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757頁

    家裡的事剛停當,阿念在早朝可是開了眼。

    先時小唐總管與他說的兩宮太后修建宮室之事,不曉得因何緣故,竟給暴發出來了。阿念消息不甚靈通,及至早朝,先是御史台上本,直接就參奏壽康宮逾制,御史那張嘴,甭提多刻薄了,別看曹太后是小皇帝親娘,要是小皇帝前頭去了那個小字,興許這些人會收斂一二。如今小皇帝尚未親政,御史簡直是怎麼刻薄怎麼說,直說曹太后無視兩宮,所謀甚大。本來就是,你曹太后在宮裡排老三,你壽康宮論制都不能逾越蘇太后的永壽宮,結果,你修的比太皇太后的慈恩宮都大,你是什麼意思?要說你沒圖謀,傻子都不能信!

    同時,御史台還把內務司參了,說內務司只知溜須拍馬,不知勸誡尊上。

    接著,就有禮部的人出來說,這事兒倘是實情,的確是曹太后逾禮。

    臣子們突然鬧騰起來,小皇帝一向孝順,自然是維護自己母親的。結果,依小皇帝的口才,實在是鬥不過靠嘴吃飯的御史,一時間局面難控,那種種難堪就甭提了。阿念看小皇帝臉漲得通紅,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阿念大吼一聲,“此事自有陛下與內閣定奪!”

    韋相出面堪堪穩住局面,別以為這是首輔,大家就都要給他面子。事實並非如此,御史台老大並不是韋相,而是左都御史鍾御史,這位鍾御史在御史台幹了大半輩子,剛直不阿的名聲,滿朝皆知。好在,禮部尚書葛尚書一向與韋相交好,總要給韋相幾分薄面,故而,禮部先收聲。而御史台在韋相保證一定查明此事後,也暫收了咄咄嘴臉。  

    早朝結束後,阿念就去翰林院當差了,今天還有他的課程,待到了時辰,阿念進宮給小皇帝講史學。就發現小皇帝注意力有些不大集中,阿念道,“陛下若是累了,可以先略做休息。”

    小皇帝想了想,覺著江先生是個厚道人,早朝時肯挺身而出維護於他。小皇帝就將心中煩難與江先生說了,也是想請教江先生的意思。

    小皇帝一方面覺著早朝有失顏面,另一方面壽康宮之事,曹太后想將鍋推給內務司,曹太后直接跟皇帝兒子說,“我不知道這事兒,內務司沒跟我說!”一屎盆子扣內務司頭上去了。

    下屬為上司背黑鍋,這事兒不算稀罕,可關鍵是,多是忠心耿耿的下屬自願為上司背黑鍋,或者是,好拿捏的下屬無可奈何為上司背黑鍋。如曹太后對小唐總管,小唐總管既不好拿捏,又與曹太后關係一般,就是忠心,滿朝都知道小唐總管是太皇太后看著長大的,小唐總管就是忠心也忠心不到曹太后這裡來啊。

    小唐總管一見曹太后竟讓他頂鍋,當下氣不打一處來,直接發一毒誓,要是他沒有提醒過曹太后壽康宮逾制之事,讓他全家死光光。

    小唐總管發這樣一毒誓,曹太后硬沒敢接茬拿自己娘家也發一毒誓,小皇帝又不傻,自然看出誰是誰非來。  

    小皇帝就發愁這事兒,略與阿念說了,當然沒說他老娘讓內務司背鍋,逼得內務司總管發毒誓。小皇帝只道,“早朝之事,委實……”

    其實吧,阿念沒明白小皇帝煩惱的是壽康宮之事,阿念還以為小皇帝覺著早朝大失顏面,阿念本身也認為,什麼壽康宮啥的,在帝王尊嚴面前那都是小事。於是,阿念就想偏了,覺著小皇帝想找回場子,於是,阿念就說了,“臣一時也說不好,只是,臣想著,當初先帝臨終前將陛下託付給太皇太后與韋相,陛下倘有為難之事,只管與娘娘與韋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阿念雖然提了韋相,其實是想小皇帝去跟太皇太后商量。韋相在阿念看來,雖是內閣之首,在朝中頗具權勢,但,太皇太后無疑更有一種隱形的權勢與威懾,尤其今晨早朝之事,小皇帝大失顏面,韋相併沒有很好維護住帝王尊王。這很好解釋,韋相是百官之首,說來說去,他還是官,韋相本身就代表著官員的利益。可太皇太后不同,太皇太后身為皇室長輩,今小皇帝失了顏面,韋相可以這樣過去,太皇太后是便不是為小皇帝,就是為自己,也斷不能讓百官如此輕忽皇室的。故此,阿念讓小皇帝去與太皇太后商量。

    阿念這樣說,小皇帝雖沒明白阿念的深意,但,他還是很認同江先生那句“當初先帝臨終前將陛下託付給太皇太后與韋相,陛下倘有為難之事,只管與娘娘與韋相商量,先帝的眼光,再不能差的。”。  

