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劉青是跟端菜的銀柳一起出灶房的,林媽和銀柳都不敢讓她動手幫忙,劉青也不好強行插手,就兩手空空的出來了,很意外看到院子裡出現這麼多人。
“青青。”劉延寧無奈的看著劉青,“叫你來師傅家學習,你倒好,蹭起飯來了。”
劉延寧其實不知道她今天上門了,上趕著這樣說,是怕師傅覺得他妹妹一個小姑娘太膽大,把事情推到他身上,到底穩妥些。
劉青還沒說話,旁邊的江遠辰先笑道:“行了,你也別給她兜著,這丫頭什麼性子,我能不清楚,滑不留手,攆都攆不走。”
江遠辰說著自己又笑了起來,“罷了,我招惹來的小弟子,也只能認了。”
劉延寧沒想到只這一上午,師傅就改變了主意,竟然願意收下妹妹了?當下有些意外,還沒反應過來,江景行也笑了:“三叔這院子清靜過頭,難免寂寞,青青往後常來,也算是給三叔做個伴了。”
聽到江景行的話,劉延寧反應過來,趕緊拉著妹妹去向師傅行禮,卻被江遠辰攔住了,“先別著急,這丫頭還沒過關,以後再說。”
劉延寧倒也不失望,不管妹妹往後能不能正式拜師,有師傅剛剛那番話,必然會認真指教妹妹。
那也夠了。
劉延寧笑道:“就算不磕頭,也要叫青青給師傅鞠個躬,她性子狹促,就勞師傅往後費心了。”
劉青偷偷打量了江遠辰一眼,見他臉上沒有不悅,才聽話的鞠了躬。心想她哥膽子真大,都算到師傅頭上了,她現在行了禮,江先生往後就算不想教她了,也不能隨意打發掉她。
既然這樣,有沒有名分也沒差別,總之受益無窮。
按照這兒的規矩,她哥哥算計師傅,較真一點的就算是欺師滅祖了。
好在江先生不在意這個,端坐著受了劉青的禮,還從懷中摸出玉環遞給劉青,“你哥當時拜師,也給了見面禮,今日你雖然不是正式拜師,為師也不能小氣了,拿去把玩罷。”
劉青沒想到還有禮物拿,看來她師傅嘴上說著現在不收弟子,心裡其實對她很滿意的嘛。
作者有話要說:不好意思跟基友聊天聊嗨了,明天爭取多更點補償你們
第112章
看著劉青兄妹見完禮,一旁的江景行出來打圓場了,溫聲笑道:“都是自家人了,延寧和青青快別這麼客氣。青青在廚房那麼久,也不知道又準備了什麼好吃的?”
江遠辰聞言,看了眼侄子,又看向新收的兩個弟子,也笑著點頭:“都坐罷,也該準備開飯了。”
劉青便坐下了,笑著回了江景行先前的問題:“江大哥這回可夸錯人了,有林媽在,這兒哪還輪得到我賣弄。”
江景行看了眼桌上,搖頭輕笑:“祖母近年年事已高,太醫叮囑忌重口,為此,林媽專學了一手清淡口味的江浙菜,今兒桌上擺的,倒更像是青青的風格。”
劉青笑眯眯的道:“那我也只是動動嘴皮子,都是林媽掌勺的,不敢搶她的功勞!”面上不動聲色,心裡卻忍不住一跳,請的動太醫的人家,又豈是一般的官宦之家?
