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9頁

    事情過去,後悔無用。

    好在時機不晚,馬上著手安排還來得及。

    桓容取出記有戰功的竹簡,趁著荀宥暫時離開,阿黍未在車內,迅速的“刻印”一份,妥當的存於木箱之中。

    經過桓熙之事,近乎同渣爹撕破臉皮,風平浪靜不會持續太久,凡事謹慎為上。況且,即使今後用不上,作為第一次上戰場的成果,留個紀念也好。

    晉軍休整期間,慕容鮮卑稍得喘息,抓緊派遣使臣再往長安,請氐人發兵相助。

    鮮卑使者道明來意,許出諸多條件,苻堅召群臣商議,多數人不同意發兵,並且有理有據。

    “前番遺晉侵我,屯兵灞上,燕國袖手旁觀,未曾相助一兵一卒。今遺晉伐燕,與我何干?其許諾種種無非空談。除非燕主向陛下稱臣,否則,出兵之事休談!”

    在眾人看來,慕容鮮卑許諾的條件沒有實在意義,送來質子也沒多大用處。

    大家都是胡人,誰不知道誰啊?

    區區兩個皇子公主,又不是燕國國主,必要時,照樣會被視作廢子,說舍就舍,說棄就棄,眼睛都不會眨一下。

    與其派兵去和晉人拼命,不如作壁上觀,等到對方兩敗俱傷,自可做個漁翁。

    也有朝臣不同意這個觀點。

    “陛下前番有言,如燕送出質子,必當兩國修好,派兵相助,此刻怎好食言?”

    苻堅好色的秉性實在要命。

    燕國初次派出使臣,苻堅便脫口而出,要求將清河公主和慕容沖送來。

    現如今,慕容評抓住這句話,口口聲聲要送質子,並且送來糧食牛羊,只請氐人發兵。苻堅如要反口,苦心營造的“明君”和“仁君”形象都會落空。

    “陛下三思!”

    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王猛在一旁靜坐,始終未出一言。

    待到掌燈時分,照樣沒能爭論出結果。群臣只得暫時退下,等到明日再議。

    苻堅退到後殿,召王猛來見。

    王猛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臣以為慕容鮮卑國力雖強,朝中卻亂,慕容評擅長朝堂陰謀,於兵事實是一般,並非桓溫之敵。”

    苻堅點頭,虬髯爬滿兩腮,一雙虎目閃著冷光。

    “晉兵北上以來,燕國未有一勝。如晉軍乘勝收回魯地,得幽、冀兵士,割取豫州之糧,鄴城定將不保。”

    “慕容鮮卑雖與陛下不義,然其被逐出中原,卻對陛下不利。”

    “晉收失土,必當大振士氣,收攏人心。北地漢人群起響應,恐陛下大事將去。”

    話至此,苻堅已滿面肅然。

    王猛繼續道:“以臣之見,燕既請援,陛下不妨趁勢發兵,先退晉兵再取燕地,可謂一舉兩得。”

    慕容評希望能借氐人打退晉兵,萬萬不會想到,王猛會趁機下手,借出兵之機占據燕國地盤,所圖甚過桓溫。

    前門拒狼後門引虎。

    概莫如是。

    君臣議定之後,苻堅隔日召見群臣,壓下反對意見,命洛州刺使鄧羌、將軍苟池為帥,領步騎兩萬出兵燕國。

    名為救援,實為占據燕土。

    如果戰局順利,藉機滅掉燕國,除掉鮮卑政權也不是不可能。

    此計可謂毒辣,慕容評被蒙在鼓裡,被王猛賣了還要幫對方數錢。

    然而,無論是火燒眉毛,被晉兵逼近都城百里的慕容鮮卑,還是兵髮長安,意圖占據荊州的苻堅王猛,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對手:秦氏!

