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劉親哥心頭早有怨言,現在總算滿意了,不過回到正題,他知道妹妹富得流油,但還是堅持寫了借條,從劉青這裡借走了兩錠銀子,連信一塊托人送回了劉家。
劉延寧自從疏忽過一次,妹妹險些病逝了他都不知道,從那以後,對於母親和妹妹的事,他便不敢掉以輕心,時時考慮,處處精心。
就像這次借錢,他知道不必說借,兩錠銀子,如今對青青而言都是小意思,他堅持寫欠條也不是為這個,而是叫家裡頭看。爺奶還算清明,叔叔們更是敦厚,青青拿紅利的事他們並不放在心上,他擔心的卻是幾位嬸娘,三嬸不必說,二嬸和四嬸卻各有心思,她們倆能說會道,眼下看著是合不來,誰知道她們哪天會把目光放到青青身上?
若是二嬸和四嬸冰釋前嫌,聯起手來,指不定就能把祖母抬起來,祖母看著強硬,實則耳根子最軟,二嬸沒出事之前祖母就常聽她的,後來二嬸犯下大錯,一時半會得不到家裡原諒,四嬸又成了祖母最喜歡的媳婦,連管家鑰匙都收過去了,足見其本事。
劉延寧知道,叔叔嬸娘們他可以幫妹妹擋了,可要是祖母開口,他和妹妹都無法反抗。退一萬步講,現在有祖父壓著,祖母輕易不會被串掇,可是大家心思多了,難免影響家中團結,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劉延寧也堅持寫下了欠條。
眼下是三弟定親的大事,青青這邊當真裝聾作啞,耽誤了定親便是罪過,他們自己良心上過不去,家中想必也有怨言,但若讓青青直接把錢拿出來,二嬸四嬸她們看在眼裡,未嘗不會活動心思,因此劉延寧才想到這一出,既不耽誤堂弟的親事,也表明了態度。
受叔嬸恩惠的人是他劉延寧,自當是他來報恩,青青手頭不管有多少,她都不需要替他做這些。親兄妹算明帳,往後家中誰再遇到困難,惦記著青青手頭的銀子,都是一家人,青青不會不幫,像他這般白紙黑字寫下欠條即可。
劉延寧心想,若叔嬸他們真到了寧願寫欠條也要借錢的地步,必定是真缺錢了,他們兄妹能幫自然要幫。
但劉青沒想到這麼多,她忽然想了起來,看著她大哥道:“師傅那邊給的月銀,大哥你都沒怎麼花,全放我這兒了,加起來也有兩錠銀子了?”
劉延寧只當沒聽見,到底是寫了欠條按了手印,而劉家那邊收到回信和銀子,頓時解決了眼前的難題,合家歡喜的置辦起了訂婚彩禮。
回信沒過幾日,劉大爺兩口子便揣著銀子進城了,鍾家在臨縣,路途遙遠,蔣氏便想著到江州城請媒人去一趟鍾家,在等媒人回信的時候,兩口子順便置辦了些東西。
蔣氏十分看重這位沒過門的孫媳,她思忖著,延寧往後是要跟他師傅去京城考狀元的,往後當官也在天子腳下,他們劉家的這項營生做的這般大,不可無人打理,可惜大林媳婦說得早了些,雖然娘家殷實,本身卻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姑娘,和她這幾個兒媳婦一樣,大字不識一個,撐不起家業;難得鍾秀才不嫌棄,願意和他們家結親,聽聞鍾家姑娘也曾跟著父兄讀過幾本上,是位知書達理的好姑娘,蔣氏心裡想著,往後鍾家女兒進了門,也能幫著大根兒打理生意。
對於蔣氏的態度,劉大爺也表示支持,從家裡幾個孫女身上,他看到了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他們家青青如今的氣度,走出去活脫脫是大家閨秀的模樣,幾個孫女加起來,怕是也比不過青青一人。
劉大爺倒不覺得鍾家姑娘能比得過他們家青青,但是讀過幾本上,至少要比他這幾個兒媳婦好,要在家裡面挑一個當家,他更傾向於未過門的三孫媳婦。
兩口子意見一致,定親禮裡邊,蔣氏便下了血本,咬牙買了只金簪子,不算很重,但是做工精巧,蔣氏覺得這樣下聘才有面子。
金簪子拿回老家,頓時晃花了全家人的眼。他們這兒是魚米之鄉,在一些貧瘠山區的百姓眼裡,江南就跟天堂一樣,落水村在十里八鄉也算富饒的村莊,遇到災年也少有餓死人的現象,在這個時代確實很不錯了。
饒是如此,劉家人也少見金子,劉家沒發跡之前,一點銀首飾都被蔣氏當寶貝似的藏著,想著留給子孫後代,後來托孫子孫女的福,家裡有了銀元寶,蔣氏還得了根她孫子送的金釵子。
那根金釵子,和蔣氏這次買的不同,那根釵子是金包銀的,就外面一點點金,不算貴重之物,可蔣氏手裡的這根簪子卻是實心的,看著小巧,拿在手裡沉甸甸的,劉延寧給的兩錠銀子,加起來也有幾十兩,大頭都叫蔣氏花這上面了,幾個媳婦看了她這手筆,真真是半響無語,複雜難言。
就算這是她未過門的兒媳婦,可安氏看到公婆這般重視,她心裡也多少有些警醒,大嫂不在,她就是公婆最看重的兒媳,這兩年是她當的家。可家裡吃喝都是自家種的,不花錢,她當家能有幾個銅板?安氏原先還想,家裡的生意越做越大,張家鋪子已經開了十幾二十間,說還要繼續開下去,他們家越來越忙活不開,今年農忙都顧不上,全是村長帶著鄉親們來幫忙的,公婆商量著往後還要請長工,家裡頭就這幾個男人,少不得要一個能看帳能管人的,她雖然不識字,之前家裡賣茶葉蛋她也是算過帳的,沒有更合適的,那就是她頂上了,這要是進來個新媳婦,就把婆婆手裡的活接過去了,這讓妯娌和鄉親怎麼看她?
