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頁
呂書記也有這個信心,畢竟從蘇青玉的個人履歷裡面來看,這個同志是真的想要搞建設,希望扶持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她本人能夠放棄首都的優渥生活,來這裡,她就不會嫌棄邊州苦。
兩天後,呂書記就來找蘇青玉道別了。
蘇青玉鬆了口氣,然後笑著道,「我們花崗的接待工作沒做到位,還請多包涵。」
呂書記溫和的笑了笑,「花崗做得很好,我在這裡的兩天也收穫頗多。青玉同志,你們花崗發展的相當不錯啊,我看著都眼熱了。」
蘇青玉道,「這都是上下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
「是啊,花崗的幹部確實不錯,精神頭都好。我這幾天一看,各個部門都忙裡忙外地,哪怕這大雪天的,都也沒耽誤工作。」
蘇青玉笑著點頭,「我們是越到冬天越要擔心損失。老百姓信任我們,參與投資建設,我們也不能讓老百姓失望。」
呂書記笑著道,「是啊,我看著花崗的老百姓也很配合,心裡也是羨慕的。我們邊州的工作就困難了。說起來,我這個書記,也挺對不起邊州的。」
他說著嘆了口氣。
蘇青玉道,「您為邊州付出了幾十年的心血,邊州人都知道您的好。」
「可我那幾十年都錯過了。」呂書記心裡苦,面上也是苦。「我那會兒,還沒有這樣的環境……那會兒不是說,越窮越光榮嗎?」
二十多年前段邊州,呂書記還是個幹事,他奮鬥的方式就是跟著大家一起積極努力搞建設,建農田基地,修水壩,勒起袖子幹活。
後來遇著饑荒,嚴重缺糧,又想辦法給老百姓填飽肚子。好不容易緩過來了,又遇著那十年。十年過來了,他也老了。
邊州人的思想也都形成了。
邊州的農村不像雲城這樣離得近。邊州的村子是一山隔一山。基層搞宣傳不好搞,搞教育部好搞。這也導致他們很少和外界交流,觀念還停留在過去。他們沒過過富裕的生活,沒有強烈的去致富的想法。甚至已經習慣了深山裡的生活,不願意走出大山。
這只是一方面。
還有一方面,是邊州的幹部們的思想也被那些大山給攔住了。
沒有搞過經濟發展的幹部們,對大山望而生畏,那仿佛是越不過的難堪,是致富路上搬不走的攔路石。加上如今對改革這個政策,很多人還抱著不確定的想法,不敢動。
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帶領老百姓致富。
但是呂書記這個老幹部就知道,現在是最好的時機。邊州想要發展,想要在未來經濟領域占有一席之地,這時候是最好的時候。先跑的必定是會占有更多的資源的。
可他身體已經不好了,多年邊州的生活,讓他很多時候有心無力。而且 他也感覺隨著年齡的發展,他的銳氣慢慢的沒有了,缺少了點讓邊州欣欣向榮的精神。
「這幾年我時常想著,如果我走了,未來來接替邊州的人,能不能帶領邊州富裕。我想到,我自己都沒有給別人留下一個好攤子,我哪裡有臉去對別人提出要求。我就想著,走之前,能給邊州帶來多少發展,就搞多少發展。總要留點好基礎。」
蘇青玉對這種一心為民的老幹部敬佩不已。
對一個地區幾十年的付出,哪怕是她,也是很難做到的。一個人能有幾十年的時間呢 ?
相當於是奮鬥了一生了。難怪這位老書記都要退休了,還放不下邊州這個窮苦的城市。
她也不好和這位老書記說,哪怕未來經濟騰飛的時候,邊州依然是出了名的貧困地區。全國裡面也是排的上號的。
也不知道這位老書記那時候是什麼想法。
「書記,國家不會放棄邊州的,邊州是華國的邊州,老百姓是華國的老百姓。不會放棄他們的。」
這也不是假話,後來國家確實重點扶持邊州這樣的貧困地區。
只是因為已經落後太多了,所以艱難。但是邊州人的生活確實也改善了一些了。
呂書記道,「我不能把希望放到上面,指望上面來救我們。這是不對的。我們要學會自救,自己發展。不能給國家添麻煩。就和花崗一樣,自己富裕起來,還能給國家減輕負擔。帶動經濟發展。」
蘇青玉臉上有些不好意思,「您說得對,自力更生確實才是好思想。」
呂書記道,「我就希望,以後能有你這樣的好幹部去我們邊州,給我們邊州帶來新生力量。」
蘇青玉聽到這話,心裡咯噔了一下,覺得自己似乎聽出來那麼點意思了。
呂書記笑道,「像青玉同志這樣,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搞發展,還這樣有能力的同志,正是我們邊州需要的。」
事兒太突然,蘇青玉有點沒反應過來。她倒是不排斥去邊州這種地方,只不過,她覺得花崗這邊她還脫不了手。
蘇青玉道,「您這樣信任我,我心裡也很光榮,不過這事兒,我還真沒個準備。」
呂書記笑著擺手,「你也別著急,我也是提個建議。我知道你在雲城也是很受重視的。你們趙書記和我聊天的時候,都提過了,說要重點培養你,可能就這兩年你就能去市里當副市長,做個實權的常務副市長也是很有可能的。你在雲城的路確實更好走。不過以我對你這幾天的了解,我認為,你也不一定會選好走的路。」