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凌彥的笑容漸漸消失。
第18章 安利數理化
然而這位魁首送上了一封文采橫溢,引經據典的彈章,卻並未如願。
倒不是因為凌彥的人緣特別好,功勞特別大。雖然這也是實情,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臨時又有坑需要凌彥跳,還是個除了他別人都不行的坑:
禮部派出的使節在廣州港口與西班牙的船員商人們接上頭,然而具體到談生意,購買火炮和火炮的製造方法,還需要一個西班牙語更好的翻譯使節。
論西班牙語,沒人比得上凌彥了。滿翰林院的官員都對他親手翻譯西班牙書籍記憶猶新,如今把他彈劾倒了,誰去買火炮呢?
於是乎,凌彥經歷了人生第一場彈劾,卻毫髮無傷,甚至還升了官,調任廣州。
弟凌彥如晤:
弟一月發出的信和書兄業已收到,奈何北地戰事緊張,青壯多充軍,難以找出信使,只好隨奏摺送出,再請京中友人代為轉達,拖延至此,望弟勿以為怪。
邊關吃緊,戰事慘烈,衝鋒必有傷亡。兄依弟前言告徐將軍,命傷兵以烈酒擦洗,較往日傷愈多出二成,然而戰爭終究是無底洞,再如何挽回也是杯水車薪。馬革裹屍不懼,然許多年齡正好的男兒失去臂膀腿腳,生不如死,令人不禁墮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舊日相識,今音信寥寥,料世事無常。
兄來北地半年,亦親上戰場數次,僥倖生還,愈發懂得白聖人何來紙上得來終覺淺一句。即便是萬死,亦要赴之,此所謂家國大義四字字字千斤。昔日曾戲言歸去代弟譯書,如今視之,人生大幸,不過如此。
……
兄還要代邊關數十萬將士感激弟贈千里眼之恩,每每即時查敵,徐將軍多有稱道之處。
詩云: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士卒多不識字,少有通算術者。弟所寄書籍大有用處,如今已有千人可誦讀,弟倘若知曉,想必歡喜。
廣州濕熱,望弟多加珍重,勿為雜事所擾。
書不盡意,余客後敘。
愚兄澄明於陣中
兄澄明台鑒:
南下數月,回信耽擱良久,澄明兄見諒。
兄信中提及家國大義,弟亦謹記心中,片刻不敢忘。略有盡力之處,不過點滴,無需掛懷。兄冒死投筆從戎,弟豈敢辜負兄長一片赤誠?
昔日京中相對,多有戲謔,未想兄牢記於心。望兄以己為重,他日朝堂相會,再話往事。
廣州諸事順遂,不日可歸。月前收信,言師弟殿前奏對已入翰林院,算學後繼有人。弟不必擔憂愧對先師祖上。唯當日翰林院供奉,兄長所助甚多,弟無以為報。
……
又,觀兄字裡行間多有思鄉之意,隨信附白雲山觀梅圖,聊解相思。
得見君子,空谷足音。
弟凌彥字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凌彥手裡的墨條在硯台里攪動波瀾,滑下最後一條弧線。他終於拿起筆,潤了潤乾涸的筆尖,懸起的手腕卻久久沒有落下。
戰爭持續了將近一年多。最初的半年,就如同墨清的心中所寫,格外慘烈。蠻族壯士體型壯碩,一股子蠻力,且各個勇武非凡。儘管殺敵無數,邊軍傷亡也十分慘重。局面一時僵持。
在過了半年之後,這場戰爭迎來了轉機:遠在廣州的凌彥終於從西班牙商人手中買到了第一批佛朗機炮,試放後,當即令船舶載炮北上。隨後凌彥還未抵達京城,便報來大捷的消息。
大捷之後便是反攻。
這一年間,凌彥與墨清的書信沒有斷過,凌彥不時會寄出新出的書籍和特產,墨清也會回以自己題寫的詩句畫像。從墨清的書信中,凌彥看到了蒼涼的大漠,看到了金戈齊鳴,殘陽如血的戰場。
凌彥沒想到自己回京後,前來迎接的第一人竟是吳遠。
入翰林院不久,吳遠便自請前往經算館教書,閒時著書立說,修史作詩,倒也自在。這些都是凌彥聽旁人說起的,他想著這個師弟總算成才,倒也不辜負先師吳樹之。
沒想到吳遠也悄無聲息地變得通達體貼,終於原諒了這個師兄。
初初見面,吳遠還侷促靦腆,依稀有從前模樣,漸漸放輕鬆,與凌彥說起舊事:“當日那汪生輕狂,被陛下下旨申斥後仍不加悔改,去年十月竟是犯了事,被人檢舉,如今功名都丟了。”
“那是誰?”凌彥還真不記得昔日故交中有姓汪的。
“他曾經彈劾過師兄啊。”吳遠愕然。
凌彥這才恍悟,這便是那個心高氣傲的魁首了。然而他從未將那人放在心上,更沒有憤怒後的解氣,不過一笑置之。
凌彥回朝中,他立下大功,自然要嘉獎。具體論功行賞可能要等到大軍班師回朝,然而禮部擬旨的官員與凌彥私交不錯,私下暗示,也問他願不願意去禮部。
凌彥卻婉拒了這些賞賜,只上書提了一條:選試加考算學。
如今算學是大勢所趨,幾次立功後凌彥不說名揚天下,至少在京中小有名聲,但凡有見識的人家都鼓勵子弟前去經算館讀書。更多的學生學會了夷文,翻譯書局印刷的科普書賣到脫銷。所以皇帝思索後,便痛快地應承下來。
選試加考算學,欲入仕,必先通算學。從此天下讀書人盡學數理化。而凌彥的任務,似乎也到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