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280頁

    “安知使君之志,亦知使君憂國憂民之心,但請使君斟酌,莫要釀成一場禍事。”

    郗愔沒說話,表情也沒有太多改變,讓人猜不透他的心思。

    謝安當面劃出底線,太后臨朝勢在必行。

    至於王太后是不是樂意,不在士族的考慮之內。

    實事求是的講,推出太后是為爭奪話語權,又不是真為了讓其攝政,本人不願理政事,反倒正中群臣下懷。

    不過,這條底線卻會觸動郗愔的利益。除非他肯讓步,否則,事情仍會僵在這裡,始終無法推進半步。

    帳中陷入沉默,郗愔不言,謝安不語,王坦之皺眉深思,王彪之和王獻之互看一眼,最終由王獻之開口道:“使君,仆有一言。”

    王獻之曾於郗愔帳下為官,更曾隨他北伐,在幾人之中,算是比較有交情,說話能多出幾分底氣。

    “子敬但說無妨。”郗愔道。

    “諾。”

    王獻之拱手,組織過語言,將打好的腹稿和盤托出。

    事情僵在這裡不是辦法。

    按照桓容的意思,亂歸亂,真起了兵禍,遭殃的還是建康百姓。

    經過書信商量,針對朝中局勢,桓容提出建議,由王獻之和王彪之共同斟酌定出條件,希望能兼顧雙方利益,將隨時可能爆發的兵禍消弭於無形。

    太后臨朝勢在必行,不容更改,這是謝安的底線,同時也是王獻之和王彪之的。

    一來,作為提出太后攝政之人,琅琊王氏自然不能自打嘴巴,當著謝安和王坦之的面反口;二來,涉及到士族利益,大家必須站到統一陣線。

    不然的話,琅琊王氏別說再起,很快就會成為士族公敵。

    有得必有失,想要堅守住底線,在其他方面就要妥協。

    王獻之提出,太后臨朝之後,只聽政不決事,凡政、軍要務均須問顧命大臣。待到天子冠婚,則政歸天子。太后還於後宮,顧命大臣留於朝堂輔佐,仍可督視天子,行周公故事。

    簡言之,雙方各退一步,郗愔點頭同意太后臨朝,不再橫加阻撓;王謝士族尊重他顧命大臣的地位,並會上請天子,授他丞相一職。

    這個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卻能將爭鬥拉回朝堂,不至於刀兵相向,使得兵亂建康,給他人可趁之機。

    同時,雙方分權也買下隱患,使郗愔和王謝士族徹底站到對立面,幾乎不可能合作。

    有了這個空隙,桓氏便有了機會,相當於桓容有了機會。

    作為事情的發起人和執行者,琅琊王氏終於從實在意義上成為桓容的盟友,今後想要穩立於朝堂,繼續同各方勢力爭鋒,甚至更進一步,必要同桓容緊密聯合。

    挖坑之事不能再有,遇有他人給桓容挖坑,不知道且罷,若是知道,必當第一時間通風報信。

    在一段時間內,雙方的盟約會相當牢固。至於會不會因某事打破,還要走一步看一步。

    “如此行事,郗使君以為如何?”

    王獻之擺出條件,劃出道來,等著郗愔回答。

    謝安微感不妥,卻無法出言反對。就目前而言,比起繼續僵持下去,這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帳中寂靜良久,郗愔終於點頭。

    “可。”

    一字出口,猶如重石落地。

    王獻之再拱手,容姿不凡,瀟灑俊秀一如往日。然投身朝堂至今,為家族利益出仕,浸yín宦海,行事風格早已截然不同,與早年判若兩人。

    雙方各退一步,暫時達成一致。

    謝安等人返回城中,很快請見天子,著手進行安排。

    郗愔仍留在城外大營,什麼時候“授封丞相”的旨意下達,什麼時候才會撤兵還城。

    手握調兵的虎符,郗刺使半合雙眼,考慮下一步該如何走,許久陷入沉思。

    劉牢之在一旁候命,憶起去歲以來的種種,聯繫謝安等人入營時的情形,眼底閃過一抹暗光,轉瞬即逝。掃過郗愔掌中的虎符,不自覺握緊劍柄,臉頰繃緊,胸中湧起一團暗火,是對於權力的野心。

    不出五日,宮中旨意下達,授郗愔昌郡公,官至丞相、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都督兗、青、徐三州諸軍事。

    旨意宣讀朝中,官印送至大營,屯於城外的北府軍迅速拔營,多數返回京口,留三百常駐建康,成為郗愔威懾朝堂的絕對力量。

    對於他的做法,建康士族雖然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郗使君的理由光明正大,日前有賊寇犯雲龍門,幾登殿閣,危急天子,足見京城守衛空虛。留三百北府軍在此,定能震懾宵小,使其不敢再起異心。

    此言一出,建康士族當面不言,背後沒少扎小人。

    誰是妖人?誰是宵小?

    誰生異心?

    震懾的又是誰?

    指桑罵槐還能不能更明顯一點?!

