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閱讀上一章

第633頁

    王先生瞪大了眼睛,道:「那麼,玉堯同志是打算開山立教,獨成一家嗎?」

    玉堯笑道:「我成立興華黨,早就開山立教,獨成一家了。呃,也不對,我也是吸收了前人的精華的。先秦包括儒家的各家有其精華,我並不反對,但是它們確實不適應當前。直至近百年,我推崇的是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三位先生。」

    「什麼?!」

    「特別是船山先生,是我華夏民族光復之源,我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主華、唯物主義、矛盾論、反對理學等種種探索,水源木本,瑞在於斯。不過王夫之先生畢竟不通官場和軍事實踐,如今理學興盛有其現實的必然性,他先進的思想應該成為看待事物的最根本的哲學,不過當代除了我沒有人能把它在整個國家層面發展和運用起來。黃宗羲先生和顧炎武先生也有其真知卓見……」

    王先生道:「你反對理學,是源於王夫之先生的『反對禁欲主義,不空談天理,天理存於人慾之中』嗎?」

    「可以這麼說,從人慾可以看出真正的『天理』。」

    「那麼你要用制度手段平衡社會各階級利益是……」

    「王夫之先生說過: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

    

    「唯物主義發源於『氣一元論』?」

    玉堯微微一笑,說:「唉,你也讀過王船山呀。『氣一元論』就是最根本的了,我發展其為『辯證唯物主義』。」

    「氣一元論」,即王夫之認為氣是唯一實體,不是「心外無物」。王夫之還指出,天地間存在著的一切都是具體的實物,一般原理存在於具體事物之中,決不可說具體事物依存於一般原理。王夫之認為「形而上」與「形而下」雖有上下之名,但不意味著上下之間有界限可以分割開來。從知識的來源上看,原理、規律是從對事物的抽象而得來的,因此,應該是先有具體形器,後有抽象觀念。道家佛家都把「虛無」視為無限和絕對,而將「有」視為有限和相對。王夫之認為這把相對、絕對的關係弄反了,在他看來,「有」是無限的,絕對的,而「無」是有限的,相對的。王夫之是這樣論證的:人們通常講無,是相對於有而言。就像相對於犬有毛而說龜無毛,相對於鹿有角才說兔無角。所以,講「無」只是講「無其有」。王夫之認為,廢然無動、絕對的靜即熄滅,這是天地間所沒有的。王夫之說,「動而成象則靜」,「靜者靜動,非不動也」,「動而趨行者動,動而赴止者靜」。王夫之的這些話表明,靜止里包含著運動,靜止是運動在局部上的趨於穩定而成形象的暫時狀態,所以靜止的東西不是凝固的,而是生動靈活的。  

    這不是章魚妹在高中政治課中學過的馬哲的基本嗎?

    不過玉堯是知道現在馬克思都還沒有出生呢,她只能找到唯物的王夫之了。辯證唯物主義系統提出的是馬克思,在這個地方自然是她年玉堯了,她也要找個源頭呀,不然人們見她一個小女娃真是太天才了吧,沒有那麼多的經歷,怎麼就能在她這樣的腦袋中生出「辯證唯物主義」呢?

    玉堯正說著,忽又一驚:「王夫之的著作不是隨便能看到的吧?康熙雖收藏了他的著作,卻是不會允許其廣泛流傳的。」

    在正史上不也是在清末改革勢在必行時,滿清想要抓住「中學為體」「尊孔忠君」才把王夫之這個中國思想家中的先進來用,他的著作才被學者們廣為研究嗎?

    王先生雙眼含淚,突然跪在玉堯面前,道:「玉堯小姐,家父,家父正是王船山……」

    「啊?」玉堯真的嚇著了。王夫之不是湖南人嗎?他兒子怎麼會住在桐城?

    「在下王敦,是家父五子。」(註:此為杜撰,不要去考據,據說王夫之至少有四子)

    王敦是少年時出來遊學到了桐城,這裡文風猶盛,他又娶了當地一個前明的老秀才的女兒,後現在這裡的一家師塾教書。王夫之家中清貧,不事滿清,在這桐城長住,王敦倒是過得不差。  

    他接觸到方良帶來的玉堯的「學說」就發現這和理學的完全不同來,而他也能看出一些父親思想的影子。他更家潛心研究起來,發現此學甚至有些比父親的學說還要深,更加完整,他後來就入了黨。

    在剛見玉堯時確實是無法接受的,但是聽她所言他也不得不信那些是她所做。他一個中年讀書人要奉女娃為主他心中是有牴觸的,但是他為其「學說」著迷。

    玉堯著著王敦誠心臣服的樣子,暗想:難不成我也有主角光環?咱在這桐城辦「邪教」也能遇上個思想家之後?咱的「辯證唯物主義」實在是在當代沒有更好更貼近的源泉,咱就攀上了王夫之,就跑來一個王夫之的兒子來給我當屬下,不,同志,這不是人品大暴發的節奏嗎?

    玉堯忙擺出一個愛才敬人的主公之態連忙扶起了他,別說同志平等,這個時代的人還不習慣,心理可能還覺得怪呢。

    玉堯只好因時制宜,這裡沒有旁人,就扶著王敦熱情萬分,又與他深度討論王夫之的著作又及自己的理解和發展。兩人越討論,王敦神采越發亮。

    實在是時間不早了,玉堯道:「王同志,我過幾天就要離開桐城了,你是船山先生之後,家學淵源,你可願隨我離開桐城?」

    王敦大喜,知道玉堯有意重用,忙道:「既入了黨,幹了革命事業,領袖但有吩咐,王某在所不辭。」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已經是最後一章了 »

第633頁

你剛剛閱讀到這裏

返回
加入書架

返回首頁

書籍詳情 返回我的書架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