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7頁

    “不能搶。”桓容仍是搖頭,“此事我來想辦法。”

    “諾。”

    對搶糧之事,荀宥和鍾琳同樣存有異議。

    二者都是聰明人,多少能猜出此次北伐的目的。讓他們嘆息的是,桓大司馬一邊要爭取民望,一邊又要縱兵搶糧,豈不是矛盾?

    難道在他眼中,只有南地的百姓才是“民”,北地的漢人都可以捨棄?

    如果真是這樣,無疑會讓北地的漢民寒心。

    沒有民心還想收回失土,修復皇陵?

    簡直是白日做夢!

    船隊一路北行,桓容想著如何籌集軍糧,劉牢之和謀士商議奪取彭城。郗愔和桓沖派人暗通消息,桓大司馬始終被蒙在鼓裡,做著北伐歸來榮登九五的美夢。

    郗超對著輿圖,幾番勸說桓大司馬,可以考慮郗刺使的建議,過徐州後不做停留,加速趕往陳留,其後直取鄴城。

    “天氣久旱,若寇久不戰,運道恐將斷絕,於大軍不利。”

    “不若直驅鄴城,彼憚公危,必望風奔潰,不戰而勝。如其出戰,可攜大軍之威,一戰而下。如勝負難決,彼當秋時,可縱兵搶麥割稻,殺掠牛羊,盡奪寇資,從容南歸,待來年再戰。”

    “慕容垂引兵三萬盤踞豫州,同慕容評早有矛盾,必當救援不及。氐人如要發兵,需得繞過上黨,如不繞路,需先過秦氏塢堡。”

    “三軍北上,糧糙雖足,未帶裘襖。如戰事拖延,遇北地早寒,恐勝局轉敗。”

    “還請明公三思!”

    郗超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只為讓桓溫改變主意,別搞什麼穩紮穩打,儘量速戰速決。

    “明公……”

    桓溫抬起手,止住郗超的話。

    “景興之言我會考慮。”桓大司馬盯著鋪在桌上的輿圖,道,“然一戰未接,不知其調兵安排,直取之策言之過早。”

    聽到這句話,郗超神情微變,就像一桶冷水當頭潑下,只覺得一陣透心涼。

    他說了這麼多,費盡口舌,大司馬竟是半句都沒聽進去?

    這樣的狀況,之前從未曾發生過。

    “景興,”桓大司馬抬起頭,道,“你可去看過我子?”

    “明公是言世子?”

    “是。”

    “仆未曾去過。”郗超詫異,不明白桓大司馬僅是隨便一提,還是話意有所指。

    “之前的調兵令是你交給他的?”

    “回明公,確是。”

    “兩卷都是?”

    郗超愕然片刻,心頭巨震,臉色瞬間發白。

    “明公,仆僅交於大公子一卷!”

    “果真?”桓溫看向郗超,雙眼暗沉。

    “仆不敢隱瞞明公!”

    “恩。”桓大司馬點點頭,繼續查看輿圖。

    船艙外驕陽似火,郗超坐在艙內,卻如置身冰窖。

    大司馬疑他謄寫軍令?如果坐實這個猜測,日後定不會信他!

    當初模仿郗刺使字跡,偽造書信,意圖助桓大司馬成事,萬萬沒料到,如今竟成了被疑心的證據!

    事實上,不怪桓大司馬多想。

    從桓熙上門調兵到桓容帶人來見,不到半日時間,竹簡上字跡可以模仿,印章卻是來不及刻印。

    再者,軍令用的竹簡都是特別製作,兩份竹簡一模一樣,連繫繩都沒有半點區別,這麼短的時間,桓容去哪找一般無二的材料?

    不是提前準備好,還有什麼答案?