他們兄妹這是抱到一條怎樣的大腿啊!劉青忍不住看了看江遠辰叔侄,又側頭打量了下她哥哥,正好見她哥也看過來,兄妹倆倒秒懂了彼此的意思。
劉青心想看親哥並不驚訝的樣子,應該是早就猜到了,估計他們平時就沒怎麼避諱。
她先還琢磨著,江景行不是粗心的人,早先他們接觸也不少,都把身份蠻得深,絕口不提家族的事,現在冷不丁給她透了個這麼大的底,不可能是無意所致,那就不知道他這舉動,究竟有沒有深意了。
現在看她哥見怪不怪的樣子,劉青就知道自己想多了,也是,她什麼身份啊,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姑娘,他們有啥可算她的。
其實還是劉青低估了這年代的師徒情誼,江家下人都開始拿他們當半個主子對待了,半點都不見外的樣子,這態度自然是有跡可循的。
在江景行心裡,劉青兄妹縱然不是家人,那也比一般的遠房親戚要親近許多。
拜了師,這兄妹倆就跟他們家綁定了,除非師徒恩斷義絕,否則誰也拆散不了兩家的關係,既然如此,自家的底,也該慢慢透給他們了。
收徒的事,已經寫書信回京了,大伯那裡想是有什麼耽誤了,但三叔唯一的弟子,又是年紀輕輕的秀才,這份出息,就是他們身邊也少見,大伯遲早是要過問的。
只怕不但要過問,還要上心呢。
且不說自家沒這麼出息的人,就看當今寵愛榮妃和七皇子母妃的架勢,連太子都要生生退一she之地,他們作為五皇子的外家,實在不宜在這個當口出風頭。
為了宮中的娘娘,大伯也寧願把自家子弟養得無所事事,也好過被人家眼紅生事。
可侯府沉寂了這麼多年,祖父當年遺留的影響力,早就消弭殆盡,不知內情的人都當他們侯府沒落了,這兩年連帶著宮中的娘娘和五皇子都鮮少活動,再這樣不作為下去,假的遲早要變成真的。
侯府低調歸低調,卻不能低調到叫人看輕,他們家還得是五皇子最後的依仗。
想要叫人忌憚,朝中勢必要有自己的人。
奈何這麼多年下來,早年依附過來的人,也都走的走散的散,剩下一些都是成不了氣候的,不提也罷。
大伯雖然襲著爵位,卻不在要職,京中這樣的勛貴大大小小几十個,真要夠看的,還是身上的官職。
當今對大伯倒是有一份親近,不知是看在祖父的面上,還是對府上的做派滿意,時常叫大伯進宮伴駕,也不說朝事,就是聊聊家常,叫大伯陪個膳。
單有一份殊榮,面上好看罷了,大哥都已過弱冠了,當今真要看重,早該賞個差事下來,可現在大哥頭上頂著世子的名號,還被大伯關在房裡讀書,這書也不知讀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已經足以看出當今的態度。
府上要培養自己的人,再來一群烏合之眾就沒有必要了,這回要的是有真才實幹的能人,動靜還不能太大,那就只能貴精不貴多,還得再尋個名正言順的由頭才行。
連江景行自己的都覺得劉延寧再適合不過,讀書人最看重名聲,延寧就算日後入朝為官,再被人許以利誘,因著師徒名分,也不可能為他人所用,再說他瞧著延寧的秉性,也不可能會是忘恩負義之人。
這個人可以放心培養,不怕把人翅膀養熟後自個兒飛走。
雖然延寧現在是三叔徒弟,身上難免被人打上江寧侯府的標籤,但是他三叔不過一介白身,雖才名在外,三叔的弟子,還不至於叫人如臨大敵。
因此,在延寧成氣候之前,不會有人抓著這個不放。
當然等他真成了氣候,這也就不算什麼大事了,朝中關係多複雜,查下去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府上已經算低調得很了,沒人願意為了攻訐對手,連帶著把自己的底子給扒出來。
最重要的是,只要當今願意用你,就沒人能說不。
當今近年來更愛用家世普通的青年才俊,他們離京前,朝中最是炙手可熱的翰林院李大人,便是出身寒門,身無長物,被當今點為探花,此後頗得當今信任,許多詔令都出自這位年輕的編修大人之手,一時間成為滿朝新秀。
江景行與這位李大人有數面之緣,對李大人的印象是謙虛有禮,剛入朝的年輕書生,還沒見過太多波雲詭譎,帶著滿腔熱血,要為蒼生百姓貢獻自己的力量。
李大人身上的忠義耿直,他在延寧身上同樣看到過,然而延寧比他更具有優勢的,是延寧更為年輕。
都知道當今愛惜人才,對著朝中年輕的大人,當今總會多一分寬容,近些年科舉的前三甲,當今點中的也是年輕人居多,可以想像,延寧若能叫當今入了眼,恩寵必不可少。
江景行覺得,三叔當初對山長說,延寧若能成為小三元,就收下這個弟子,未嘗沒有這個考量在內。而京中那邊遲遲沒有來信,未必就是被牽絆住,大伯想要更慎重一點,也不是沒有可能。
與其到時候京中來人,讓延寧兄妹和他們的家人措手不及,誠惶誠恐,倒不如現在交個底,也好叫他們有心理準備。
江景行的這些思慮,在場的大概就江遠辰能明白了。
曹聲揚不是拎不清,只是他不愛想這麼多。他的家世擺在那兒,當年是京中一霸,只有他欺負別人,沒有別人欺負他的,足以見得他腰板挺得多直。現在跟著小夥伴一起,棄惡從善,偽裝成上進青年的樣子,骨子裡還是更喜歡混吃等死的。
至於劉延寧,就是一知半解了,心裡猜測江景行這話頗有深意,但也只能揣度個三兩分,朝中之事他知道得就不多,還是跟江景行他們在一起聽得才多,最近師傅倒也會偶爾說起朝堂,但這個是要一點一點摸索的,劉延寧現在還沒那個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