安氏心情複雜,王氏林氏只會比她更複雜,老三媳婦到底是四房的人,管家落到她們婆媳手上,二房三房吃什麼?一時間,幾人也顧不上劉青手裡那點兒紅利了,開始琢磨著怎麼在侄/兒媳婦進門前,接過管家這個擔子吧。
劉大爺還不知道幾個兒媳婦心眼轉了,穩妥起見,還是單獨把三個兒子並兩個大孫子叫進了房,也不為說別的,就拿了劉延寧寫下的欠條給子孫看,然後說延寧要考科舉,不能為這事分心,這錢是為了大根兒定親借的,自當是家裡頭還,大家可有意見?
劉家子孫當然沒意見,家裡又不是拿不出這些錢,等下個月紅利一分,少說都有幾百兩,還錢不在話下。
男人們達成協議後,就等著年中盤算了。
生意日漸穩定,張家大爺很少親自來底下鋪子查帳,聽說這一次他要來,本來只打算讓兒子們去城裡的劉大爺,想了想還是親自去了。
少了劉大爺坐鎮家裡,劉家三兄弟誰也沒走開,只讓劉延林和劉延根幫劉大爺趕車,順便跟著去城裡漲漲見識。
三人滿心歡喜的趕到城裡,還沒來得及回自家院子歇口氣,張家大爺已經在鋪子裡等候了,在城門口派了個小廝守他們,劉大爺就直接帶著兩個孫子,先去見了張家大爺。
沒成想張大爺親自過來,分錢還是其次,給他說了件那麼大的事,驚得劉大爺半響沒回過神來:“知,知府老爺的孫子?”
“正是。”張家大爺對自家外甥讚不絕口,“不是在下自誇,我這外甥從小也是愛學之人,只因家裡長輩溺愛,拖到去歲才下場科考,已晉身童生,在官學內苦讀,正待來年的院試。”
張家大爺夸的這些,劉大爺根本沒聽進去幾個字,他還處於知府老爺要和他家結親的震驚中回不過神來,語無倫次的道:“這……這知府大老爺怎麼會瞧中我們?”
劉大爺這輩子,最大的榮耀是他孫子去父母官府上喝過茶做過客,後來孫子成了舉人,知縣大人日理萬機,還特意令其師爺來落水村喝杯酒,送上了禮物慶賀,那天夜裡他久久睡不著,和老婆子說著話兒,還憧憬了某一天知縣老爺都要來他們家做客的情形,那才叫光宗耀祖。
他們還沒等到知縣老爺,居然等來了知府大老爺的青睞?
劉大爺此刻簡直難以置信,皇上什麼的都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們平頭百姓並不敢想,一個知縣在他們眼裡已經是隻手遮天的人物了。知府,是劉大爺能想到的最大的大官了,知府要和他做親家?
怎麼像做夢一樣呢!
胸口揣著幾錠圓滾滾的金元寶,劉大爺心裡一點都感覺都沒有,夢遊般的回到了劉家院子。
第140章
院子是新買的, 比典租的更大更舒服, 有時生意忙起來, 劉二叔他們時常要進城, 偶爾在這邊過夜, 李氏便單獨收拾了間屋子出來,無論是劉大爺還是劉二叔, 他們進城都有屋子住,再不比租房那會兒,非得趕著當天來又當天回去。
今兒日頭正好,李氏便將家裡頭的被子都晾在院中曬太陽, 已經曬了一上午,李氏準備翻一面繼續曬, 聽見外邊傳來響聲, 一回頭,就看到公公魂不守舍的站在門口。
李氏怔了一下,想了想日子也明白了,忙收起了手上的活計, 迎上前去招呼道:“爹, 先進屋吧, 怎麼就您過來嗎?”
劉大爺還沒說話, 趕著牛車的劉延林和劉延根也上來了,樂呵呵的跟李氏打招呼,問牛車放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