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頁
還有一傳聞,說是老唐大人當年爭首輔之位,當時與老唐大人競爭的是太宗皇帝的老臣秦老尚書,老唐大人論資歷略遜於這位老尚書,結果,老唐大人硬生生奪得首輔之位。那麼,怎樣在首輔之爭中獲勝了呢?傳說是小唐大人給自家神仙祖宗燒了半個月的香,說是神仙祖宗保佑,於是,秦家出了些不雅之事,秦老尚書灰頭土臉下台,老唐大人就任首輔之位。
說來,唐家的神仙祖宗,何子衿都不陌生,當初阿念與他爹科舉,她與何老娘到州府神仙宮燒香求庇佑,那神仙宮裡供著的神仙,就是姓唐的,便是唐家那位傳說中的神仙祖宗。
總之,唐家頗是有歷史的家族。
但要說小唐總管這人,雖是高官,卻從未在六部任職,正二品內務司總管官階雖高,卻不比六部九卿權柄赫赫。可誰要說這朝中還有比小唐總管更面熟兒的,蘇參政他爹蘇尚書都要略遜一籌。
無他,小唐總管雖然做官做學問的本事有限,但他人脈非同一般啊。前些年過逝的江北嶺大儒,是小唐總管他師爺,那他師傅是誰呢,今吏部尚書李樵。對了,小唐總管還有位同門師叔,便是在江南主持海港事宜的的壽宜大長公主的駙馬歐陽鏡。而歐陽鏡呢,便是江家在北昌府時今北昌府巡撫李巡撫的小舅子,李巡撫的夫人李夫人娘家姓歐陽,李夫人正是這位歐陽駙馬嫡親的姐姐。小唐總管還有一位同門師弟,便是如今駐守西寧關的端寧長公主的駙馬忠勇侯彭侯爺。
所以,小唐總管自身平平,但有這麼些顯赫人脈,縱觀滿朝上下,人們都是寧可得罪韋相,也不想得罪他的。
而且,倘別人有小唐總管的出身,人脈,還不為當權者所忌啊?
小唐總管不是,這位總管大人,據說十五歲就跟著仁宗皇帝和太皇太后學當差了,在王府一住多年,完全就算這倆人看著長大的,後來小唐總管成親,這親事,當年還是太皇太后給做的媒人。據說,太皇太后看他跟看親兒子一般。
而且,他能做到內務司總管,可見深得皇室信任。
沈素這些年在帝都,與小唐總管早便相識,倆人這些年的交情。沈素與阿念阿冽道,“吏部李尚書一向為人冷淡,尋常人想說情走門路,再不成的。他唯與小唐總管相近,倘有小唐總管幫著說情,這事就十之八九了。”姐夫只是想調回帝都,又不是要做什麼高官。這事當不難操作。
阿念做這些年的外任官,亦有些官場經驗,就同義父道,“岳父如今是正五品,並非高官,這樣的調任,還會驚動尚書大人麼?”要按阿念的意思,能走侍郎的門路就走侍郎的門路,李尚書他見過,也聽聞這位尚書大人不是很好說話。
沈素道,“吏部正管三品以下官員升遷變動,要說以往倒無妨,侍郎那裡操作一二便好。只是,你一來帝都就任皇子師,李尚書倘不知曉這些關係,他也不會做這些年的吏部尚書了。”
阿念聽義父這樣說,就與阿冽決定去走一走小唐總管的門路。
可這走門路,總得帶些禮物過去,小唐大人吧,還真沒什麼特別愛好。女人,小唐大人家裡只有一妻,無妾。金銀,端看小唐大人的出身,也曉得這位大人不缺錢啊。字畫,據說小唐大人年輕時就不喜讀書。最後還是沈素說,小唐大人偏愛玉石,而且,沈素說了,一個人去就行,這種走門路的事,人越少越好。
最後,就是阿念去的。
阿念現在做帝師了,面子比較大些。
阿念送小唐大人一對蓮花白玉盞,那玉,乃上等白玉,內生雅光,唯蓮花瓣的尖尖上帶一點薄紅,若美人腮,若胭脂雪,十分精巧可人。小唐大人一見就先賞鑒一番,雖然這玉盞不錯,小唐大人心下十分清明,與阿念坐下說話,道,“阿念你帶禮過來,肯定是有事相求。我內務司與翰林院,並無甚干係啊。”
阿念便將想把岳父調回帝都的事說了,阿念道,“岳父在北昌府十幾載為官,兢兢業業,不敢說辛勞。如今我們做子女的都回了帝得,就兩位老人家與太岳母依舊遠在北昌府,心中十分牽掛。”
小唐大人就明白了,想了想道,“要擱別人,我是不理的,不過你不一樣,我倒可以幫你向我師傅說一說,只是不知你岳父調回來,想任何職呢?”
