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可能這就是母性的力量吧。
不過顯然小東西沒過多想法,餓了就要吃,急切地裹住就開始吸吮,一開始奶水顯然比白天多一些,所以她吃得很恣兒。
可惜沒一會兒就沒了,又開始不滿意地哼唧,皺眉,小手也揮來揮去的。
莫茹換了一邊還是這樣。
裹不出奶小東西就著急地拿小腦袋拱啊拱,似乎能拱出奶來一樣。
沒奶了!?
莫茹:“不能啊,明明感覺有奶的,為什麼這麼快就吃沒了?”
她按著張翠花和柳秀娥說的,自己幫著擠一擠,掐掐小拇指,可小東西還是吃不到,最後憋得臉通紅,小臉上都是汗,還是努力地拱啊拱。
周明愈看得有點著急,開始出騷主意,“要不我先幫忙吸出來?”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莫茹臉一紅,“不害臊。”
周明愈看女兒憋得臉通紅,也有點急,“要是有奶羊就好了,可以讓她喝羊奶。”
可惜,當地既沒有奶牛也沒有奶羊,沒人養。
莫茹也替女兒著急,明明很用力還是吸不出來,因為餓了吸不出來也不放棄,憋得小臉通紅還是一個勁地吸,跟白天吸兩下就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樣判若兩人。
估計真的餓狠了!
最後莫茹的胸都被吸得很痛很痛,不得已她強行結束這場折磨。
“哇~~”小東西以哭抗議。
莫茹也覺得很無奈,明明很脹好嘛,就是你自己吸不出來。
她只好拿空間裡存的米湯給女兒喝,周明愈已經熬了一鍋給她存在空間的砂鍋里,直接從上面漂米油喝。
喝了兩口以後小東西就不肯喝了,把頭扭一邊眼睛一閉,似乎又睡著了。
小兩口餵了半天,這個哄一會兒那個哄一會兒,一個碗底的米油沒餵進去,最後看她真的睡著了便不再折騰。
周明愈擦擦汗,“看來當爸媽真是不容易啊。”
莫茹也心有戚戚,“小五哥,我看你也趕緊睡吧,到時候她晚上作妖兒不睡覺可麻煩。”
現在周明愈不上工伺候月子,而明天張翠花要張羅孩子洗三的事兒,晚上就沒過來,小兩口自己照顧孩子。
……
這一夜倆人終於體會了什麼叫沒有最困只有更困!
困得上下眼皮打架還得折騰,因為周七七餓!
初七晚上十點左右出生,到初八晚上,一整天她就沒怎麼吃奶,喝兩口米油就睡了。
本來小兩口以為她起碼能睡到半夜吧,結果人家沒多久就開始“哇哇哇”,聲音嘹亮,比那大公雞可氣人多了。
莫茹只好又餵奶。
嗷嗷待哺的小東西使出全身力氣,憋得臉紅脖子粗的也只能吃幾口,最後繼續拿米油哄,吃兩口再睡。
再醒……吃奶……米油……睡……醒……
如次循環,直到“勾勾嘍”!
天一亮周明愈感覺要被折騰散架一樣,關鍵是心累!
看著媳婦兒被折騰,女兒沒奶吃,嗷嗷待哺……哇哇大哭,那滋味兒真是讓他柔腸百轉,恨不得自己變成個下奶的豬蹄——
莫茹空間裡有吃的也不用他頓頓做,天一亮他就去找張翠花申請去供銷社看看有沒有豬蹄豬肉買兩斤。
家裡張翠花正張羅著給孩子洗三分喜面呢。
鄉下生孩子不是什麼稀罕事兒,洗三也就是個說法,無非就是本家親戚吃頓喜面分幾個紅雞蛋而已。
只要不是窮得吃不起飯的人家,喜事兒的過場還是要的,沒有白麵條就分碗小米或者秫秫黏粥,總之一定要有表示。
分出去人家要回禮,基本都是給雞蛋
現在都是大鍋飯,也沒什麼請客不請客的,一大早張翠花從家裡拿了十來斤面,自己擀了麵條,去食堂下了面分給自己家親近的吃。
大爺達達們也都回雞蛋,一家給八個,這也是自家的規矩,兒子給十個,女兒給八個。
張翠花也給何仙姑送了麵條,還給了五毛錢當謝禮。
何仙姑留下面讓吳美英回了十個雞蛋過來。
另外陳秀芳家也送了十個雞蛋來,張翠花不肯要,她一定要送,張翠花就讓周明愈送了一大碗麵條過去。
陳秀芳家因為沒有男勞力幹活兒,日常別人家有事她都儘可能參與,希望能搞好關係別人可以多幫襯一些,分口糧的時候也不至於太排擠。
而張翠花家為人正派,對她家也從來不排擠輕視,她有求的時候張翠花家也多有幫襯,所以她肯定要送雞蛋的。
陳秀芳對張秀芳家的示好,猶勝過隊長家,也惹得單蝶琴譏諷她巴結。
其他關係好的人家也都有表示。
讓人意外的是,陳秀芳給莫茹送了二十個雞蛋。
再就是一隊周明貴以隊裡的名義,給莫茹送了二十個雞蛋。
周明愈要去買豬蹄,張翠花自然不駁回,還給他拿了錢,讓他看著有機會就多買兩個。
這時候豬蹄不貴,一斤也就是九分,關鍵是買不著!
今日初九正是趕集的時候,供銷社也開門。
公社出了新規定,要求十天一個集,不許再五天一次,所以只有初九十九二十九才能趕集。
供銷社雖然不至於這樣,但是可買的貨品卻比以前更少。
比如原本每天還有豬肉賣,這一次居然沒的!
周明愈興沖沖地跑了去,卻被告知這幾天供銷社都沒有進到豬肉,已經好幾天了,而且還會繼續下去。
最近長成的豬都被送往生豬收購點,之後統一送到屠宰點,屠宰完畢送往城內各國營菜場。
連一根豬尾巴都沒在鄉下賣!
沒有豬肉,他只能買塊豆腐,結果豆腐還要糧票!
他跟馮如借了半斤糧票買了一斤豆腐,拎著豆腐回家繼續打魚的主意。
……
柳秀娥已經編了一個魚簍子底,周明愈學著編上面的。
正兒八經的魚簍子是用竹篾片編的,結實耐用,還美觀,可周明愈就想解決一下燃眉之急,撈幾條巴掌大的魚很高興,指頭大也不介意,所以就簡單對付一下。
材料就是河邊的蘆葦、蒲子,高粱蔑是不捨得用的,那個要用來編席。
魚簍子關鍵在於縫隙小,肚大口小,這樣魚進去才不容易出來。
編好再檢查一下,縫隙過大就用茅草編一編,覺得能對付用就放魚餌進去,蚯蚓、乾糧塊都可以,直接將魚簍子沉進看到有魚遊動的地方。
等過四十來分鐘提起來,裡面能有一兩條指頭大的魚。
第二次竟然有條巴掌大的,如此幾次之後,周明愈居然也撈到十來條魚,其中三條巴掌大的鯽魚,其他的都指頭長短。
小的養著,大的立刻拿來熬湯。
他用一勺豬油把三條魚煎一下,再爆香了蔥姜,然後切了豆腐放進去,添水小火燜。
……
傍晚時魚湯熬好了,因為有豬油加豆腐,魚湯雪白,上面飄著翠綠的蔥花,略帶魚腥的濃郁香氣老遠都聞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