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所有朝臣聽她自信地異想天開,不禁都心中一屏, 卻也對她口中的隔岸觀火、混水摸魚有所期待。
皇帝也很感興趣, 奇道:「為何?」
上官星淡然一笑, 道:「待我□□與倭國互相私掠,倭國討不得好,反被我大燕的私掠,就急於補充自己,他們對高美、琉球、東齊等國的私掠就更加嚴重集中,東齊尚有國力,高美、琉球小國恐怕要向我大燕求救。然而,以我大燕百姓所納之賦稅養的大燕將士去救番國之民,一之為甚,豈可再乎?一次可行是為仁義,若再而三,豈非大燕百姓要供養番國之民?大燕之民豈不成了番民之民?天朝上國之國體顏面何在?且陛下仁德,必不會為番民而加重大燕子民的賦稅的,所以,寧死道友不死貧道,正好隔岸觀火。至於事態的進一步,番國有難正是我大燕入主番國之時,相對於倭寇的殘暴,大燕國的兵馬入番是仁義之師。天時、地利、人和,大燕占其二,改番國為封地,封兩個世襲罔替的親王也是陛下的胸懷了。高美、琉球雖小,但是水產漁業豐富,燕軍可進駐兩地,與當地番軍互編,若有高美、琉球為橋頭堡,到時候再建水師,練水兵,若朝中無肘制,臣有把握二十年內可將倭國改姓燕。」
什麼?滿朝文武皆駭然!其時,朝堂還是保守中庸派居上風,大燕就是有戰,也是防守思想,而這個女子胸中所圖簡直膽大妄為!
皇帝聽了,面上不置可否,只說此事從長計議。晚上在宮中大宴,犒賞三軍,暫且不提。
……
上官星次日下午才得以回到星微城與親近的屬下丫頭們團聚,在她的住所,雪雯主持擺了宴席。
李元微一年在外頭,今夜也不得不回李家,反而沒呆在星微城,卻是文昌侯諸葛淵到訪,星微城好生招待了。
之後,上官星沒有放棄她的打算,做了一份詳細的計劃數日之後上奏到了皇帝御案前。
皇帝細細看了上官星的「持久戰,互相私掠」的規劃,皇帝算了算,由所謂「商隊」帶動,基本用不了國庫多少錢,就有心執行。上官星其實也參考了現世殖民主義,現世西方的殖民主義正是由海上私掠促進發展的,至於「中國式(架空也算)」的實際,她有海棠的幾十年古代經驗這世又有見識過不少,所以她做的計劃很有可行性。
皇帝倒也清楚,清流或腐儒其實實事是幹不了什麼的,於是就下了秘旨給上官星去做那件事。
上官星得了秘旨就放心地招攬一些江湖客,比如長春教的一些人,給換個馬甲,光明正大的到了她的麾下。那江湖客和一些士兵混編訓練三個月,又招了許多漁民出身的水手,帶著這些人進行水上生活訓練。
如此,步步推進,兩年間還招攬了一些如漕運幫派之人。上官星通過李元微的商業利益上的相助,和這些人結成共同利益體,私下裡壯大自己的人際網勢力,在背後結下了龐在的共同利益集團,那是皇帝的鐵衛不通商務,且上官星對他們的監視一清二楚,他們一時也弄不清楚的。
如此過了兩年,有組織有紀律有計劃的專業的私掠部隊正是登上扶桑國土,半年內就幹了幾個漂亮仗,攏亂扶桑本土治安,屠殺浪人,搶掠扶桑沿海富戶平民,這令扶桑國內人心惶惶。
上官星因為財氣粗了,建立了相應的獎勵制度,完善的「績效獎勵」下,訓練有素,且原本就是江湖水匪的私掠者在漫長的扶桑沿海發展良好,蒸蒸日上。
五年後,與上官星設想不同,高美、琉球還未及改封地,東齊國皇太子登極,欲一統中原,興兵與大燕交戰,大燕「東軍」被奇襲,一敗塗地,震驚朝野。
在原著中也提到過東齊皇太子是個野心勃勃的人,皇帝因此要倚重世家,如崔家、李家、諸葛家之類的,又提到皇帝比較英明,清楚那些清流腐儒打仗護國門真不行,所以男女主成親後,他們的家族也一直挺興盛的,沒有被皇帝打壓削弱力量,他們歲月靜好地過富貴日子。
後來就沒細寫了,但是上官星卻遇上了這沒有細寫的情況。
大燕皇帝命上官星為「征東大將軍」,率十二萬大軍東征阻截齊國侵略軍。
因為「東軍」失利損十幾萬兵馬,從而使大燕朝中形勢生變,皇帝的治衡策略及及可危,因為崔家在東軍覆沒後事實上就等於掌握近七成大燕兵權了,皇帝在是實在是不敢重用崔家。
若是在這時候崔家一反,江山就易主,如此權衡,皇帝還是用了「根基尚淺」的上官星,上官星武功高強,有一股狠勁,又是女子,是他一手破格提拔上來的。
但是崔家的崔旻卻自請為征東大軍的先鋒,皇帝似要安撫崔家就同意了,把崔旻正式調往征東大軍上官星麾下。
正面戰場上,征東大軍以特種兵為尖刀,帶著大軍在敵陣穿插,勢不可擋,又有數名上官星一手教出的武功高強大將總是將齊軍大將斬於馬下,齊軍軍心散亂,一泄千里。
兩個月燕軍步步緊逼,把戰場推進到齊國腹地,忽又又有海上多股奇兵夾擊圍剿,東齊六個月亡國。
征東軍還未在東齊國都屁股坐熱,大燕皇帝以金牌召回征東大將軍上官星封賞,又換徐尚書之子徐布為監軍暫統帥三軍。
由於金牌一出不得不回,上官星帶雪雯兩騎輕裝回國,到了燕門關,有黑衣人警示,此去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