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頁
何子衿嘆道,“曹娘娘要升那些無子妃嬪的位分,無非是收買人心罷了。有兒女的,她怕還防著人家還來不及,哪裡肯升人家的位份。”
蘇冰悄聲道,“聽說,二殿下的生母戚貴太妃,當初原是與曹娘娘一起做的先帝側室,後來二人前後腳,一個生了長子,一個生了次子。及至先帝登基,二人同在妃位,余者先帝後宮皆不及她們。如今戚貴太妃,已是貴太妃的尊位,要是再升,就是皇貴太妃的位子了。曹娘娘一向忌憚貴太妃,哪裡還肯再升貴太妃的位份。”
何子衿想了想,道,“怕不止於貴太妃,先時韋太昭儀升了德太妃,德太妃系出名門,膝下亦有一位小殿下。曹娘娘一向心胸欠廣,手握的這樣緊,一絲一毫的好處都捨不得給人,還想拉攏人心。難怪當初柳家不肯與曹家聯姻,這腦袋就是問題。”
何子衿一向是一團和氣的人,鮮少說話這般辛辣,蘇冰聽得有趣,不由唇角上翹。何子衿道,“這給兒子娶媳婦,切不能只看門第,老話說得好,賢妻旺三代,是有道理的。咱們娘兒倆私下說,曹娘娘難道不拿陛下當命根子?可你看她做的這些事,哎,不說皇家,誰家娶這樣的媳婦也吃不消。”
蘇冰也是有兒子的人了,深以為然。
蘇冰每次過來都會給婆婆帶來帝都消息,這些多是八卦,但接下來的事,於江家沈家何家,就是切身的壞消息了。今年春,各衙門官員考核之後,阿念是已經罷官的了,如今真是清靜,考核也與他無干。但,何家沈家,兩家男人們的考評,今年都只得了中等。對了,還有大寶,也受了牽連,一樣是個中評。
中評的意思是,起碼會影響三年的升遷。
阿念心裡就有些不好過,道,“怕皆是因我之過。”
何子衿寬慰他道,“既是親戚,如何能說這樣的話。再者,曹家這樣的睚眥必報,他家既能操縱考評,想來倒霉的不只咱家。得利的肯定就是曹家那一幫子了。”
阿念還特意進城打聽了一回,沈素何恭怕他心裡想不開,還安慰他道,“今次考核,親曹家的皆是上等,與曹家有過節的,不是中等,就是中下。這樣的情勢,就是給咱們評上等,也不能要,咱們雖不是名門,卻也不能與曹家這樣的人家為伍。”
大寶也道,“是啊,往年人都以上評為榮。如今有幾位不理俗務的老大人,大概是曹家也不願意把人都得罪個遍,那些老大人的考評依舊是上等。如今那幾位老大人都去吏部說,寧得一中評,也不要今年的上評。”
阿念道,“三品以下官員考核向來是吏部的事,吏部尚書李九江也是積年老臣,如何會與曹家狼狽為jian?”李九江可是仁宗皇帝的心腹之臣,這位大人是自仁宗皇帝藩王府長史司做起,隨還是藩王的仁宗皇帝轉戰天下之人。這樣的人,如何肯與曹家合作?
這事兒,不要說阿念想不通,沈素也想不通。沈素道,“是啊,李大人素來高潔,我找小唐大人打聽一二,一時還沒消息。”
很快就有消息了,小唐大人與恩師李九江大吵一架,割袍斷義了。
是真的割袍斷義,據傳小唐大人揣著刀去的,硬是砍下李尚書半截袖子,這知道是割袍斷義,不知道的還以為斷袖之癖呢。
第511章 帝都風雲之六三
李九江李尚書簡直是個謎一個人物。
這位大人論資歷論功績,滿朝大員,怕只一個兵部尚書柳扶風柳國公可與其相提並論,便是當朝首輔韋相,較之李九江怕也要略遜一二的。
這位大人,功高,位高,權重。
這是在政治角度的解讀,李九江一路走來,完全是一個正常權臣與能臣的晉身之路。但與尋常權臣不同的是,李九江一生,不婚不嗣,與家族永安侯府一直是不遠不近、不冷不熱的態度。尤其是與生父老永安侯,那真是……不是傳聞中的不睦,而是,切切實實的不睦。李九江升任吏部尚書之時,因有父子不能同為六部尚書的規矩,老永安侯便自兵部尚書之位上退了下來,之後,老永安侯讓爵給嫡子李宣,便是現任的禁衛大將軍李大將軍,自此,老永安侯正式退出歷史的舞台。
