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結果,才感動了一會兒,劉二老爺就親手打破了這個氣氛。
「你忘了嗎?你自個兒也說過的,就算老太太有朝一日考上了舉人,咱們家侾哥兒也未必……反過來說,要是連咱們家侾哥兒都考上了,老太太還能考不上?」
「老爺您到底想說什麼?」
「自然是,等侾哥兒考上了舉人後,讓他去謄抄會試的卷子以及優秀文章了。」
是啊,咋就忘了鄉試之後還有會試呢?試想想,等劉侾千辛萬苦的通過了鄉試,還來不及慶祝,就被告知繼續謄抄歷屆會試考題和文章,他會哭的吧?
劉二太太:……
有那麼一點點心疼。
最慘的是什麼呢?哪怕鄉試看起來是很公平的,可這世上哪裡來的絕對公平?劉家最早是北方人,可自打老王爺被賜封為永平郡王,全家老小就在南陵郡紮根了。到如今,祖籍在哪裡已經完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應子孫都得在南陵郡應考。
在南陵郡求學是天大的好事兒,這裡的學府遠勝其他郡城。
但在這裡考試就是一個噩夢了。
這麼說吧,每屆科舉的頭三甲,幾乎都是被南陵郡人士包圓了的。自然,會試也不例外,南陵郡出身的人,會遠遠勝過其他地方,甚至曾經出現過一半多都是本地人的情況。
倒不是南陵郡占了地理優勢,而是優秀的人才都在南陵郡。
律法上是說了,鄉試以下包括鄉試在內的考試,都必須回到祖籍去考。但凡事都有例外,像永平王府就是如此,祖籍在東北呢,讓子孫每三年跑一趟?開什麼玩笑!路上出了事兒怎麼辦?再說這些人都是在南方出生的,千里迢迢往極北之地去,他們也適應不了啊!
於是,就有了特赦。
默認的是,三品及以上品階的官員,或者身上帶有爵位的人家,皆可在南陵郡考鄉試。哪怕沒有符合以上標準,也可以額外開恩求情,當然前提是,要在南陵郡生活以及求學等等,底線還是有的,但這裡頭也不是沒有可操作的空間。
但是!
南陵郡本來就地處江南水鄉,這裡自古就是人傑地靈之處,書香世家極多,各類書院也多。在本朝選在此處定都後,更是引來了不少周邊郡城人士的追捧。
舉家搬遷的還不算多,但留在此地求學的,簡直就是多如牛毛。
結果就造成了優秀人才過多,每屆科舉就算是鄉試掉榜尾的,擱在別處的話,保不准就拿到了魁首。
原本,回到祖籍考試就是為了防止某些學子鑽空子,在類似於南陵郡這類的地方求學,然後故意跑到其他偏遠的郡城參加鄉試,藉此輕鬆的取得舉人功名。
但在南陵郡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的,大家都是逼不得已的。
譬如劉侾,他就恨不得是其他偏遠郡城出身的,那興許拼一把還能考上。可放在南陵郡的話……
國子監、太學、青雲書院、博古學坊等等,這些地方能進去不是萌祖蔭就是靠地方推薦的,入學考試都差不多是鄉試那個等級了。
跟他們比,比個屁啊!
劉侾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所以他上屆科舉才會果斷的跑路。但如果說,考上舉人後,他就能擺脫抄書的活兒,倒也不是不能試試看。
試試就試試,反正落榜了也不算吃虧。
很難想像,當他好不容易考上了舉人,緊跟著又知道了真相……
那畫面太美,讓人恨不得立馬就看到。
幸好,劉侾如今還什麼都不知道。
無知是幸福的。
幸福的劉侾只埋頭苦讀,算起來,離下次鄉試也不過一年多光景了。其實,要是下定決心參加下次鄉試,那麼他先前謄抄的那些優秀文章,也不算是白抄了。哪怕考過的題目是絕對不會再考一回的,但答題方式、文章結構、觀念論述等等,即便只是學到一些皮毛,也夠他用的了。
對劉侾來說,只是不算白費工夫。
但對於窩頭他們而言,這些優秀文章的重要性就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沒錯,是他們,而非他。
窩頭那性子,就不是一個會藏私的,再說這事兒原也沒必要藏私。因為在年前,授課的先生就曾透露過,說是年後會找一些上屆科舉的優秀文章給他們看。當然,先生的意思肯定是指從濟康郡考出去的那些學子,至於其他地方,可沒那麼容易弄到手。
可窩頭又不知道。
他覺得自己提前得到了這麼些精妙文章,又盤算著先前同窗們對他幫助不小,就帶著去了省學裡。同窗要翻閱傳閱都可以,真心喜歡也可以謄抄一份。
這是眼下學子們的常態,很多東西都靠人工謄寫的。書局裡倒是有書賣,但賣的多半都是經史子集一類的書。像個人的文章,或者是讀書筆記、感想感悟之類的,得是機緣巧合才能碰到,能有機會謄抄就算是撞了大運了。
只這般,窩頭的好人緣再一步得到了鞏固。
當然,他也問了其他人關於梁家的事兒,得到的都是好消息,但梁同窗也的確一直不曾來省學。就有那借了他的書去謄抄的同窗,因為心裡過意不去,主動給了一個消息。
「梁家那頭近況好了許多,他們家的宅院已經沒人守著了,好像連待在獄中的幾人,也允許家人探視了。再過幾天,安平王世子就要帶著人離開了,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