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302頁

    事實上,如果不是小販故意挨近馬車,這場風波十成十不會發生,呂延也不必解下腰帶、除掉外袍,一路“瀟灑”的馳出城外。

    幸虧身處魏晉時代,常見名士豪放不羈。換成秦、漢之時,敢這副形象跑在街上,必會被指指點點,甚至被口水淹死。

    呂延一路狂奔出城,壓根不知道自己被算計,即使知道也無力計較。

    城頭之上,剛戴上“心黑”帽子的桓容挑起眉尾,看向站在三步外的楊廣,好奇問道:“此乃意外?”

    楊廣從鼻孔哼氣,長袖一甩,道:“意外如何,不是意外又如何?桓使君莫非還要追究?”

    “當然不。”桓容搖搖頭,上下打量著楊廣,笑得格外燦爛。

    楊廣狠狠皺眉,被看得很不自在,乾脆冷哼一聲,就此拂袖離開。

    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城頭,桓容搓了搓手指,突然發現,這人的性格十分有趣。只要能改掉一些缺點,或許能成為不錯的“幫手”。

    當然,現下是自己一廂情願,楊廣未必樂意。從方才的態度看,自己敢提,肯定會被“呵呵”一臉。

    不過嘛……

    桓容轉身眺望北地,以其民族氣節,即使對自己不滿,遇大事應能堅守底線。

    用還是不用?

    如要要用,是不是該給楊氏遞出橄欖枝?若是打算結盟,又該如何劃分利益?

    想起楊亮的辭官之言,思及桓沖的建議,桓容有些拿不準。

    “算了,想這些還早。”

    為今之計,先從苻堅身上割肉,消化掉既得利益。餘下的,大可以等荊州回兵再說。另外,從秦氏調兵的行動看,未必會滿足他給出的利益。

    如果對方有意撈一筆更大的,自己是該避其鋒芒,還是光明正大的開搶?

    如果選擇後者,該如何行事?

    桓容立在城頭,仰望萬里晴空,十指一點點攥緊,終於拿定了主意。

    寧康二年,六月

    一萬兩千晉兵自魏興郡北上,借武車之便,擊敗氐兵數次反擊,連續攻下數縣,一路直撲咸陽郡。

    桓石虔身為前鋒,臨戰必身先士卒,殺死的氐將超過一個巴掌。

    距咸陽郡五里,大軍被一股騎兵攔截。

    同先時遇到的氐兵不同,這股騎兵格外兇悍,衝鋒起來不惜性命,一旦沖入戰陣,必會給晉兵造成不小的死傷。

    桓石虔認出他們身上的皮甲,知曉他們必是氐秦精銳、

    “列陣!武車在前!”

    既然已經接戰,就沒有後退的道理。

    精銳又如何?

    拼死一戰,將這支精銳騎兵擊潰,必能讓長安人心潰散,變得更亂!

    武車排成長列,似銅牆鐵壁,牢牢擋住騎兵。

    為避開襲來的箭雨,氐兵不得不避開正面,轉向側面衝鋒。

    氐將下令吹響號角,氐兵立即分成兩隊,分別由一名幢主率領,繞開武車,從側翼發起進攻。

    荊州兵和幽州兵不同,沒有竹槍列陣,更多的是槍矛互相配合,並配合跳蕩兵,延緩騎兵衝鋒,將其分割包圍。

    從上空俯瞰,大陣中自成小陣,小陣又各存不同。並非想像中的混亂,而是相當有章法。

    中心戰陣不亂,沖入陣中的氐兵九成會被困住,前後左右都是晉兵。

    跳蕩兵尤其悍勇,左臂撐盾,右手持刀,數人合力向前沖,刀鋒不指氐兵,專砍馬腿。

    戰馬受傷被困,發出一陣陣嘶鳴。

    跳蕩兵一擊得手,立即豎起盾牌,擋住氐兵的還擊,並用盾上溝槽架住氐人的長兵,用力將其扯落馬下。

    縱然不使其落馬,也能讓其失去平衡,為槍矛手提供便利。

    趁氐兵不備,數杆長矛齊出。

    氐兵只覺胸口一涼,低下頭,半截矛尖已破開胸骨,穿透皮甲。

    接戰之初,氐兵不熟悉戰陣,貿然闖入,被陷其中,死傷著實不小。但隨著沖入陣中的氐兵越來越多,優勢開始轉換,靠近邊緣的晉兵險被衝散。

    氐兵抓住空隙,以命換命,終於在戰陣一角撕開缺口。

    “殺!”