但是,要知道,如李家父子這樣的情形並不罕見,如蘇不語,包括蘇不語的兩位兄長,都是在相對年輕的年紀就有不錯的官位,但因當時其父先蘇文忠公為首輔,蘇不語的兩位兄長一直做了封疆大吏一地總督,也未能入中樞為官。至於蘇不語,他的官場之路更是曲折,先是避嫌,其父為首輔時,他一直是刑部侍郎,不能再進一步。之後,其父過身,蘇不語辭官守孝,待孝滿起復,當時如果朝中有合適的位置,蘇不語會更早的升任一部尚書,但事實上,蘇不語守孝後謀求差使時,直接是謀的外缺,便是因朝中沒有空缺之故。之後,蘇不語六年外任,方重任刑部侍郎,隨後再升任一部尚書,位在中樞。
所以,蘇家三兄弟,為避父親嫌,於官位上,只有年紀最輕的蘇不語在父親過逝後得以入閣。
若李九江當年肯避父嫌,老永安侯應該不會那麼早讓爵辭官養老。但,李九江沒有讓,他直接升任吏部尚書,把他爹從兵部尚書之位上擠兌了下去。
李九江對家中三個弟弟,唯有現永安侯兼禁衛大將軍的李宣親近一二,其他兩個弟弟就很尋常。
當然,這也可能與李九江是庶出有關。
事實上,李九江少時還曾有不孝的名聲傳出,雖是老皇曆,但也是事實。亦可由此推測,起碼李九江少時在家中並不得意,也是真的。
更不必提李九江官高位顯之後,一直辟府獨居,而非住在自家永安侯府,聽聞當年仁宗皇帝親自作媒,李九江都婉拒了去,其人至今無妻無子,孤身一人。
這樣的人,似乎也在暗示,他這種獨特的性情,絕不是可用常理來揣測的。
便如小唐大人,這是李九江唯二愛徒,小唐大人都割袖斷義了,李九江也沒睬他。要說小唐大人還只是師生之名,但,李九江唯一還親近的家族的弟弟禁衛大將軍李宣,據聞也十分不能理解其兄所為,親自上門解勸,李大將軍把嘴都說腫了,李九江仍是一意孤行。
然後,李九江還辦了一件震驚整個帝都城的事,他請示了族長,也就是他爹老永安侯,打算另立族譜。整個帝都官場不禁譁然,這年頭,不要說另立宗族,就是父母活著,都不能允許分家的,分家就是大不孝,違法的。更不必說,父母活著,另立宗族了!
御史台先炸了,左都御史鍾御史帶著御史台大大小小的御史險沒用吐沫星子把吏部給淹了,據悉,參奏李尚書的奏章便有半屋子之多,內閣都看不過來。
禮部亦說此事不妥,不想,能生出李九江的老永安侯也不是個尋常人,這位已退出歷史舞台的大長公主駙馬兼老侯爺,直接准了李九江另立宗族之事。憑誰來說來勸,沒用。李家尋了個日子,李九江便自宗族遷了出去,如今,李尚書已是自成一族。
雖然這麼多人參奏李九江,陛下都以“此乃永安侯府家事”為由,隨人怎麼說去吧。倒是李九江,御史台敢參他,完蛋了,御史台今年三品以下的官員考核可想而知。左都鍾御史為此大怒,當朝就與李九江撕打起來,倆六十幾歲的老頭兒,打得年輕人都拉扯不開。鍾御史大怒,指著李九江大罵,“無恥之尤!恥於爾等為伍。”
李九江淡淡一句,“有本事辭官我才服你!”
鍾御史當時腦子一熱,險些真辭了官。不過,鍾御史也是多少年的老人兒了,他道,“老子便是辭官,也切不會便宜爾等小人!”就是不辭官!氣死姓李的!
李九江回以鄙視眼神,理理衣袍,雖鬢髮略有凌亂,卻仍不減風度翩翩。要知道,李九江兩個弟子,一個是文官小唐大人,另一個是武官忠勇伯。所以,李大人其實文武雙修,要不是鍾御史與大寺理卿杜寺卿交好學過兩手防身術,他怕要在打架中吃虧的。
韋相出列,以李九江鍾御史當朝打架,御前失儀之事,罰二人各半年俸祿。鍾御史氣哼哼的沒說話,李九江道,“此事乃鍾御史先動手,我不過防禦。故,首輔大人所判偏頗,臣不服。”把韋相噎得,險翻白眼兒。
最後,陛下調停著,李九江罰三個月薪俸,鍾御史罰半年。這種決斷,真叫鍾御史吐血,要不是有同僚死拉著鍾御史,鍾御史怕真要一怒之下當朝辭官了。
就這麼著,李九江還道,“陛下偏幫恩師,臣就給韋相這個面子。”
韋相,“那我就謝謝李尚書給我這個面子。”
李九江,“不必謝下官,首輔謝陛下就是。”
總之,李尚書簡直是成了朝廷的公敵啊。跟他比起來,曹家都顯得可愛了。偏生陛下現在視李九江若腹心,憑誰如何參奏李九江,陛下維護的很,一時,竟是誰都拿李九江沒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