    是的,小皇帝最信服的人就是自己過逝的父親。

    想到父親,小皇帝眼中都閃爍起淚光,越發覺著國事艱難,朝中大臣們不好相與,家裡事情也多。

    不過,阿念的意見終是進了小皇帝的心裡,小皇帝也不急著念書了,他現在也沒心情念書,就先讓江先生歇一歇,以後再補課,他去慈恩宮找太皇太后商議此事。

    阿念認為,自己的主意並沒有錯。

    阿念不論是出於士大夫的理想,還是出於先帝過逝前對自己的信重,他都不希望看到皇室權威為臣下動搖。東穆開國未久,幾任帝王都稱得上清明,老百姓日子過得也不錯。在這種情形下,帝室並沒有對朝臣過度強橫,相對的,帝室與朝臣一直是處在一種平衡的和諧期。但,眼下,這種平衡因繼位之君尚不能親政而芨芨可危。不論是帝室強,還是朝臣強,都不是太好的局面,最好的局面就是,依舊是按著先時的平衡繼續下去。

    可人心哪,不是那樣容易滿足的。

    阿念為官多年,縱是剛來帝都未久,帝都的一些消息他並不靈通,帝都官場上的一些複雜關係他也尚未梳理清楚。但,阿念懂得人心,別看朝中這些人口口聲聲對陛下忠貞不二,倘此次之事陛下不能找回場子,那麼,日後朝臣會愈發輕視小皇帝,進而更不將他放在眼裡,久而久之,帝室必然衰落。  

    帝室衰弱,必有權臣。

    介時,想保持現在的政治清明就太難了。

    阿念對先帝,終究是有一分香火情的。

    阿念的提議非常好,但沒想到太皇太后如此厲害。

    阿念很早就對這位太皇太后的生平進行過細緻的研究,知道這是個有本事的女人,從年輕時就有本事。不過吧,那些都是自坊間傳聞或是道聽途說或是一些政治事件做出的分析判斷。自來了帝都,他家子衿姐姐得太皇太后青眼,時常進宮陪太皇太后說話,聽他家子衿姐姐說,太皇太后可和氣了,且學識淵博,再好不過的人。

    阿念就覺著,先時他的分析可能太沒有人情味兒了。

    或者,太皇太后如今上了年歲,性子改了也說不定啊。

    而今方知曉,什麼上了年歲改了性子,都是他的臆想啊!因為,阿念很快就自翰林聞知消息,太皇太后得知早朝之事後,勃然大怒,把韋相叫進慈恩宮訓的,韋相自慈恩宮出來臉都是白的。與此同時,叫囂的御史台也沒得好兒,左都御史鍾御史跟韋相前後腳出來的,鍾御史因做御使多年,鐵面無私,臉一向是黑的,結果,硬給太皇太后訓的灰溜溜。挨罵尚不算完,同時,韋相與鍾御史罰俸一年,降三級留用。當然,壽康宮事件的主因曹太后也沒得了好,太皇太后嗔著曹太后逾制,將曹家二等承恩公爵,連降四等,降為三等承恩侯!  

    太皇太后此等雷霆手段一出,整個帝都官場似乎連喘氣兒都不敢大聲了。

    至於御史台的小御史們,別的時候有個屁大點事兒他們怎麼也要吵吵個把月的,如今御史台的老大都被罰了,小御史們更是一個個都跟剪了舌頭似的,甭提多安靜了。

    阿念阿冽等人落衙回家談起此事都說,“太皇太后這一出手,當真是不同凡響啊。”

    大寶也跟著過來了,說起此事也直咋舌,道,“真正厲害,太皇太后直接兩方都罰了,事情辦得公道不說,也鎮住了朝上那些嘰嘰歪歪的傢伙們。”

    阿念心說,太皇太后的厲害可不在這上頭,阿念原是想小皇帝找太皇太后出面找回場子,結果,太皇太后的確是將皇室的面子找回來了,非但找回來了,太皇太后還一個巴掌抽在內閣臉上,另一個巴掌抽在曹家臉上。

    要知道,當初先帝可是讓太皇太后與內閣同共理政的,如同今日早朝時朝臣令小皇帝大失顏面,太皇太后此舉,何嘗不是抽去內閣一層臉皮,要知道,不論韋相還是左都御史,皆是內閣之人。如同帝室與朝廷的制衡,太皇太后與內閣,太皇太后與曹太后,彼此之間都存在一種微妙的平衡。如今,太皇太后藉此時機,光明正大問罪內閣與曹家,你能說太皇太后錯?  

    不,憑誰都不能說太皇太后有錯!

    太皇太后既無錯處,那就是罰得對了。

    內閣不能在早朝時掌控朝局,至使帝王失顏,太皇太后說一聲罰得輕,也沒人說得出別個。至於曹太后,天下人都知道這位糊塗婆娘做了些什麼,亂子就是由她給自己修建宮室惹出來的,但這是帝王之母,太皇太后為存陛下顏面,轉而罰了曹家,直接降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75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