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803頁

    當然, 最重要的是,她始終認為, “糧食”這種關乎國計民生的基本物資就該掌握在國家手中。既然眼下國朝不可能如後世那般將私有土地公有化, 她身為皇后也不可能干預稅賦之法, 那她便只能按照如今的規則來行事——讓皇室成為最大的土地擁有者, 穩定稅賦, 對內推行改革。

    簡而言之,她想成為壟斷者。不僅為了充實內庫,更希望穩定糧價。經過這幾年的賑災籌糧, 她早便厭煩了各地大小糧商在災荒時期囤積居奇的行徑。他們眼裡只有利益,沒有人命與國家社稷的穩定。但皇莊不同,追求的並不是暴利,而是積少成多的利益與關鍵時刻□□的力量。

    鑑於自己並不了解國朝的稅賦情況以及相關律法,張清皎特地趁著休沐時將張鶴齡喚進宮。在戶部貴州清吏司做了將近一年小吏,張鶴齡對這些事極為了解, 講說起來頭頭是道:“姐姐所慮,果然深遠。不過,國朝田賦積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貿然擴充皇莊或許很難得到朝廷的支持。”

    張清皎挑起眉來:“我想要知道的並不是他們是否會支持,而是此事是否符合大明律。”

    張鶴齡不由得苦笑:“確實符合大明律,但……卻是律法漏洞所致。姐姐擴充皇莊之舉,早已並非首例。上至皇莊、皇親國戚、勛貴官宦世家,下至舉人秀才;從貴州這等偏遠之地,到江浙那等魚米之鄉——處處都有鑽律法空子之人。”  

    張清皎眨了眨眼,忽然意識到這似乎是歷史書上提到的某種積弊,那就是“土地兼併”。可她從前對歷史並不那麼感興趣,歷史學得極為普通,對於土地兼併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教科書上提到的魏晉豪強。那些世家修築塢堡,擁兵自重,建造國中之國,致使平民淪為農奴,朝廷名存實亡。印象中,似乎每一個朝代走到最後,都免不了土地兼併,而後利益集團彼此傾扎,失去土地的農民揭竿而起……

    想到此,她微微蹙眉,對肖尚宮道:“萬歲爺呢?將萬歲爺請來。”

    此時此刻,朱祐樘正難得有空閒陪著孩子們頑耍。玉米收穫後,朱厚照與朱秀榮都有些戀戀不捨,於是他索性讓他們種起了冬小麥。王獻對於種冬小麥的經驗自然比種玉米更豐富,便整理出了清晰的步驟供皇室一家參考。兩個孩子年紀小,看不懂那些文字,只聽爹爹的解釋,認認真真地侍弄著他們的田地。至於朱厚煒,能堅持走到宮後苑便已是很了不起了,眼下只能趴在爹爹懷裡睡覺。

    聽了宮人稟報,朱祐樘便吩咐何鼎留在此處陪伴,自己抱著朱厚煒回坤寧宮。不過,走了一兩步,他回過頭問朱厚照:“大哥兒,你大舅舅入宮了。你們已經有些日子不曾見了罷?不想見一見他麼?”  

    朱厚照眼睛一亮,連連點頭,一時也顧不上自己的麥田了:“回頭我再將剩下的都撒完。”麥田甚麼時候都能撒種子,何況他的田地也不多,掌握了正確的姿勢後,不必費多少時間就能撒完。

    朱秀榮見爹爹與哥哥都走了,也噘著嘴不想留下來。於是朱祐樘便將三個小傢伙都帶回坤寧宮,命宮人帶著女兒和小兒子去洗手更衣,而他領著大胖兒子來到書房。張清皎與張鶴齡正坐在書房裡,見父子倆進來了,張鶴齡立即起身行禮。

    朱祐樘讓他免禮,坐在自家皇后身邊:“卿卿召鶴哥兒進宮,並不是為了家事?”如果僅僅只是商議壽寧侯府之事,自然無須他在場。

    張清皎點點頭:“我想擴大皇莊,便召他問問此舉是否符合律法,於戶部稅賦又有何利弊。卻不想,鶴哥兒的意思是,這是在鑽空子。而且,舉國上下許多人似乎都在鑽這個空子。萬歲爺對此可有了解?”

    朱祐樘皺緊眉,嘆道:“……先讓鶴哥兒說罷。”他自然對此甚為了解,畢竟戶部稅賦乃是重中之重。國庫空虛,甚麼都使不上力,想做甚麼都會被牽制。但改革稅賦卻並非一日之功,他讓內閣與戶部尚書周經商議了一段時日,暫且也拿不出完善之法。  

    張鶴齡便先簡單地說明了目前的稅賦之法,田賦徭役等等,總之聽來便是平民百姓除了交稅之外還須得承擔名目繁多的徭役。為了逃避田賦和徭役,許多百姓就會想方設法地投獻田地給那些身具功名者或者勛貴官宦人家。

    “投獻田地給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後,這些百姓雖仍是自由之身,卻約定俗成算成這家的奴僕,因此不必繳納田稅亦不必負擔徭役。他們給納獻者繳納的糧食與朝廷所定的田賦相差仿佛,卻可免去許多煩惱。如此,投獻者愈來愈多,繳納田稅與負擔徭役者愈來愈少,那些不投獻的平民百姓擔負的稅賦徭役便無形之間愈來愈重。兩廂對比,自然有更多的人對投獻趨之若鶩。”

    張清皎有些不解:“難道朝廷與官府便任由這些人投獻?沒有任何限制?”如果沒有限制,為了自家的利益,所有人都一定會選擇投獻,那承擔稅賦和徭役的人又從何而來?納稅的人愈來愈少,國庫又怎麼可能充實得起來?

    “光明正大地投獻,只能由身具功名者納獻。”張鶴齡解釋道,“秀才可有八十畝免田賦,舉人則有四百畝免田賦,進士可有兩千畝免田賦。取得功名後,尋常人家出身的子弟便往往不會再為田地銀錢而發愁,這也算是朝廷給讀書人的獎勵。至於皇親國戚與勛貴,一般都以乞賜田的名義將那些投獻田轉為自家田地,或者索性直接霸占良田,百姓們亦是敢怒不敢言。各地藩王以及周家從前便時常如此。”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80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