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頁
可他現在連常務副市長都不是,所以也是想找機會做點成績出來。
花崗做得很好,已經不需要他插手了,這次過來,也是想在花崗多看看地方上建設的案列,然後想辦法把其他幾個地區發展起來。這也算是他做出的成績。
所以這次他沒什麼來挑錯的想法,純粹的就是過來學習的,他要看到地方也不多,就是想去看看旅遊區,看看廣地工業區、清水的酒廠、好山的養殖場,這幾個重點發展區域。
蘇青玉特地抽出時間陪他走這一趟。
另外一邊,幾個區裡的領導這會兒還真學人家搞了個微服出行。
為了不讓花崗這邊通風報信,他們還分頭行動。
得益於花崗的交通便利,公交車在四個鎮之間來回跑,所以他們都不需要自己坐公務車了。直接和老百姓一起上了公交車。
然後分頭行動。
一路上,他們欣賞到了花崗的交通便利。這交通便利還真不是車的事兒,而是路好。
鎮與鎮之間都是修的瀝青路,路還很寬,都是雙車道。
眾所周知,他們那些地區修路,一般都修單車的。這樣節省成本。
這花崗隨處可見的雙車車道,看的這些幹部們紅了眼。
這得花多少錢啊。
花崗這是真有錢。
再聽車上老百姓聊天,都是聊著今天去鎮上買了什麼菜。
什麼農貿市場今天又來了新鮮的牛羊肉,多少錢一斤。還說過幾天有活動。花崗農貿市場這價錢,比他們好山還要便宜。
另外也有去花崗看病的老人,說著今天去看風濕,拿了膏藥。沒花多少錢,下次還得去看。
一般人也就當日常對話聽聽,可這些當幹部的人就能聽出不一樣來了。
不年不節,有錢買肉。
鄉下老太太治療風濕還去醫院。
從這些都能看出他們的生活水平了。
特別是還有幾個男同志在聊著自己村子裡的投資,說這次村里又要養豬場,還準備搞個燻肉廠,聽說市里農產品公司要需要這些土特產。說著今年家裡又要增加多少投資。
他們那平常的語氣里可以聽出來,他們對這種投資已經習慣了。
「等再多賺點錢了,我也去區里盤個門面做生意的。光靠投資那點,發不了大財。」
「你這心也特大了。還瞧不上投資那點錢,這才投資多長時間啊。」
這些男人說著都笑了起來。
坐在這輛車上的是東山區的區領導,他們這次是準備去好山鎮的。因為東山區和好山離得近,他們覺得可以借鑑的地方。
這會兒聽著他們這麼談論,東山區的區長就問道,「同志,你們參加投資,不怕虧了?」
這幾個男同志聽到這話,看向東山區區長,肯定道,「你不是我們花崗區的人吧。」
「來走親戚的。」東山區區長笑著道。
「難怪呢,」一個小伙子笑了,「你要是我們花崗的就該知道,我們這投資虧本的機率很小的。咱們都是靠山吃山的,只要好好養殖,怎麼可能虧本呢。咱投資也不多,就算虧個一年,也虧得起。」
「這年頭就怕東西賣不出去放壞,咱們集體搞投資不擔心,政府給咱們找渠道了。有多少賣多少。」
東山區區長驚訝,「你們政府還管著這些事兒?」
「那可不,還教我們養殖呢,請的大城市來的專家教的。」說起這些,這些男同志們都挺驕傲。還加了一句,「別的區里可沒這個待遇。」
這會兒東山區區長確實有些尷尬。
下了車,到了好山之後,東山區的幾個幹部就開始到處看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乾淨,整潔。井井有條。
哪怕是這種小鎮,規劃也是和花崗區那邊差不多。到處都很乾淨。作生意的店子很多,特別是肉鋪。還有一些皮質品店。一眼看去,似乎就是這裡的特色一樣。
老百姓精神面貌都很好,最好的就是臉色了,一看就是吃的好才能養出來的臉色。
難怪別人說好山不缺肉。
感慨完這些人的精神面貌,這些人可沒忘了去考察這裡的情況。
看看是不是真的和傳說中那樣好。
鎮上沒問題,他們又去鄉下走。
一路走過去,感觸最深的還是路。
東山區長感慨道,「這可真的是做到了村村通路啊。」
他們走了一段路,快進村的時候就遇著一個老鄉趕著一群鴨子了,見到他們,老鄉主動過來打招呼,問道,「同志,你們是不是區里來檢查的啊?」
東山區的領導們互相看了看,東山區區長問道,「老鄉,你怎麼這麼說?」難不成花崗連村裡的都通知到了?
「我猜的,我就琢磨著肯定什麼時候要來我們村檢查的。你們放心吧,我們村好著呢。幹部們都關心我們養殖呢,都搞得好。你們放心吧。要是不好,我們肯定會去鎮上說的。」
東山區區長問道,「你們幹部們都做得好?」
「好,好著呢。誰要是不好好工作,我們下次就不給他投票。咱現在都知道的。感謝鎮上和區里對我們關心啊。還專門大老遠過來檢查。」老鄉高興道。
「……」
原來人家說的來檢查的不是說他們。這花崗基層管理竟然這麼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