    無論建康士族怎麼想,也不管司馬曜是不是關在太極殿砸東西,也無論王太后是不是萬般不願,褚太后是不是砸碎道經,政局終於暫時平穩。

    建康免去一場兵禍,朝堂上下都能鬆一口氣。

    不過,賈舍人點燃的這場暗火併未完全熄滅,仍殘餘不少火星。遇恰當時機,必會再次熊熊燃燒,直至吞噬整個建康。

    寧康元年,六月

    盱眙城一天比一天熱,出門走上一圈,必定會熱出一身大汗。

    “這哪裡是六月天。”

    桓容禁不住熱,終於捨棄長袍,換上輕薄的大衫。當然,吊帶衫什麼的依舊拒絕,大衫內是蠶絲製的中衣,很是輕薄透氣,領口微微敞開,總能舒緩幾許燥熱。

    桓容坐在廊下,背靠門欄,手上搖著一把蒲葵扇,時而扯扯衣領,露出汗濕的頸項。稍顯粗魯的姿態,卻莫名現出幾分瀟灑不羈。

    幾名婢僕自廊下走來,見到此情此景,不自覺暈紅臉頰,心跳加速。

    袁峰和桓玄桓偉排排坐,一人面前擺著一隻漆碗,碗中是澆了蜂蜜、摻了鮮果的碎冰,另外還有一團奶油。

    不得不承認,勞動人民智慧無窮。

    桓容只是提了兩次,廚下就做出成品。

    沒有趁手的工具?

    沒關係,人來!

    刺使府最不缺的就是壯漢,各個一身腱子肉,磨盤輕鬆舉過頭頂,掄石頭像在玩。不過是抄起筷子打上兩個時辰蛋清,完全不成問題。

    漆碗不大,很快見底。

    三個小孩都有些意猶未盡。

    婢僕撤下矮桌,送上蜜水和新制的蘇餅。

    桓容抱起圓滾滾的桓偉,摸了摸桓玄的發頂,讓婢僕為袁峰打扇,笑道:“這東西雖好,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疼。”

    “諾。”

    三個小孩都很聽話,袁峰問過時辰,起身換過單衣,讓健仆牽來小馬,準備去演武場練習騎術。

    “天熱,何妨停上一兩日。”

    袁峰搖搖頭,正色道:“阿兄之前教導,業精於勤,峰時時不敢忘。”

    桓容:“……”

    這是唐時韓愈的名言,他不過是沒留神,偶爾說漏嘴,沒想到就被小孩記住了。本就已經夠學霸,還要如此勤奮,還讓凡夫俗子怎麼活?

    “阿兄。”桓偉拉拉桓容的袖擺,“馬!我也想騎馬!”

    桓玄也湊了過來,滿臉都是渴望。

    “你們還小。”桓容搖搖頭,道,“須得再過兩年。”

    兩個小孩面露失望,很快又被木質玩具引開注意,就此“拋棄”桓容,一心一意的玩起能低飛的木鳥和慢速奔跑的木馬。

    鄰近傍晚,空氣中終於有了一絲涼風。

    婢僕和保母照看著桓偉和桓玄,準備抱他們去東院。

    桓容偷得半日閒,不能繼續偷懶,起身抻個懶腰,打算先處理部分政務,再去東院陪親娘用膳。

    剛剛翻開竹簡,忽見蒼鷹飛入內室。

    緊接著,有健仆前來稟報,荊州送來消息,梁州刺史楊亮急往州內求援,賊寇犯境!

    第一百八十八章 美人慎搶

    梁州乃華夏九州之一,始置於夏,在今陝西境內。

    經西周、春秋,先後分屬於巴蜀、秦國。到秦始皇一統天下,在此置漢中郡,為秦三十六郡之一。再之後,經兩漢三國,梁州先屬蜀國,後蜀被魏所滅,重分梁、益二州,梁州下轄八郡,治所在即在漢中。

    西晉代魏,梁州一度改設為國,分封諸侯王。不久即被廢,重歸州郡。

    東晉元帝南渡,重劃西晉在南地的版圖。梁州轄地逐漸縮減,唯治所仍在漢中。

    從王導到庾冰,從祖逖到桓溫,皇帝與士族共天下,門閥政治達到頂峰。朝堂亦湧現不少將才,一度率兵北伐,立志拓展疆域、驅逐胡寇。

    祖逖於建武元年北伐,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州郡,使得當時勢大的羯人不敢南侵。桓溫更是多次率兵出征,伐前秦、敗羌族、攻前燕、滅成漢,使東晉版圖一度擴張。

    無論後世評價如何,真實存於歷史上的功績不能抹殺。

    可惜的是,經兩百年戰亂,漢室終歸衰弱,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東晉雖被視為正統,終不能逐走胡人,一統南北。

    南北對峙,北方胡族政權不斷更迭,東晉統治也漸入末路。沒有契機出現,歷史仍將沿著原有的軌跡前行,在隋統一南北之前,苦難仍將持續一百多年。

    機緣巧合之下,某隻蝴蝶扇動翅膀,契機乍然出現,歷史的長河未必沿著原來方向流淌,很可能中途改道。

    是好是壞,端看這隻蝴蝶夠不夠努力,扇動翅膀的頻率是高是低。

    桓容立志終結亂世,提前結束華夏黎民的苦難。

    他十分清楚,要想真正走向成功,不能全靠大把撒錢、暗中“放火”,勢必要亮出肌肉,以軍隊抵禦外敵,開疆拓土。

    原本以為,要出兵北方,至少還需一段時間。

    畢竟秦氏和幽州結盟,短期內不會打破盟約;而苻堅面臨秦策的報復,又時而被柔然部落騷擾,更要料理什翼犍這個占了姑臧就耍賴的滾刀肉,一時之間無暇南顧。

    結果萬萬沒想到,氐人的行動出乎預料,不顧三面是敵,竟悍然出兵梁州。

    苻堅頭腦發熱,王猛也病糊塗了?

    聽完健仆的稟報,看過幽州送來的書信,桓容實在想不明白,口中喃喃念著,時而敲一下額頭,對氐人出兵的意圖萬分不解。

    健仆立在外室,始終眼觀鼻鼻觀心,除非桓容問話,否則半聲不出。

    至於桓容口中念叨的“頭腦發熱”“病糊塗”一類的話語,完全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當沒聽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280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