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
大年初一,李家各房各院的人都早早起來,給老夫人和老太爺拜年。每個人都得了紅包,除了謝遠黛的分量厚些,其餘的人全是一樣的。
老太爺穿的精神抖擻帶著兩個兒子去前院,今日要來李家拜年的除了親戚,還會有李拂一的同僚上峰以及退居南直隸但以前和李懷韞交好的舊友。
這日李家送了許多「飛帖」出去,像李家這類官宦世家,來往的親戚朋友數不勝數,若一一拜過去,不知道要拜到猴年馬月,有些不太親近的便派家中僕人帶一份拜年的帖子去。
同樣的,李家也會收到別家的飛帖,前院管事就收了門前寫了「接福」二字的紅紙袋,裡面就有許多「飛帖」。李拂一挨個查看過了,把自家遺漏了的,命人重新補了一份送到別人府上去。
後院就由吳美卿和朱素素操持著,兩個小的只偶爾出來見見客。
李家在南京親戚不多,族裡人也少,朱家人基本都在京城,吳家除了吳美卿的哥哥,便也沒有別人。初一這天基本是別人上門,李家人都沒出去。
初二的時候,李拂念出去走動了半天。吳美卿也回了娘家。
作者有話要說:不知道大家對古代一些民俗文化感不感興趣,關於飛貼我在網上找了一段科普內容,給大家瞅瞅。
宋代人開始相互送帖致賀,這就是賀年片的雛形。明代的設計更加精緻,帖上已印有吉祥如意等祝辭。長輩接受晚輩拜年後應送出壓歲錢,因為歲,祟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保佑晚輩一年平安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古時,倘或坊鄰親朋太多,難以登門遍訪,就使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福」兩字,即為承放飛帖之用。
——
以上就是我提到的「飛貼」,其實我覺得民俗宅斗還蠻有意思的,嗯……撒糖也很有意思,所以,這章甜不??
甜的話,要記得收藏作者專欄啊!畢竟西瓜記糖鋪口味不錯,是不是呀?
麼麼啾~(≧?≦)
第53章 回京
初二這天, 吳美卿回去之後內宅之事皆由朱素素料理,她在議事廳處理完幾件大事並數十件小事, 便被朱芸身邊的棠梨叫去了千帆堂。
千帆堂次間裡,朱芸穿著深紫色五福捧壽厚錦褙子, 紅綜裙,梳了個精神的圓髻,依舊用一直白玉扁方綰著, 頭戴顧繡抹額, 斜倚在金錢蟒迎枕上, 大腿以下部分蓋著一張厚厚的羊毛氈子,腳掌旁邊是酸枝木鏤雕鑲理石四角幾,上邊擺著銅胎壽字雙耳熏爐, 點著寧神的檀香。
朱素素進來行了一禮, 隨即抬頭看見老夫人頭上的抹額, 那是她親手做給婆母的。
朱芸和藹地笑笑,沖朱素素招招手, 叫她坐到自己身邊來。
朱素素便握著朱芸的手,坐上了綢夾棉毯子上, 略略交代了幾句家裡的事,說了些與去年出入不大的人情往來。
朱芸笑呵呵道:「有你們料理李家,我很放心。今個汾兒回門恐惹你想娘家, 我才來找你說說話。」
不僅是朱素素想娘家,朱芸也很想。
朱芸父母去世的早,她自幼在伯父朱潛淵跟前長大, 和堂兄朱齊物情同親兄妹,現在的朱家就是她的娘家。遠嫁這麼些年回去的時日並不多,尤其是這些年身子越發差了,一個不好還要叫白髮人送她這半白髮人,正是年節時候,叫她如何不想娘家。
絮絮叨叨同兒媳說了許多娘家的事,朱芸嘆息一聲後笑道:「早在年前老太爺就寫了帖子給大伯父拜年,算算日子,不是昨天就該是今天就要收到了。哎,伯父年事已高,早些年待我如親生女兒,恨不能親去跟前盡孝,真是愧疚!」
朱素素軟言安慰了幾句,想說來日方長,又覺不妥,怕惹老夫人傷懷。
朱芸抹了抹眼角泛的淚,欣慰道:「還好有你替我回朱家看看,等你回來說說京都之行,也可解我思鄉之苦了。」
朱素素是朱家的女兒,自然每年都要和丈夫女兒一道回北直隸拜年,只不過路途遙遠,初二回去肯定是趕不及的,索性讓吳美卿忙完回門的事,二房一家子再啟程,趕在元宵節之前回來。
這次回去,朱芸有許多事要叮囑朱素素,除了帶去她的問候,還隱晦叮嚀兒媳,千萬不要把家中這等烏七八糟的事說給朱家人聽,省得徒惹老太公心煩。
朱潛淵高齡七十四,朱素素心裡曉得輕重,便答應替李拂慈瞞著,只要那邊不細問,她就不提。
又交代了幾句其他的,朱芸讓羅媽媽把她事先準備好的物事都裝進了箱籠,命人抬去了一步堂,才放朱素素離去。
因要離家,李心歡也忙碌起來,梅渚和峰雪幫忙收拾東西,她在一旁指揮著,等到東西都歸置好了,她還想起小白被漏了。
雖然兔子有丫鬟照看不會出岔子,李心歡靈機一動,想起來溫庭容這些日沒人陪,便用一張厚布把籠子一裹,拎著兔子去了幽篁居。
初二這天雪後天晴,屋檐地落滿了厚厚的雪,李心歡小小的腳印一路踩到了幽篁居,把已經三斤的小白送到了溫庭容面前。
掀開布後,溫庭容眉毛一挑,這肉兔好生肥碩,看來外甥女餵養的十分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