阿念連忙道,“只要調回帝都,有什麼職司就任什麼職司,岳父一向恬淡,與世無爭。”
聽這話,小唐大人還比較滿意,認為江念還算有分寸,便應了這事,東西卻是沒收,過兩天回復阿念,“白叫我幫你問,太后,啊,不,太皇太后已經交待我師傅了,說何大人在北昌府這些年頗為不易,任期到時讓他回朝任職呢。”悄悄將何恭的新職位打聽出來告訴了阿念,鴻臚寺少卿,從五品。
阿念回家與子衿姐姐道,“只看太皇太后行事,就非常人啊。”人家都想你前頭去了。謝太皇太后特意交待吏部,自然不是因為何家,何家一介寒門,還不夠太皇太后看的。太皇太后如此,無非是關照阿念罷了。而且,倘阿念不去唐家走動,怕是根本不會曉得此事,這等施恩不欲人知的手段……阿念越發本分,就是給陛下講書時,也是只管儘先生職責,將書講好也便罷了。
在翰林院,更是對上恭敬,對下關愛。
便是有槽,也只在家吐,只與子衿姐姐一人說。
阿念如此謹言慎行,連謝太皇太后都與李尚書道,“江侍讀此人,倒不枉先帝待他這一片心。”
李尚書亦道,“是個謹慎人。”
阿念這種話不多說一句,路不多走一步的謹慎似乎令謝太皇太后很滿意,或者是何子衿真的入了太皇太后的眼緣,反正吧,除去初一十五的命婦按例請安,一月總有兩三回,太皇太后會宣江恭人進宮說話。一時,江恭人入得太皇太后眼緣之事,不說滿朝皆知吧,消息略靈通的人家也都曉得了。
第457章 帝都風雲之九
對於江太太何子衿得太皇太后青眼之事,簡直全帝都的貴夫人們想不明白,這江太太哪裡就特別招人喜歡來?當然,要說江太太討人厭,那也是再沒有的。現在帝都認識江太太的人不多,但,只要認識江太太的人,就沒有說她不好的。
只是,帝都會做人的官太太多的是,怎麼就輪到這麼個四品恭人獨得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的青眼呢?
整個權貴圈都想不通死了。
分析一下江太太的出身吧,寒門出身,乏列可陳。再分析一下江太太此人吧,嗯,會種花,尤其是jú花,當初曾種出名品,可這也好些年不種了吧?對了,太宗皇帝時就很喜歡江太太種的花,可太皇太后又不是花卉的愛好者。
這江太太究竟哪裡好啊?
這讓無數想在太皇太后跟前露臉兒的貴夫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不要說外人了。
便是江太太自己,也不曉得自己哪裡就入了太皇太后的眼。
她進宮請安,無非就是陪著太皇太后說說話,至於說話的內容,也很簡單,太皇太后那裡多是妃嬪過去服侍,女人們在一處無非就是說說衣裳首飾、湯湯水水、養生健體的話題,再不然就是孩子,說來,江太太家的孩子比江太太還有名兒呢。主要是兒女結親都是先帝下旨賜婚,而且,江太太家一對龍鳳胎一對雙胞胎的事,也不少人知道。
何子衿說些孩子們的事,太皇太后倒是挺喜歡聽,尤其何子衿一向比較實在,並不過度美化自家孩子。啥樣就啥樣唄,何子衿說雙胞胎,“剛插班進了官學,現在有空就在家裡練官話。他倆自小就在北昌府長大,雖然從小就教他們官話,還是有北昌府口音,學裡有同窗打趣他們,現在知道要面子了,回家拼命練呢。本來就是話癆,現在又搶著說話,聒噪的很。”
太皇太后笑問,“你們在北昌府是說官話,還是說當地人的口音。”
何子衿笑,“開始過去時不會說北昌府當地的話,後來時間長也就學會了。在家說老家的話,要是出門聚會,多是用官話,如果跟北昌府當地的人說話,就是說北昌話。”
蘇太后聞言笑道,“我小時候在老家時,也是說老家的話。
第一回 進宮給母后請安,也有些老家口音,那時心裡頗是難過呢。”
太皇太后笑道,“這有什麼,自來鄉音難改。”
何子衿也說,“雙胞胎剛學說話時,一開始在縣裡,我先教他官學,後來我們調到北昌府,離我娘家近了,我祖母在家裡從來都是說蜀中話,她老人家又喜歡孩子,就見天用老家的話教雙胞胎,等出門吧,外頭人都是說北昌話的。雙包胎小時候說話,一會兒說兩句官話,一會兒又拐到我們老家那裡的話去,要不就冷不丁的蹦出兩句當地話。他倆三歲以前說的話,平常人都聽不懂。到上學的年紀,去了學裡,才慢慢有條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