    桓石虔察覺戰況,立即調轉馬頭,沖向湧入陣中的氐兵。

    見他衝過來,氐將一聲冷笑,倒拖長戟,正面迎了上去。

    主將交鋒,氐兵發出一陣陣吼聲,攻勢更為猛烈,戰陣邊緣竟被沖得七零八落。晉兵不甘示弱,跳蕩兵奮不顧身向前沖,拼著被長矛扎穿肩胛,也要拉著氐兵陪葬。

    弓箭手和槍矛兵被鼓舞,雙眼赤紅,湧起無限戰意。

    不少弓箭手捨棄長弓,抽出佩刀,或是從死去的同袍手中接過武器,沖向眼前的氐兵。

    戰鬥進入白熱化。

    桓石虔被氐將刺中左臂,卻也在對方的肩頭留下一個血洞。兩人的戰馬打著響鼻,嘶鳴聲中,同時人立而起,狠狠撞向對方,似要同歸於盡。

    就在這時,戰陣外突起一陣騷亂,繼而是轟隆隆的馬蹄聲。

    交戰雙方都是臉色一變。

    晉兵以為是氐兵的援軍,氐兵卻知道,從東邊來的騎兵,根本不會是“自己人”!

    騎兵越來越近,馬蹄聲響徹平原。

    塵土飛揚中,五行戰旗烈烈作響,碩大的秦字以篆體書就,落在氐兵眼中,猶如催命符一般。

    “秦氏仆兵!”

    “秦玄愔,秦四郎!”

    玄甲長槍,所過之處,幾乎成為氐人的噩夢。

    秦璟在北方的“事跡”早傳入長安,氐軍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縱然沒有親眼所見,也知他是個狠人。

    朔方、五原的氐兵幾乎被他殺盡,城池盡被火焚,淪為一片廢墟。

    呂光身死之後,朝廷再未委派朔方太守。

    嘴上沒有明說,實則從國主到群臣都是心知肚明,只要秦玄愔沒死,朔方和五原就沒法收回。哪怕他離開北疆,帶兵南下也是一樣。

    交戰雙方都沒料到,秦璟會出現在咸陽郡外。

    桓石虔知曉桓容的計劃,論理,秦氏該從河東出兵,襲擾馮栩和弘農一帶,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咸陽?

    還是說,從最開始他們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攻入咸陽,長安近在咫尺!

    想到某種可能,桓石虔暗道不好,心頭劇震之時,險些被氐將挑落馬下。忙拋開心思,架住對方的長兵,盡全力迎戰。

    再度交鋒,桓石虔又添數條傷口,氐將獰笑著,正要一舉取其性命,斜刺里忽然飛來三支長箭,一箭襲向氐將,兩箭直擊戰馬。

    咴律律——

    戰馬哀鳴,瞬間跪倒在地,脖頸被箭矢扎透,流出兩道血瀑。

    氐將落下馬背,就地翻滾,正要起身再戰,勁風轉瞬襲至眼前。玄甲黑馬,猶如一道黑色的閃電,穿透戰陣,直撲落馬的氐將。

    秦璟單手持槍,借戰馬衝擊,槍尖徑直扎穿頭氐將胸腔,槍身竟也穿透半截。

    氐將被掛在槍上,一時沒能斷氣。

    秦璟猛拉韁繩,長槍橫掃,帶著氐將掃飛數名氐兵。

    見此一幕,沖入戰陣的羌羯、敕勒和鮮卑興奮得高叫,仿佛眼前的不是氐兵精銳,僅僅是一群待宰的羔羊。

    “嗷嗚——”

    染虎一刀砍翻一名氐兵幢主,鮮血飛濺半身,愈發顯得猙獰可怖。

    騎兵殺性驟起,發出狼群般的嚎叫,集合到秦璟身後,似一柄鋒利的長刀,縱橫捭闔,將氐兵殺得狼奔豸突,毫無招架之力。

    “列陣!莫要放走殘敵!”

