖坑,似乎打算再栽種些花糙下去。

    春瑛一眼掃過,便目不斜視地盯著前面那越婆子的裙擺,一直走到西邊第一個院子們前,進去後,並不往正屋去,卻轉向了南廂房。

    房內有個年約六十來歲的婦人正坐在炕邊看帳冊,聞聲抬眼望過來:“什麼事?”  

    “徐媽媽,這就是晨哥兒要薦的那丫頭了。”

    徐娘子轉頭看向春瑛,眼中一閃:“你不是……”

    春瑛知道瞞不住她,便微笑著向前行禮:“春瑛見過徐媽媽。”

    第五卷沉浮第二百五十九章 求職與別離

    徐大娘的模樣與當年初見時相比,並沒什麼大變化,只是鬢邊的頭髮花白了些,頭上的首飾更少了,神情依然淡淡的,端坐在上,隨手合上帳冊,便靜靜地打量著春瑛,也不吭聲。

    春瑛保持適度的微笑,非常鎮定地站在她面前兩米遠的地方,眼睛盯著前方的腳踏。

    半晌,徐大娘才開口:“我聽晨哥兒說是原先路掌柜的閨女,就在疑惑,記得路家大閨女是嫁了人的,二閨女又被攆了,哪裡又有個閨女來?原來就是你。”

    春瑛福了一福,道:“因全家人都失業在家,又住在莊裡,不過是農忙時搭把手,並無正經差事,終究不是長遠之法,因聽得遴選男女僕役,兩府的家生子俱可應選,春瑛便想著來碰碰運氣。若是能有福得一差事,也能讓家人日子好過些。”

    徐大娘笑了笑:“你哄別人倒罷了,我卻是不信的。我知道你老子原本管著一家鋪子,即便如今革了差事,也有不少積蓄。我不是當家主母,原跟你一樣是侍候的人,你哄我做什麼?”

    春瑛忙笑道:“卻叫大娘笑話了,春瑛並不是有意哄大娘,只是……我爹的差事本就油水不豐,這件是別人不知道,大娘還不知道呢麼?三年下來,雖有些財富,也只夠一兩年的花費,過後就得打饑荒了。再說,家裡還有小兄弟在,總不能不想以後的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66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