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頁
陶笉然高貴冷艷地翻了個白眼,轉身去跟王君浩商量這次的出兵。
如今匈奴虎視眈眈,絕對不能讓他們察覺沂州的兵力撤防了。
恰好此時塢堡城牆已經加固完畢,接下來的工程都是內部建設,士兵們不適合再住在裡面了。於是陶笉然明面上下令,讓他們回城內暫住。
而城內兵營里也給相應增加了帳篷和糧草支出。實際上分過去的糧草,都給兩萬兵馬帶到路上去吃了。
安排好之後,出征前陶笉然也不方便做什麼戰前總動員,只讓王濤和李威悄悄跟士兵們說,這次上戰場,除了有尋常的軍功獎勵之外,他還自掏腰包,士兵們斬殺一個敵人的頭顱,回來能換一兩銀子!
就算李玉龍的十萬大軍一個活口沒留,他最多就支出十萬兩銀子。陶笉然數了數自己帳上的錢,心裡一點也不慌。
而士兵們在參軍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軍功的好處,本來就對戰爭是躍躍欲試的,沒想到這次竟然還有額外的補貼,頓時帳內氣氛到了頂點!當天夜裡,兩萬兵馬悄悄離開了沂州城……
這下六萬加兩萬,打李玉龍的十萬兵馬,應當是十拿九穩了。陶笉然睡了個安穩覺,第二天棉花田那邊也傳來了順利採摘完畢的好消息。
陶笉然趕到位於沂州城最中心的官府倉庫,只見原本空空如也的大倉庫,竟被棉花塞滿了!
邱主簿連忙上前道:“大人,今年這棉花共收成七千五百餘斤,其中佃農交了賦稅後,自得了一千五百斤,如今倉庫內有六千餘斤棉花。”
陶笉然點點頭,也就是說畝產一百五十斤左右。
陶笉然對於這個結果沒有發表意見。種植手冊上寫了,前世農業肥料發達的年代,棉花畝產能達五六百斤,如今這結果比他心裡預期還要差一些。
但陶笉然不敢表現出來,就怕他稍微表現得有一點不滿,那這一年辛辛苦苦種棉花的十名老農就要受災了。想了想,陶笉然決定擺出神秘莫測的表情,問道:“這些棉花還沒去種吧?”
“是。”
“你去跟大家說,等秋收完後,各家派幾個人來幫忙去種子。每家限量五十斤,去掉的種子歸他們,先到先得。”陶笉然又使出了經典的空手套白狼招數,“以後各家種每一畝棉花田,家中就可有一畝的糧食田免稅一成。但是每戶種的棉花田數量,不得超過糧食田的一半,違者罰款……一畝一兩銀子,每年!”
這樣既能刺激農民們種植棉花的積極性,也能抑制農民們放棄種糧食,而改種棉花的危險想法,還能保持糧食的稅收比例。棉花雖好,但保命糧更重要!
邱主簿點頭應下,陶笉然又沉思了半會兒,才道:“至於種出來的棉花,除了自家用的,其餘全部都由官府統一收購,不允許私下買賣。至於收購價……你讓邱大人和錢長史今晚吃過晚飯後,到知州府集合,我們開個會討論一下。”
邱主簿接到任務,又匆匆忙忙地離開了。
陶笉然看著這滿倉庫的棉花,心裡的算盤開始撥得嘩啦嘩啦響。
六千斤的棉花,去掉種子,至少還能剩五千多斤。這棉花首先是要供應均需的,但這麼一點肯定是連每人一身棉襖都不夠。
士兵們運動量大,外面還要套盔甲,所以棉襖不需要多厚,但也至少要三斤棉花才能做一身。五千斤最多也就做一千多件,做出來容易,關鍵是這十萬大軍要怎麼分這一千多件棉襖。
不患寡而患不均,陶笉然一時間也沒能想出個靠譜的法子來,很快就到了開會的時間。
邱裕三人一進來,就紅光滿面,顯然是有什麼好事發生了。
陶笉然眉頭一挑,問道:“怎麼了這是?”
“大人!今年小沂河水車周邊的畝產,提高了一成!”
第184章
這個情況在陶笉然的意料之中。沂州的平均畝產低, 就是因為土地貧瘠和缺水。如今有水車, 那附近的畝產提高是也沒什麼好意外的。陶笉然點了點頭, 問道:“只有水車附近的畝產提高了嗎?”
“百姓都說今年收成大概比去年好了一些,但沒秋收完, 暫時沒有確切的數據。”邱裕也冷靜了下來, 水車附近最多也就十來畝的地,其實也沒什麼好激動的。畢竟沂州樹少,水車的普及難度很大。
“不著急, 好日子總會來的。”沂州本來就不是個適合耕種的地方,陶笉然也沒那麼天真要將沂州改造成什麼天府之國。
但是沂州是全國最適合種植棉花的地區, 陶笉然是打算在瑞朝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增加畝產。只要能做到全國的糧食產出穩定了,再讓沂州所有土地都種上棉花, 都不成問題!
陶笉然讓邱裕三人落座, 才道:“這棉花目前產量少但需求大,而且絕對不能傳到外國,必須跟鹽鐵一樣,將渠道牢牢掌控在官府手中才行。但我們的收購價不能太低,否則老百姓沒有利益, 是決計不肯再種的。你們覺得這棉花定價幾何比較合適?”
邱裕和錢長史紛紛看向邱主簿。邱主簿在沂州做了十來年的主簿, 對沂州內的物價了如指掌, 此時是最有發言權的。
邱主簿還是第一次成為焦點,神色有些慌亂,但很快鎮定下來,道:“回大人。棉花重量極輕, 且畝產低。以黃米的兩倍價格收購較為妥當。”
黃米其實就是高粱,也是沂州最普遍的糧食作物,平均畝產在三百到四百斤之間,市價是三四文錢一斤。兩倍的話就是八文一斤。
“那就定十文一斤好了。”陶笉然一錘定音。這個價格可以說是非常高了,平均畝產一百五的話,一畝換算下來就是一千五百!交三成稅,一年一畝田能有一兩銀子的收入!
再加上種棉花田,糧食田那邊還有稅收優惠,種這棉花穩賺不虧,根本不用擔心農民們會不願意種!甚至還要操心農民們會不會為了這高額的利潤,而去偷種棉花。
對此,邱裕則是拍著胸脯保證道:“大人您放心,我們每年的稅收都是登記造冊的。若是將來有哪家交上來的糧食突然變少,棉花突然變多,咱們基本就心裡有數了。”
“是這個道理,但還是要提防農民悄悄開荒種棉花,把棉花買到匈奴那邊去。”陶笉然提醒了一下,就不再管了。他只是個臨時節度使,明年是要回京去的,若是不事事親力親為,那他離開之後沂州現在的大好局面不是要崩盤?
而且這也是一個考察邱裕的機會。若是他能將這件事情處理得妥當,明年帶他一起回京也未嘗不可。若邱裕是個沒幾分本事的,去到京城也只有被人吞了的份。
邱裕自然也是懂的,更是不遺餘力地要表現自己。
第二天,官府就貼出了棉花的推廣政策通告。除了陶笉然說的那些之外,又增加了一條。百姓們若是發現有人偷偷種棉花,可以去官府舉報。若官府查到事情屬實,舉報人會有一兩銀子的賞錢。
這明顯就是邱裕想出來的應對之法了。雖然法子老了些,但也管用,勉強算是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