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頁
蘇太后道,“兒媳記得,兒媳當時聽到宮人回稟,說曹氏發動了,兒媳不放心,特意守在曹氏的宮室,待她生產後方到鳳儀宮,親自向母親報喜。母親還問兒媳,本是五月的日子,曹氏如何提前生了。兒媳想著,曹氏當年柔弱,提前生產,或者與其身子有關。”
“不,那是因為,當時曹氏服用的催生的藥物。”太皇太后此話一出,便是趙王都露出震驚之色,更遑論他人。太皇太后道,“民間都說五月是惡月,生出的孩子於父母不利。再者,曹氏與戚氏同時有孕,誰先生產,誰就有可能生出先帝的長子。當時我看她生子艱難,仁宗皇帝與先帝又因這個孩子歡喜非常,故而,當時我雖對她早產這事有所懷疑,並未多言。後來,此事雖查了出來,可那時,今上洗三禮已過,將要準備滿月禮了,我猶豫良久,不忍這孩子剛下生就有不名譽的母親,最終還是瞞了下去。現下看來,就因我當年一念之仁,便有今日毒殺之報啊。”說著,命人取出當年太醫院院使專用的秘檔,傳閱諸人看,傳到阿念這裡時,阿念的手都不由自主的有些顫抖,他的眼睛落在那秘檔之內,有太醫院院使的簽名與印簽,還有就是加印的鳳璽,證明此事是當時的皇后如今的太皇太后知道的。
太皇太后把這等舊帳都翻了出來,曹氏是絕對活不成了的。
此時,已無人再為曹氏求情。
曹氏一死,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陛下的事,陛下於曹氏之事到底知不知情?
太皇太后道,“陛下身體不大好,此事,還是待諸藩王來朝,容後再議吧。”便起身離去。趙王連忙跟了上去,扶著太皇太后,一路隨太皇太后而去。
阿念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把先帝的信交給太皇太后,此時見著趙王如此殷勤,阿念頓時明悟,此時此刻,陛下顧不顧不得,非能由他做主。但,先帝可不只陛下一個兒子啊!阿念當即立斷,抄起今日記錄就追了上去,急呼道,“娘娘,今日所錄,臣已是寫好了,請娘娘閱覽。”
太皇太后駐足,卻是未曾回頭,嘆道,“不必了,我信得過江翰林。”
阿念道,“娘娘,臣有事,想單獨回稟!”
太皇太后此方道,“五郎先去吧,明日再進宮陪我說說話,先帝去的早,也唯有你們是我的主心骨了。”
趙王自責道,“兒臣遠在封地,路遠不知帝都事,倘知母后受此怠慢,兒臣與兄長們早來帝都為母后討要一個說法了。皆是兒臣們疏失,至母后受此苦楚。”
太皇太后拍拍趙王的手,趙王那雙漂亮的桃花眼淡淡的掃了阿念一眼,向太皇太后施一禮,方出宮去了。
阿念隨太皇太后到偏殿說話,阿念心意即定,還是請太皇太后打發了無關宮人,阿念方沉聲道,“當年,先帝召臣回帝都,曾吩咐過臣,倘有皇位震盪之事,便讓臣將此事交予太皇太后。”
話畢,阿念上前一步,將這封他珍藏了足有四年的密信雙手呈上。
第515章 帝都風雲之六七
別看阿念保存這封信長達四年的時間,實際上,他對這封信完全沒有半分好奇,也從沒有過打開來瞧上一眼的衝動與欲望。
相對的,因此事是先帝叮囑過,倘帝位震盪方可呈上。阿念一直把此信當做燙手山芋。
阿念送上信,便欲告退。
太皇太后卻道,“你不同於別人,不必如此避諱。”
太皇太后身邊僅留了一位貼身的女官,那位女官瞧著年紀與太皇太后相仿,想也知必是太皇太后心腹中的心腹。女官驗過漆封,方打開信,取了出來,恭恭敬敬的奉予太皇太后。
信寫得不算長,太皇太后看過後卻是難俺傷感,這種傷感,比先時處置曹太后與商議今上的時候真誠的多。太皇太后良久方道,“你也看一看吧。”
女官將信送到阿念面前,阿念此時卻真正有些好奇了,他本是外臣,負責保管此信,他先時還猶豫要不要把信交給太皇太后,卻未想到,自己竟也能一覽此信。接到這封信的時候,他甚至想像不出,先帝寫的是什麼樣的內容,太皇太后如此不避諱的令他同閱此書。難道先帝信中還提他了?阿念想想就覺著不大可能,他與先帝君臣之義更甚於兄弟之情。