    桓大司馬心下存疑,加上郗超三番兩次建議採納郗愔意見,更讓疑問發酵,這才有了前番之語。

    郗超應該慶幸,桓大司馬對他終是信任居多。換成其他人,壓根問都不會問,直接拖下去處理掉,水花都不會濺起一個。

    秦璟曾斷言,桓溫有jian雄之態,由此當可窺出一二。

    太和四年,七月,五萬晉軍深入燕地,高平太守望風而降,獻城投晉。

    桓溫分遣前鋒將領鄧遐、朱序及劉牢之帶兵強攻林渚,取得大勝。燕將傅顏戰死,手下將兵或死或降,余者盡皆逃散。

    一戰得勝,軍隊士氣大振。

    燕國朝廷震動,先後派將領王臧等合兵堵截晉軍,卻被迎頭痛擊,節節敗退。

    劉牢之率領的前鋒右軍率先進駐武陽,當地高門舉族起應晉軍,斬殺燕國官員。

    桓容負責押運軍糧,沿途遇到數股鮮卑潰軍,見糧車護衛雖多,卻手持竹槍竹盾,以為可以輕取,聯合山中的盜匪,集合千餘人意圖搶劫。

    不想,看似好捏的軟柿子,竟是實打實的硬骨頭。

    竹盾立起,竹槍斜舉,沖在最前面的鮮卑騎兵,有一個算一個,都被竹槍扎透,當成串成血葫蘆。

    桓容坐在武車內,被四十名部曲圍得密不透風,別說是潰兵和盜匪,連只蒼蠅蚊子都飛不進來。

    聯合起來的“搶劫團伙”沖不過槍陣,無法靠近糧車,不由得心生退意。退後兩步卻發現,身後立著成排的竹盾,逃跑的路全被堵死!

    “送上門的還想跑?”

    甭管是潰兵還是盜匪,砍了全是軍功!

    桓容手下的私兵尚罷,押運軍糧的老兵無不興奮。

    貌似不起眼的竹槍,竟能把鮮卑騎兵打成這樣!打了這麼多年仗,還沒撿過這樣的便宜!

    在他們眼中,面前的已經不是窮凶極惡的胡人,而是一枚枚閃亮的錢幣,一匹匹漂亮的絹布,一斗斗能餵飽全家的糧食!

    “殺!”

    “殺啊!”

    步卒戰意爆發,抄起環首刀和長矛,帶著猙獰的笑意,雙眼赤紅的沖向“戰功”。

    面對這樣一群紅了眼的“瘋子”,鮮卑兵再兇狠也會腿腳發軟。

    和胡人有血仇的老兵最是勇猛,殺到刀刃捲起,刀身折斷,乾脆三五人一起抓住鮮卑兵的手腳,在驚恐的慘叫聲,徒手結果了敵人的性命。

    鮮血飛濺,晉兵滿身滿臉都是赤紅。

    “啊!”

    盜匪最先崩潰,嚇得癱軟在地,更有數人當場失禁。

    鮮卑兵始終沒放棄抵抗,其結果,都成了晉兵的刀下亡魂,被割下耳朵,成為日後上交的戰功。

    桓容被護在武車裡,自始至終沒有參與廝殺。

    無論他手下的私兵還是新調來的步卒,都認為理所當然。

    “府君這樣神仙般的人物,壓根不該做廝殺漢的事。”

    “府君放心,這樣的賊寇,來多少咱們殺多少!”

    清理戰場時,數名步卒一邊割耳朵一邊表示,沒有桓府君,他們怎麼能遇上這樣的好事。假如不是府君的馬車足夠顯眼,運載的糧食數量多,哪能引來這麼多的鮮卑人!

    “要不是府君下令,沒讓咱們和左軍一樣去搶割麥子,壓根就遇不上這些潰兵。”

    丟開沒了耳朵的鮮卑兵,步卒繫緊口袋,面朝武車方向,笑得那叫一個憨厚。

    不看背景,扛上鋤頭就是一個地道的農人。

    桓容坐在車裡,默默關上車窗。

    所謂人不可貌相,古人誠不欺我。

    運糧隊同前鋒軍匯合,上報途中遇鮮卑兵,殺敵七百,三個前鋒將軍都是目瞪口呆,滿臉不可置信。

    “多少?”