    壓下心頭震撼,桓石虔當機立斷,命部曲吹響號角,聚合槍矛兵,改換戰陣,將奔逃的氐兵團團圍住,務求不放走一人。

    秦璟在氐兵中衝過幾個來回,聽到晉兵的號角聲,看到桓石虔調動戰陣,僅是甩了甩槍身上的血跡,再次調轉馬頭,向殘餘的氐兵沖了過去。

    此戰,桓石虔親眼目睹秦璟的兇狠,不禁生出忌憚。縱然己方不弱,於守城更有優勢,但是,想要擋住這樣一支騎兵,兵力必要超出數倍。

    一旦秦氏掃除北方,有意南下,那……桓石虔倒吸一口涼氣,不敢繼續再想。心中打定主意,待此戰結束,馬上派人南下送信,將秦氏有意攻入咸陽的消息送出!

    咸陽郡外血戰之時,氐秦的西邊再起戰火,吐谷渾和代國合兵,猛攻氐秦邊境。

    邊郡連連告急,飛送的戰報卻被攔截下來。

    呂婆樓雖在病中,在軍中的影響力依舊不小,加上有流言推波助瀾,私下命人聯絡朔方侯和建寧列公的舊部,促其對苻堅更加不滿,壓根不打算為長安拼命,而是準備秘密離開,帶兵往西北自立。

    “延兒已出梁州,阿子該做準備,趁長安火起,率家將部曲出城!”

    “阿父,請阿父隨兒一起走!”呂德世和呂寶跪在地上,都是雙眼赤紅,虎目含淚。

    “我不能走。”呂婆樓靠在榻邊,雙頰泛著詭異的cháo紅,“王猛還沒死,我不能離開長安。否則,你們一個都別想走。只有我留下,王猛才不會起疑心。況我病入膏肓,活不了幾日,離開也是拖累。”

    “阿父!”

    “大丈夫立世,當斷必斷!”呂婆樓撐起身,對呂德世和呂寶道,“同延兒匯合之後,立即帶兵西行,避開吐谷渾,奪取姑臧!”

    “姑臧?”

    “姑臧!”呂婆樓咳嗽兩聲,硬聲道,“什翼犍能自立,阿子亦然!延兒曾同王猛學治國之道,你兄弟三人合力,牢牢占據西域,非有萬全把握,莫要再入中原!”

    “諾!”

    “亂世無定數。”呂婆樓合上雙眼,面上浮現幾許疲憊,“昔日的羯羌,今日的東胡,明日的氐,往後……”

    “阿父?”

    “阿子,漢立百代,民心所向。我等終是外族,縱能占據中原一時,卻不能占據一世。”

    呂德世和呂寶正身,滿面肅然,聆聽呂婆樓教誨。

    “漢末亂生,群雄並起,諸侯逐鹿,最終釀成這個亂世。”

    “漢室亂,我等方能立足中原。”

    “然漢家向來不乏英才,如大鵬展翅,不飛則已,一朝振翼長空,必翱翔萬里。”

    “你們要牢牢記住,守住西域,莫要輕易再入中原。”

    “一旦中原掃清,立即納貢稱臣!”

    “諾!”

    呂德世和呂寶稽首,齊聲應諾。

    被呂婆樓寄予重望的呂延,正行色匆匆,一路趕往扶風。沿途之上,呂延接連派人探路,小心避開村莊,提防引來北上的晉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302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