    自接到桓容的信件,秦璟便著手安排塢堡防禦,並向西河郡送去消息,不出三日接到回信,得秦策允諾,可做這筆“生意”。

    秦玓不知詳情,每日看著秦璟調兵遣將,將要大打一場的架勢,滿頭霧水,忍不住開口詢問。

    “阿兄莫急,時候到了,自然會讓阿兄知曉。”

    秦璟越是這樣,秦玓越是著急。

    實在耐不住,秦玓連續三天到門前堵人,秦璟終於開口:“阿兄,明日出兵。”

    “明日?”

    “兵發河東郡。”秦璟鋪開輿圖,圖上已標註進軍路線。

    聽完秦璟的出兵計劃,秦玓半天沒反應過來。

    去搶乞伏鮮卑?

    他是不是聽錯了?

    “阿兄沒有聽錯。”秦璟舉起右臂,接住飛落的蒼鷹,修長的手指撫過鷹羽,唇角微掀,挺拔俊雅如天潢貴胄,說出的話卻讓人脊背生寒。

    “氐人發兵,名為救援,實為占據荊州。乞伏鮮卑前有內訌,今被調走大批青壯,防禦削減,正可一戰而下。”

    “如若氐人來援?”

    “阿兄無需擔心,除了王猛,他人十成不會派兵。”秦璟笑著搖頭。

    漢人與胡人有仇,胡人同胡人也是世代殺伐。

    乞伏部出身鮮卑卻投靠氐人,早被鮮卑諸部排斥。

    因其自恃勇猛,又助苻堅奪位,很有幾分桀驁,早被多數氐人看不慣,明里暗裡挑釁滋事。乞伏部被攻打,氐人高興都來不及,誰會去救?

    “氐人同鮮卑交戰,先後兩次發兵,損傷超過萬餘。今苻堅力排眾議,發兵兩萬,由王猛率領,目標直指荊州,即便乞伏部派人求救,也是遠水不救近火。”

    更何況,他根本不打算給對方求救的機會。

    秦璟此次發兵,主要為奪取牛羊,助桓容籌集“軍糧”。順帶的,正好將乞伏鮮卑除掉,省得繼續在洛州附近礙眼。

    “阿弟。”秦玓聲音都有點發顫。

    “阿兄何事?”

    “記得要提醒我,今後千萬別惹你。”秦玓咽了口口水。

    籌集軍糧為主,滅掉部落是順帶?

    有個這樣的兄弟,壓力山大有沒有!

    桓氏子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同阿弟如此莫逆。據悉阿弟連青銅劍都送了他,如果有機會,定要當面一晤。

    不過,桓氏子,桓容,鹽瀆縣令……

    秦玓猛然間記起,胡人中有傳言,晉地出了個“水煮活人”的縣令,好像就是桓氏?

    想到這裡,秦玓再次打個哆嗦。

    想多了,一定是想多了!

    據說同阿弟相交的桓世子是個清風朗月,俊秀無雙的少年郎,怎會是傳言中的凶人,肯定是那幫胡人亂說!

    等下次遇見,必要給上幾個嘴巴!

    讓你們胡說!

    第七十二章 以殺止殺

    乞伏鮮卑為鮮卑六部中相對強大的一支,又稱隴西鮮卑,是與高車人融合後的鮮卑部落。

    三國時期,鮮卑各部趁中原戰亂南遷,進入水糙豐美的高平川地區。

    此後,乞伏部同鹿結部發生衝突,經過多次交戰,後者敗走略陽,臨近遊牧部落懾於乞伏部的強大,接連依附融合,至西晉年間,乞伏鮮卑部眾漸盛,最多時達到七萬餘。

    隨著慕容鮮卑和氐人的崛起,乞伏部的遊牧地區不斷被壓縮,好日子漸漸遠去。

    經過連續幾場攻伐,乞伏部徹底被慕容部打敗,不敢輕易涉足燕國境內,經部落內合議,舉眾遷徙投靠氐人。

    不投靠就是死,要麼就是被逐出華夏。

    習慣了中原的繁華,誰會樂意再過祖先的苦日子?