    “七百三十一人。”

    典魁和錢實解開袋口,一地的耳朵就是證明!

    劉牢之無語半晌,鄧遐朱序面面相覷。

    他們奔襲幾百里,好不容易形成合圍,以絕對優勢的兵力碾壓,鮮卑兵愣是沖開包圍圈,跑得跟兔子一樣,咬住尾巴都殺不了幾個,反而損失不小。

    桓容帶著一千多人慢悠悠走在後邊,卻是一次就殺敵幾百?

    看著霞姿月韻、眉目俊秀的桓容,再瞅瞅一身血漬、滿面塵土的同袍,劉牢之三人頓感憋屈。

    難道殺敵也看臉?

    這還能不能愉快的打仗!

    第七十一章 準備搶劫的秦璟

    進入七月,天氣愈發炎熱,徐州、中州等地大旱,數月滴雨未落。

    晉軍一路高歌猛進,連續擊敗燕將慕容厲、慕容藏率領的軍隊,進駐武陽。

    桓溫下令軍隊短暫休整,不許靠近枋頭。同時派遣豫州刺使袁真進攻譙郡、梁國,鑿開石門,貫通糧道兵道,以防清水不通,後援不及,大軍變生不測。

    至此,桓溫出兵的計劃已完成大半,只等進入枋頭,逼迫燕主割地求和,便可凱旋南地,攜北伐之威迫晉帝退位,榮登大寶。

    大軍休整期間,中軍主簿統計戰果,見到前鋒右軍遞送的官文,不信的放下筆,揉了揉眼睛。

    “七百?”

    “然。”

    “一役取之?”

    “然。”

    “運糧隊?”

    “然。”

    正規軍和運糧兵,四百對七百的戰果,劉牢之被嚴重刺激到,整日加緊操練,只等下次接戰,定要洗雪前恥,給鮮卑人好看!

    士卒叫苦不迭,卻無人敢出聲抗議。

    這種情況下,上報戰果之類的“小事”,自然不需劉將軍親自出面,軍中謀士自可代勞。

    來送官文的不是旁人,正是曾提議“策反”燕國官員的謀士曹岩。

    事實上,他也不想來。

    奈何旁人躲得快,實在沒轍,只能肩負起重任,到中軍大營走上一遭。

    主簿猶是不信,曹岩一陣牙癢,也不多說,直接讓步卒上前,解開數隻布袋。

    天氣炎熱,袋中之物早開始腐爛。

    繫繩剛一解開,刺鼻的味道便沖天而起。

    主簿早已經習慣,神情間沒有任何變化,淡定的令人翻過口袋,將裡面的“戰果”傾倒在地,仔細清點。

    “七百三十一。”

    “三百三十九。”

    劉牢之秉性剛正,又同桓容交情不錯,自然不會貪圖運糧隊的戰功。

    清點完畢,主簿取出兩枚竹簡,分別記下數量,蓋上官印,親自遞給曹岩。仗沒打完,賞賜不能下發,這兩枚竹簡是日後請賞的憑證,對將兵尤其重要。

    曹岩不敢馬虎,確認竹簡上的內容無誤,用絹布裹起,仔細收入懷中。

    “多謝劉主簿,告辭。”

    留下一地的耳朵,曹岩轉身離開中軍大營。

    無需主簿吩咐,步卒迅速收起地上的“戰果”,運到營外焚燒掩埋。

    天氣太熱,稍不注意就會發生疫病。

    古代人未必知曉“細菌”“病毒”之類的詞彙,但隨軍醫者都有經驗,不只督促兵卒焚燒“戰果”,更調製成藥粉,灑在營盤四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7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