阿念修過先帝年間的史書,曾有幸看過先帝的一些手書,認得出,這是先帝的字跡。而且,這字跡雖不算清透有力,卻也字跡飄逸,可見先帝在書寫此信時身體尚可。先帝的信並沒有什麼客套話,開信便是:兒思量許久,方決定留下此書,以備萬一。
皇后有娠,兒一喜一憂。倘皇后能誔下皇子,則此子為嫡子,縱兒一朝離去,有母后輔佐,皇后賢白,只要此子資質尚可,縱日後守成,兒亦無可憂心之處。倘皇后誕下皇女,則為公主,兒曾笑言,倘有公主,必要與行雲姨媽做一回親家。行雲姨媽曾隨兒遠赴蜀地,對兒悉心輔導,兒以嫡公主相許,料得必是一樁上好姻緣。
兒今有七子,長子煊年方十一,尚是年少。倘無嫡子,儲君之位如何定奪?諸子尚小,資質難辨。皇子尚幼,諸臣必以長幼而論,母后胸襟,亦會傾向立長之說。依兒私心私意,長子煊並無過失,其他諸子亦難辯賢愚,不立長子,日後長子如何自處?倘立長子,煊年幼,其母曹氏卻非人妻之人。
兒欲郊仿父皇當年所為,惜煊與曹氏母子情深,兒若令曹氏隨侍兒於九泉之下,煊將來難免受小人挑撥,反誤會母后與皇后,旦有此意,必為大禍。倘留曹氏,煊心綿意軟,憂之為曹氏所誤。
兒,左右為難。
兒深思多日,此時兒心中之為難,他人不知,母后必知。
兒與煊父子之情,血脈之恩,倘煊為後繼之君,兒望其英明仁和,做一有為之君。兒時日無多,未料將來。倘其不堪帝位,又當如何?
萬里江山,乃父祖先人血汗所成,兒於帝位十載,戰戰兢兢。父於帝位十載,傾盡心力。母后輔佐兒與父兩代帝王,於江山所用心血,更勝兒百倍。兒縱有私心,亦不能不慮祖宗基業。
母后看到此信,定是煊鑄就大錯之時。
煊少年登基,兒已有所安排,內有母后內閣共同輔政,外有柳家為援,待來日親政,理當順遂。若煊不堪造就,上有母后教導,下有韋相忠心,外有靖南公所攝萬軍,皆不能安穩帝位。可知此子非帝王之材,母后倘有明君人選,可令他子取而代之。
倘母后一時難決廢立之事,兒有一議,不知可否。
母后輔佐父皇數十載,輔佐兒十載,母后之才,決斷天下,更甚帝王。母后可暫攝朝政,令煊病退後宮,以此,則外安朝政國事,內全煊之性命,亦是兒為父者之私心。
其他諸子,兒祈母后細度其才,倘有可堪教導之人,請母后不吝教導,以備為後世之君。
兒今不過而立之年,一朝故去,帝室衰落,再所難免。諸藩王非兒之兄長,便為兒之叔伯,倘藩王之子有天縱之才,兒無話可言。倘無此驚才絕艷之輩,望後嗣之君,仍取自兒之血脈。不然,兒之血脈,斷難保存。
父皇臨終,將兒與江山託付母后。今兒不孝,先行離去,無可託付,唯付母后。
願母后千秋萬年。
落款是,兒穆梵親筆。
阿念看後,不禁落下淚來。
這種感覺,不知是因與先帝的兄弟關係,還是君臣之義。阿念就是覺著,心中一陣又一陣的酸楚與傷感令他淚濕衣襟。阿念輕輕拭淚,抬眼時見太皇太后依舊是那樣筆直的坐在玉榻之上,這位至尊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此時,這雙眼睛一樣難掩悲傷。阿念哽咽道,“還請娘娘節哀。”
“江翰林,你官職尋常,才幹亦不過中上,但,你其實是個很有運道的人。”太皇太后又道,“我這一生的心血,三去其二。”
太皇太后這樣的地位,其實與江翰林當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太皇太后也不過是傷感之下方有此感嘆罷了,擺擺手,令江翰林退下了。
第516章 完結章
阿念回家的時間並不晚,他的精神頭兒也不錯,較之宮裡剛出事時六神無主的焦急樣,阿念重新恢復了往日風采。
何子衿看他這氣色,就知道那信定是已交予太皇太后,不然,斷不能這般輕鬆。
阿念換了衣裳,打發了下人,方與子衿姐姐道,“先帝之深謀遠慮,常人所不能及啊。”然後,與子衿姐姐細說了慈恩宮之事,包括先帝信中所寫內容,阿念探花出身,基本上看了一遍便記了下來,故而說的十分詳盡。阿念道,“先帝能得帝位,以往,不少人都說,是因先帝為太皇太后所養育的緣故。這樣說,也沒差。可是,先帝能有這樣的才幹,可見太皇太后在先帝身上花費了多大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