    乞伏鮮卑投靠的時機很巧,正碰上苻堅發動兵變,逼苻生退位。

    首領乞伏司繁瞅準時機,堅定的站在苻堅一邊,贏得苻堅的信任。在兵變成功後,乞伏部得以繼續留在秦國境內,尋糙場放牧。

    不過,苻堅並非絕對的信任他們。

    在政權穩定之後,乞伏司繁受封南單于,遷入長安居住。部落內的貴族首領被分化打散,分別攜帶部眾遷往平陽、河東、弘農等郡。

    五萬餘的乞伏鮮卑被拆分,雖距離不遠,卻再無法對氐人形成實質威脅。

    如果慕容鮮卑和秦氏塢堡來襲,這些遊牧在“國境”的乞伏鮮卑將首當其衝,成為進攻方的靶子。

    打贏了,省去氐人的麻煩。

    打輸了,也會為氐人爭取時間,從容的調兵遣將,將來犯之敵擊退。

    乞伏鮮卑明知苻堅的打算,卻是無可奈何。

    靠著人家的地盤吃飯,就要做好被壓榨的準備。

    相比慕容鮮卑的趕盡殺絕,至少苻堅還要臉面,不會卸磨殺驢,將他們打散之後逐一剷除,繼而吞併部落的金銀牛羊,擄走部落的女人孩童。

    秦璟計劃進攻的河東郡,由乞伏鮮卑的乞伏、斯引兩部遊牧駐守。

    此前諸部內訌,兩部也曾參與,仗著兵強馬壯,占據明顯優勢,搶來不少牛羊女人。

    然而,沒等他們高興多久,苻堅兩次徵兵伐燕,遇上能打仗的慕容垂,參戰的部落勇士死傷大半。

    不是乞伏鮮卑的勇士不能打,而是慕容鮮卑視乞伏為仇。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氐人和乞伏鮮卑同列戰陣,衝鋒時,慕容鮮卑的刀口絕對掃向後者,沒有半點猶豫。

    秦、燕休戰之後,乞伏鮮卑以為能有一段時間舔舐傷口,恢復部落人口。哪裡料到,晉朝又統兵五萬開始北伐!

    知道晉朝的目標是燕國,乞伏鮮卑內部還慶祝了一番。

    “該,活該!”

    不想,慕容鮮卑連戰連敗,不惜血本向氐人求援。

    苻堅採納王猛建議,欲要趁火打劫。

    因朝臣貴族反對之聲過於強烈,徵兵的過程並不順利,王猛又獻一計,乾脆從乞伏鮮卑抽調青壯!

    經過幾番變故,乞伏鮮卑的戶數已大量減少,滿打滿算不到四萬餘,十四以上四十五以下的男丁僅占四成,餘下多是婦人孩童和五旬以上的老人。

    長安的調兵令下發,乞伏鮮卑當即炸鍋。

    四萬人,青壯僅有一萬五千。朝廷開口就要一萬,留下部落中的老弱婦孺,豈不是要被別人欺負死!

    然而,要違抗苻堅的命令,他們又沒有底氣。

    七萬人的時候都打不過氐人,現在不過四萬,和氐人硬碰硬?純屬於找死!

    實在沒辦法,部落首領再度召集貴族商議。

    眾人圍坐在帳篷里,均是愁容滿面,牙齒咬得咯吱作響,對著調令無可奈何。

    “苻堅欺我太甚!”

    “想當初,不是咱們站出來,他能安穩坐上皇位?!”

    “如今倒好,先將咱們打散,又連續徵兵,等到男人死絕,部落里的一切全都是他們的!”

    “可惡!”

    “首領,怎麼辦?”

    “不如反了!”

    “反正也是活不下去,難道眼睜睜去送死?”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9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